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1)

非遗,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是一抹乡愁,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今年6月13日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青年报联合保定市文广旅局特推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栏目,带你了解保定非遗的独特魅力。

保定,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拥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4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保定市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扶贫、研学融合,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之路。

非遗 旅游=诗和远方

易县太行水镇,被誉为最有年味的地方,每年春节,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到此,体验传说中的“最浓年味儿”。

“去过水镇,才知道传说不假。”曾去过水镇的市民王凯旋告诉河北青年报记者,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他记忆深刻。“舞狮、舞龙、民乐表演、武林非遗表演……很正宗很淳朴的乡村年节味道,在别处很难体验到。”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2)

河北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太行水镇为让游客充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让文化活起来,先后吸引了27家国家省市非遗传承项目入驻,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喜爱。

体验经济时代,非遗有效弥补了传统旅游内容欠缺的“软性”一面,游客亲身参与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传统技艺,很容易唤起乡土、怀旧情结,进而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非遗之于旅游业的重要性逐渐为业界所公认,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也纷纷打起“非遗牌”。清西陵景区的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大激店村音乐节中的非遗展示、虎山风景区的民俗文化陈列馆、满城未央古镇的非遗博物馆……各类非遗文化节庆、非遗活动、非遗场馆成为与各地原有旅游资源的良好补充。

此外,非遗也为丰富旅游商品供给提供了素材。比如曲阳定瓷、易水砚、定兴京绣等,都已成为标志性的保定旅游商品。

“有些非遗适合做旅游观光,有些适合做旅游体验,有些适合品尝,有些适合开发成旅游商品。”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陈斌认为,不同类别特点的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向、方式、方法也不同,还要适应旅游者不同的需要。

非遗 产业化=带动全县经济

定兴京绣从“传男不传女”的,到“敞开大门”成立京绣研究院、创办定兴县燕都刺绣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如今,培训绣娘1550多人,定兴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梁淑萍,走出了一条从传承经典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3)

为了让精美刺绣艺术走进百姓生活,惠及当地民众,梁淑平的燕都刺绣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将传统纹样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许多新品。公司推出了民族服装、中式礼服、披肩等现代京绣服饰,还有壁挂、靠垫、箱包等手工艺品上千种,在保持尊贵典雅风格的同时,又展现出端庄时尚的品位,逐渐圈粉年轻人,受到演艺界人士的追捧。

“越来越多传统工艺产品在与时尚、生活接轨,不是简简单单的老样子。我们愿意将这些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向社会推广。”梁淑平告诉河北青年报记者。“传统工艺的继承是重要的,但创造出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产品更为重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复认为,首先要激发更多新生力量,丰富创新形式,激活非遗“老手艺”,让民间传统工艺品成为时尚新宠。

非遗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规划的全面引领作用,河北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雕刻之乡的曲阳,为促进雕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特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课题组制定《河北省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20)》。按照《规划》,曲阳县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突出的产业特色,以文化创意为灵魂,以雕塑文化产业为龙头,以雕塑文化产业园建设为核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确定了曲阳雕塑文化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近年来,该县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致力于推动雕塑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设“世界雕塑艺术之都”的发展目标,研究出台了《加快雕塑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联合全国八大美院成立了雕塑产业创新联盟,与意大利、韩国等国家达成战略合作。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4)

目前,曲阳雕刻已成为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之一,全县共有雕刻企业2000余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创产值30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把产业规划比作公路、跑道,那相关政策支持可谓是非遗产业发展的助燃剂。

在今年的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定瓷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对于相关非遗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他建议相关部门为非遗产业园区协调用地指标和用地价格来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非遗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对地方非遗项目转型升级的优惠型贷款条件运用灵活的评估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企业,更好实现品牌带动作用;河北省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吸引国家级的网络公司在地方设立分公司,将非遗产品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地方政府出台优秀年轻人才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文件,吸引更多人才入驻传统非遗产业,促进产品的研发升级,更快提升产业创新发展。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5)

非遗 研学=沃土中埋下希望

文化为了人民群众,文化源于人民群众。非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如同鱼离开了水,学校、社区就是养活非遗的水。2019年,“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河北小学正式挂牌。

