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为什么要分为两个大洲(从地理角度浅析欧洲为什么走向了分裂)
欧洲为什么会分裂成众多小国,而中国却成为了一个大统一的国家?这是一个大家经常探讨的问题,答案更是各种各样,如文化差异,种族不同,宗教问题等等。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地理角度来浅析一下为什么中欧都有辉煌的文明,在分统问题上却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
欧洲地图
打开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两端分别分布着中国和欧洲,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很难说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优劣。两地都有广袤的平原,气候环境都适宜人类的居住和农业的生产。如果非要说出优劣,中国还存在大量不适宜居住及生产的高原、山区和荒漠地带,而欧洲只有少量的山区,几乎没有沙漠和高原地貌,貌似环境比中国更好一些。但是把时间拉回到古代,欧洲的地理条件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比,我们应该庆幸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
中国政区图
欧洲的地形分布赋予其天然的分裂属性欧洲是世界七大洲中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均海拔仅为340米,其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占总面积的60%以上。整体上欧洲以平原为主,从西向东分布着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中下游平原、东欧平原等。南部分布着一些山脉,主要是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为西欧最高峰(注:欧洲最高点为大高加索山脉的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欧洲地形图
仅看上述地形描述,很难和分裂扯上关系,但是如果将欧洲制作成三维模型,我们不难发现欧洲地形呈不规则的圆锥形。中间高四周低,其中圆锥的顶部为阿尔卑斯山,圆锥的北部扇面较为平缓,分布着西欧平原、东欧平原等平原地形;圆锥的南部扇面则较为陡峭,南邻地中海,分布着少量沿海平原或山谷平原。地处欧洲中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将欧洲天然的分割成为多个地理区域,各区域独自发展形成自己的族群,进而发展成不同的种族。不可逾越的阿尔卑斯山脉限制了欧洲不同地区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得欧洲无法形成人口绝对多数的主要民族,这为欧洲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欧洲地形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底图来自地图帝)
而中国则不同,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地形分布呈现不规则的漏斗形,中间低四周高。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大致位于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辽阔区域。围绕着核心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燕山山脉、阴山-大青山、祁连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被这些高山高原包围的区域包括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这些地区正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区域。这些地区除了四川盆地因为高山阻隔交通不便之外,其他地区可以说是无障碍通行。
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呈“漏斗形”
没有了地理上的阻隔,使得该地区的能够轻易的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争不断,仍然没有限制人民的迁移,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人口流动是自由的。自由的人口流动交流,使得当时的中原地区形成了人数占绝对多数的单一民族-华夏民族。即使当时被称为蛮夷的楚国,也在漫长的战国时期被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庭。同属一个民族、拥有相同的语言、使用相同的文字,使得中国从一开始就有大一统的基础。
不同的气候将欧洲划分成两个文明区域现在的欧洲根据气候可以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但是放在古代笔者大致将其分为两个地区:北方严寒地区和南部温暖地区。欧洲根据地理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即北纬40°~50°温暖地区和北纬50°以上的极寒地区。欧洲在古代人类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即使南部的温暖地区也是和中国的东北地区及内蒙古高原处于同一个维度,这些地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寒冷蛮荒的代名词,而却是欧洲主要的农业区。
欧洲的温暖地区和我国东北处于同纬度
而在南方的温暖地区,欧洲的农业发展条件并不太好。上文已经提到适合农业发展的平原大部分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寒冷地区,南部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区多为山区和丘陵,只有少量的沿地中海平原和山间平原适合农业发展。这极大的限制欧洲人口的发展,古代的欧洲一直没有出现人口爆发的现象,主要和其没有足够事宜农业生产的土地有直接关系。结合欧洲被分割的地形特征,使得欧洲很难出现一个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也就无法长期通过武力促进欧洲民族融合。
欧洲的气候环境及地形地貌限制其农业的发展
