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经济韧性。

广东市场主体超过1500万,占全国十分之一,其中超过830万是个体工商户。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稳住小微企业的信心,就稳住了市场主体的预期。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小微企业破与立”系列报道,聚焦疫情下广东小微企业如何突破重围、危中寻机,通过企业故事展现经济韧性。敬请垂注!

身后乌云压顶,迷雾中一匹白马目光坚定、奋蹄前行——这是广州白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秋权的社交媒体头像。

这份情有独钟离不开他的工作经历。2009年6月起,黄秋权来到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打拼,便与“白马”结下了同进退的不解之缘。

全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白马。作为全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白马服装市场是广东数千家专业市场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专业市场应时代而兴,依靠广东制造业基地的美名,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如今,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城市更新、电商冲击、疫情人流限制等诸多挑战,过去盛极一时的专业市场亟须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日前,一场粤潮百人穿搭大赛由白马服装市场发起,吸引不少场内商户参与。这匹已近而立之年的“白马”正努力从传统中突围。以其为代表,广东专业市场正不断谋求转型升级、业态融合,向数字化、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1)

“疫情反复,不少商户压了货”

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疫情前,在广州各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流。“以前这里每天人多到摩肩接踵,大家都拖着行李箱蛇皮袋和手推车一袋一袋地装货,从白天到晚上,几乎没有静下来的时候。”黄秋权说。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广州的一张“名片”,是不少生意人到访的“第一站”。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措手不及。疫情之下,专业市场流量骤减,商户积极性受挫。以白马为例,其出租率从2019年的100%下降至90%,市场内客流量较去年同比下降30%—40%。

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2)

“总体而言,2021年上半年行情还是不错的。但是下半年疫情再反复,不少商户都压了货。”黄秋权介绍,对于服装市场来说,每年的春装和秋装上市是全年生意最重要的节点,疫情的反复让不少商户在错过去年秋装节点之后再次错过今年的春装节点,导致了市场整体经营的负增长。

疫情并不是唯一的挑战。在此之前,专业市场就已经因为硬件设施老旧,不符合城市升级要求;经营模式、交易方式落后、不适应现代流通体系;市场功能不完善,不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等问题引起多番讨论。

线上电商的发展也带来压力。“互联网的便捷、高效、信息透明公开,让零售商可以直接与生产工厂对接,省去中间批发环节,重构商品流通渠道。”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说,特别是疫情后,人们线上购物习惯的养成更进一步促成线上电商的迅猛发展,挤压专业市场线下客流,一定程度上对专业市场造成冲击。

这些压力同样存在白马身上,是“廉颇老矣”还是“老骥伏枥”?对于专业市场的未来,黄秋权是乐观的,“历史证明,专业市场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未来在产业链当中它依然存在集聚资源,串联上下游的作用,但它的作用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前行,不断迭代成长,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需要具体判断”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业态融合,向数字化、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2021年5月13日,《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要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

有着千年商都美名的广州也已将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提上议程。自2019年启动《广州市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来,广州已累计实现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239家。今年4月24日,《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集群为枢纽,打造一批示范性新型消费园区。

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3)

“目前很多专业市场还在采用‘三现’的模式,也就是现场、现金、现货。”钟廉军说,过去专业市场强调在地性、现场性,线下人流的减少导致专业市场的优势就无法体现。

在他看来,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要根据其物业条件、行业资源等判断。“要先做一个诊断,先判断是否在专业市场领域去深耕,是原地升级还是往其他功能物业转型,流量从哪里来,如何转化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分析。”

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此前也有先行探索者。“比如芳村茶叶市场就实现‘指数平台 线下实体交易’,推动茶产业广州价格、广州标准走向世界。”钟廉军介绍,专业市场可以利用行业优势发布行业指数,打造自身的品牌IP。

深圳宝安国际艺展中心也走出了一条新的探索路径。这家在旧厂房基础上改建的专业市场原先只是工艺礼品的聚集地,如今已经将传统家居与文创艺术相结合,逐渐由传统的家居饰品市场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设计师采购频次最高的一站式家居平台。