“孩子们刚看到粉墨登场的保定老调演员,兴奋极了,一遍有模有样的学着他们的动作,一遍咿咿呀呀的附和。”保定市文广旅局非遗与博物馆管理处处长陈亮说道。2018年,保定老调传承基地在河北小学率先成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校校长表示:“传承文化薪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定文化的精粹,是家校文化进校园的首选。保定老调、奚派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顺平地平跷、满城寸跷、徐水舞狮、鼎棋、直隶官府菜、剪纸、京绣、肖氏面塑、崔氏陶艺共12个项目在河小落地。希望非遗项目在河小遍地开花,也希望河小学子抓住机会成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非遗传承基地在河北小学的挂牌,为全市“非遗进校园”活动树立了标杆,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据保定市文广旅局介绍,从2018年起,保定市群众艺术馆连续多年打造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截止目前,累计举办场次超过了1000场。其中,组织的赴青年路幼儿园、联盟西路小学、河北小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大学等学校,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遗”项目展示展演,让青少年了解非遗,让非遗走向学校,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在青少年中间的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6)

近年来,以非遗为主体的国潮、国风、国货深受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这得益于教育和文旅等主管部门不懈推动,非遗正逐步成为学校“第二课堂”上的“新网红”。

业内人士表示,青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沃土。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儿童认识非遗、保护非遗,更为重要的是,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在今年两会中提交议案,建议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她建议,应将“非遗进校园”纳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纳入师生考核体系。对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非遗 新媒体=活了、靓了、年轻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双手阴阳掌……”今年2月。正值疫情期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府内派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萧铁僧,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府内派杨氏太极拳养生功法的视频。这一套“防疫健身,练功强身”系列共有12期。视频发布后,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虽然疫情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但通过网络,学员可以继续学习非遗,传递非遗文化。”萧铁僧说道。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7)

另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红星,组建了脏腑推拿疗法学习微信群,群中成员目前已有近500人,王红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分享着脏腑推拿疗法的心得。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非遗传承打破了之前单靠口传身受、口传心受的的时空局限。曲阳泥塑、易水砚、徐水舞狮、保定老调、杨氏府内派太极拳,各类非遗项目均积极开通了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搭乘数字化信息快车,无数百姓得以学习、了解非遗。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说:“当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非遗传承更不能离开数字化和网络手段。” 2019年,抖音APP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平台覆盖127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93%,相关视频获赞31亿次。在“非遗抖起来”账号上,用户能看到各种与非遗相关的内容:从基础知识介绍,到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再到各种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作品制作流程,喜欢玩短视频的年轻人和大批海外用户,在这里发现了中国传统之美。

刘魁立认为,以新技术传播非遗文化是在当代更好传承非遗的必要条件。“过去我们靠语言、文字,后来靠照片、摄像,而今我们可以通过更新的技术调动一切资源,加强传承和传播的力度。传承和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有了两个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保定第七批非遗公示(发现保定非遗之美)(8)

非遗 电商=巨大经济空间

据了解,今年6月13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将组织一系列活动,其中“非遗购物节”活动,使人眼前一亮,保定也将积极参与其中。陈亮介绍,保定将通过线上电商与下线展位的组合拳形式,进行非遗商品的销售。目前已推荐其中50家非遗项目,并已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签订协议。

“非遗 电商”这一模式并非今年首创,早在2017年即有电商平台试水。花椒直播在当年6月6日,举办的“传承•匠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播”第一季中,通过“直播+非遗+电商”模式。吸引了超过700万网友围观,并为手艺人带来上百万元订单收入。

2019年6月6日,唯品会电商公益平台“唯爱工坊”上线“非遗新生•夏上新”时尚产品,首饰配饰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7月10日,京东商城正式上线了非遗频道,成为全国首个综合电商非遗专业平台。全国数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集合店文化尚品官方旗舰店的方式入驻京东。近3万件各地非遗美物得以在电商与消费者见面,受到百姓的喜爱。

电商与非遗的激烈碰撞,一方面为非遗产品带来了更大的经济价值空间。另一方面也更加容易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推动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非遗融合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保定市将不断挖掘促进“非遗 旅游”“非遗 扶贫”“非遗 会展”“非遗 研学”“非遗 健康”等多种融合模式,在非遗多元融合、活态传承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