和中华文明及印度文明一样,欧洲农业文明的北方同样存在一个游牧民族(蛮族)。两个文明的分界线就在北纬50°附近,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的疆域大多在北纬50°以北(只有不列颠南部等少数地区在北纬50°以北),或许那些地区没有什么价值,或许无法忍受北方的严寒。但是那里并不是没有人烟,那里生活着大量被罗马帝国称为蛮族的“野蛮人”。正是这些蛮族终结了罗马帝国,并将欧洲带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并存再次割裂了本来就分裂的欧洲,从中印两国历史可以得知,两个文明无法真正的融合,要么征服要么被驱逐,在欧洲同样适合,这使得欧洲的大一统的道路更加艰难。
相比欧洲,中国古代农耕条件就优越太多了!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属于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区域,35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为华夏民族提供了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充足的粮食供应,为华夏民族的人口爆发提供了可能。正是因为有了足够多的人口,才避免了华夏民族在历史的一次次浩劫中被灭族的可能,才能一次次同化周边的少数民族,最终保障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延续。
华北平原为古代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耕地
虽然中国历史上同样存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抗,而且伴随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但是大多数年份华夏民族都能够依托北方的地形和自己构筑的宏伟防御工事,坚守住自己文明的核心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一次次击退或者同化入侵者。大一统给百姓带来生存的保障,也使得百姓更加心相统一,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出现多次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统一。
没有一个核心区域统摄欧洲相比于中国的关中平原,欧洲并没有类似的区域形成稳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去统摄整个欧洲。关中平原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代至唐朝,关中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都城的所在地(少数朝代除外)。关中被称为四塞之地,仅有潼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等少数关隘可与外界联络,面积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平原又能为关中提供足够的食物,使得关中具备称为都城所在地的全部条件。
关中平原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放眼欧洲大陆,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关中相媲美。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仅在中部地区存在少量的山地,这就导致欧洲没有一个较为封闭且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区域作为政治中心。纵观欧洲历史,其出现的大统一的帝国国都大都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如罗马、君士坦丁堡。其实这些地区并不适合作为国都,既没有险要之地可以固守,也没有大量的平原生产足够的粮食,对外部依赖很大,也很容易遭遇攻击,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欧洲帝国大多命短的原因(当然原因有非常多,这只算是其中一条。)。
罗马帝国疆域图
欧洲相较于中国极易遭遇外部力量入侵相对于中国,欧洲还有一个天然劣势,那就是极易遭受外部力量的入侵。欧洲从地形分布上看,属于一个接一个的平原,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欧亚大陆边界的乌拉尔山脉。低矮的的乌拉尔山脉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马蹄,跨过该山脉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十分适合游牧民族驰骋。匈奴西迁导致蛮族对罗马帝国的入侵,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除此之外还有哥特人、突厥、塞尔柱人及蒙古人的大规模入侵,使得本来就碎片化的欧洲,更加的错综复杂。
匈奴人西迁和蛮族入侵
中国则不同,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外面有一个坚硬而厚重的“外壳”!南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西南部是平均海拔达4000米,宽达2000公里以上的青藏高原,西北是浩瀚的沙漠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东部是茫茫的大海,只有北部有少量的山脉拱卫。在古代只有北方可能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入侵,但是智慧勤劳的祖先修筑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补齐了这一短板。这样在大多数时期,中原王朝核心区没有遭到外族的入侵。
持续的外部力量的入侵增加了欧洲的民族复杂性,更增加了欧洲融合的难度。欧洲内部外部种族之间战争不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仇恨,在没有外部强大力量的捏合下几乎不可能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家。虽然欧洲曾经出现过拿破仑这个有希望一统欧洲的强人,但是还是败在了欧洲联军的狙击之下。
十字军东征
现在的欧洲各国民族都相对单一,大多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民族的分布和国家范围大致一致。这是漫长历史上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地理因为绝对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的欧洲正在朝着统一的道路上努力,或许有一天通过欧洲人的智慧可以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欧盟(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