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出的井冈山精神(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
建国后,毛泽东早就想重上井冈山,但因为每日处理政务,一直未能如愿。1965年5月中旬,毛泽东终于得以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精神不能丢
1964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了陈正人(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给薄一波《干部深入工厂蹲点劳动》的一封信。从亲身经历中,陈正人感慨道:“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毛泽东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他感到,不少群众干部当官久了,不愿意深入群众,做起了“官老爷”。于是,他在1965年元月15日作出指示:“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同吃、同住、同劳动,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打倒。”
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处理了他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外事活动后,提出顺道重上井冈山。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乘专列经株洲至醴陵,然后改乘吉普车,向井冈山进发。
5月22日,毛泽东坐吉普车从茶陵出发,绕道江西永新至宁冈。饭后,毛泽东在山间散步,一边走,一边说:“井冈山是座好山,地形条件好,群众基础好。当年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住的破草房,吃的红米饭、南瓜汤。”
此后几天中,毛泽东与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刘俊秀等人聊天,对领导干部中的特权阶层颇为忧虑。他说:“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就像看到了当年牺牲的同志,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你们看,苏联党内特权、官僚集团占据了国家要害部门,捞取大量政治、经济利益,一般党员和老百姓没有什么权利,你提意见,他们不听,还要打击迫害。我们国家也有这种危险啊!官僚主义作风反过多次,仍然存在,甚至还严重。你们比我知道的多,但报喜不报忧。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这些很容易导致干部腐化,蜕变和变质。”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讨论了此前经毛泽东点头同意,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关于取消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建议,决定取消军衔制。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做出了关于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服样式的决定。新决定自1965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新的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现行的帽徽、军衔肩章、军衔领章和军种、兵种、勤务符号等一律作废,并且官兵一律佩戴解放帽。
从着装上,解放军又回到了井冈山官兵一致的作风。可是,在思想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能不能够在全军全党重新焕发出过去战争时期那股劲,那股革命热情,那股拼命精神?
毛泽东被崇高的理想所激励,又为党内和军内某些现象忧虑着。
毛泽东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5年5月29日,毛泽东下了井冈山。5月31日,毛泽东乘坐专列经向塘、鹰潭、上饶等地,一路向杭州进发。当时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及省委其他领导共同迎接毛泽东去了汪庄。汪庄在杭州西湖畔,是毛泽东多年常驻江南的首选之地。
6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了有上海、安徽等省市的书记及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参加的会议。过去毛主席召开会议,一般都是地方大员参加,这次特别邀请了大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肖望东,毛泽东在地方召集党政军领导参加会议,并不多见。
6月13日,毛泽东到谢家花园看望了刚到杭州休养的胡志明,并向他谈了自己重上井冈山的某些思考。毛泽东离开后,胡志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毛主席很伟大,做中国人真幸福。”
6月15日,毛泽东在汪庄听取了余秋里等人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相关事宜的汇报,周恩来、彭真、李先念、陈毅、罗瑞卿等人参加了会议。但毛泽东对当时做出的某些指标很不赞同,对计划中提出的粮食指标,毛泽东充满怀疑的说道:“粮食4800亿斤能达标吗?定计划要留有余地。”
毛泽东还告诉余秋里,“工业布局不能太分散了。农轻工重的次序要违反一下,吃、穿、用每年略有增加就好。要留有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对老百姓不能搞的太紧,这是个原则问题。”
毛泽东反复强调:“定计划第一是老百姓,是我党我军的一贯宗旨。上个月我去了井冈山,井冈山精神说到底,第一还是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这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是井冈山精神的宗旨!”
毛泽东看见罗瑞卿身穿新军装正在认真的记笔记,笑着说道:“罗长子的新军装是特制吧?记得1929年打下长汀,收缴了一大批灰布,红四军每人做了一套灰军装。罗长子在龙岩听到了,专门跑过来,要军装穿。贺子珍对他说,只要有你能穿的,我打报告送你两套。罗长子把军装都试了试,穿不得,又要试我身上的那一套,要扒我的衣服啊。”
毛泽东幽默的话引得陈毅哈哈大笑,说道:“当时,罗长子真的试穿了主席那一套,一试还嫌小了。”
罗瑞卿笑着回答道:“主席今天要穿新军装,还不是要特制,特1号都要小了。”毛泽东点头道:“我胖多了,也老多了,只有这里不服老,也不敢老。”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心脏。
毛主席掀起井冈山热潮毛泽东问罗瑞卿,“你还记得早几年我讲北京空气有时候不是那么好,这句话吗?”罗瑞卿回答道:“当然记得,我还在公安部欢送我到总参谋部任职的大会上传达过主席的这句话。”
那是1959年9月24日,罗瑞卿在公安部欢送会上说:“按照主席的说法,北京这个地方是有若干危险性的,北京的空气有时候不是那么好。当然,这只是就我们这些人某种精神状态来说的,不是指北京不好,不是指中央在北京也不好,那样理解就不对了。毛主席有一次在下面讲,北京一不产粮食,二不产棉花,三不产钢铁,有个同志回答得好,北京产总路线!这句话很对,北京就是把各个地方的粮食、钢铁、各种建设、斗争经验总结起来,产生总路线。没有北京还行?没有北京的党中央还行?没有总路线还行?不过像我们这些人,在北京住长了,不到下面去呼吸一点新鲜空气,那就糟糕了,就是说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至于1965年6月在杭州毛泽东为什么旧话重提,罗瑞卿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认真地向毛泽东汇报。
6月上旬他去了一次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罗瑞卿大将在认真地观看红四军留下的珍贵实物时,对博物馆的同志说,1959年庐山开会时,他就准备来井冈山,后来一反右倾机会主义,他就没有时间来了。当年9月,由林彪提名,罗瑞卿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同时兼任13个重要职务,忙得不可开交,就把上井冈山这件事暂时放了放。毛泽东5月重上井冈山,使他迫切的感到井冈山在我党我军的重要地位,他作为总参谋长应该上来,好好学习。
在井冈山上,罗瑞卿看见不少老红军也穿着新军服上了井冈山。
在罗瑞卿上山的前几天,李富春访问井冈山。罗瑞卿下山不久,郭沫若就带着夫人于立群留连井冈山。
郭沫若与其他老红军直奔井冈山不同,他是围绕中央苏区转了一个圈才上的井冈山。在井冈山,郭沫若写了好几首诗。
不久,李立三携夫人和两个女儿也上了井冈山,李立三是第一次上井冈山,但却像故地重游一样兴奋和怀旧,他说:“毛泽东开创了井冈山的道路,拯救了中国革命”,并在山上用俄文唱起了《国际歌》。
1965年6月16日,在杭州汪庄,罗瑞卿兴奋地向毛泽东汇报,一个访问井冈山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继承发扬井冈山优良传统,以井冈山革命精神推进全国各项工作,已成为必然之势。
往期精彩:
各国领袖政要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晚年疾病的发展与救治
岳麓书院对毛泽东的影响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
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上山下乡
毛泽东的伟大战略思想——屯垦戍边
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入朝作战,毛泽东为何最初青睐林彪和粟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