宽阔明亮的通道、精心布置的店面、可供举办时装秀的旋转楼梯……这两年,来拿货的采购商感受到了不一样白马,这正是改造升级后带来的新变化。

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4)

“我们去年投资超过3000万元对白马二楼及外立面进行改造,增加时尚感,提升商业氛围,增强购物体验,各品牌店也要求根据各自特色设计出新店面,提升形象。”黄秋权说,优化环境是专业市场硬件升级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面。

“面子”升级后,“里子”也要同步进化。如今的白马通过数字化“触网”,业态上转型为集“批零展”一体的新商业模式。

“现在服装产业链上的商家、企业都处于相对困难期,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服务为他们赋能,提振大家的信心,疫情总会有过去的。”黄秋权坦言,疫情的到来加速了优胜劣汰,但在这样的考验中也蕴含着机会,对于实力强、研发能力强、渠道开发能力强、具备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商户,就能够抓到发展机会。

白马的改变,也吸引了一批优质品牌企业进驻,现市场共有租户近千家,原创设计品牌商户比例进一步提升。“疫情是‘大浪淘沙’,会淘汰一部分原创能力不强、习惯依赖原有路径的商户,他们更赖实体零售,恢复的速度相对来讲也慢一些。”

“原创品牌、自有渠道的商户更能适应”

4月底的一个傍晚,来自茂名的阮小标左右手各提着一大包鼓鼓囊囊的货物,从广州白马服装城正门走出来,与其他团友在广场汇合后,在路边等大巴前来接应。

“商城解封后,我们20多位服装同行就一起包大巴来白马采购。”阮小标在茂名经营着一家服装店,过去20年来,他多次往返茂名广州,到白马来拿货。这是今年以来,他第一次来广州拿货,一次性就拿了2万元的货量。“以前基本一周来拿一次货,现在生意下滑了约1/3,两三周才会来一次。”他说。

马序竹战疫故事(白马未老)(5)

终端服装零售商们的采购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在白马经营服装批发的商户。过去仅靠在门店等客户来拿货就能盈利的传统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商户们也千方百计自救,谋求新的营销方式,甚至将过去的商业模式推倒重建。

松软顺滑的面料、飘逸灵动的款型、量身的裁剪……在九卡本服装店,品牌设计总监徐嘉雯和店员穿着自家套装在忙碌着。在日本学习服装设计回来后,她就创立九卡本服装品牌。

90后的徐嘉雯父母辈就在专业市场经营服装批发。她接手后,重新确立了品牌定位,锁定25—45岁的轻熟女性消费群,专注原创设计和生产,在渠道上则坚持在B端,不做零售以免与经销商抢客源。“目前我们第九家店刚装修好,未来还计划到东北、华东等地的专业市场,扩张门店。”依靠原创的力量和渠道开拓,九卡本在疫情后逆势扩张。

服装批发生意的根基在老客户,这是行业规律。则麦迩品牌店就深谙其中的意义。“疫情发生后,我们在私域流量运营自有社群,社群里均为多年积累的VIP客户。”品牌运营负责人周宋矿说。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流量才是关键。周宋矿算了一笔账,“我们公司旗下两个品牌、共100多家专卖店,即便每家店拉一个500人的社群,也形成几万人的终端客群,门店做好消费沟通和服务,若终端客户需要发货,我们总部可直接快递给终端消费者。”在她看来,疫情后店铺的上新速度要加快,“以前一年公司只做春秋二季画册给加盟商选品,现在每个月都要推很多新款。”

“明显能感受到原创品牌和自有渠道的商户更能适应疫情后的发展。”满漫服装创始人姚洁伟在白马开店已经超10年,“未来我打算结合现有渠道做线下体验门店,集直播、设计、展示和销售功能于一体,让客户可以看到服装从设计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更安心购买。”

【记者】宾红霞 欧志葵

【实习生】冯爔来 黄凯欣

【统筹】彭琳

【策划】袁佩如

【作者】 宾红霞;欧志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