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写的歌背后故事(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

“多遥远,多纠结,多想念多无法了解。”林俊杰的一首《仓颉》曾被很多歌迷熟知,讲述了没有文字的时候,异地之间无法抒发情感的纠结之处。这一切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被改变,他就是传说中的文字缔造者—仓颉。

林俊杰写的歌背后故事(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1)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的大人们告诉我:咱们村附近有座仓王坟。不过从我记事的时候起那里除了有座小土堆,已经没有什么遗迹了。到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离小土堆大约500米是两河“Y”型交汇处,河道里长满了芦苇和浦草,两河之间是长满了古柏、槐树和其他树种的森林,森林里有一痤年代久远费弃的青砖窑遗址,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后来那里已经是一片耕地和杨树林了。

林俊杰写的歌背后故事(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2)

仓颉墓和“古仓颉之墓”墓碑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小土堆就是仓颉墓,当地人习惯地叫仓王坟。据老人们回忆,抗战前仓颉墓是直径近15米、高约1.5米的高台。墓前约3米有3间享堂,即仓圣祠,当地人习惯地叫仓王寺。它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砌。墓后有碑林,古柏参天,碑刻林立。仓颉墓实很沧桑。当地的县志比较近的一次记载,来自于清道光年间,知县对仓颉墓进入过重修,并书《重修仓圣祠记》以记载。其中明确记载了知县从发起修墓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备好了仓颉墓的封土,墓前还建起了坚固耐用、高敞明亮的三间祠,既仓圣祠。

可惜的是日军侵华时,日军侵略者将仓圣祠拆毁,用上层的木材、砖瓦修建了炮楼。而仓圣祠的基石建成了仓圣桥,距仓颉墓只有几十米,该桥现在仍是村民前往田间劳作的重要通道。仓颉墓后毁坏的石碑,在1950年代为了预防黄河泛滥,修建了黄河大堤。

林俊杰写的歌背后故事(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3)

仓颉石刻画像碑

2000年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来了考古工作队。勘探结果很让人振奋:该地为一处古代遗址,并探出古墓数座、陶片若干。由此,基本确定这里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与仓颉生活的时代相符。

同年关于发掘、保护仓颉墓遗址的议案被全国人大办公厅批准后,当地政府对仓颉墓进行了重建。在重建过程中,仓颉墓所在的村成立了仓王寺筹委会,村里的有识之士纷纷解囊捐款,对仓颉墓的重建大力支持。仓颉墓的重建在原址上完成。200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将重修的仓颉墓列为聊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仓颉墓为方形,底边长17米,高9米,巍然如金字塔般立于平野。墓正前方立有“古仓颉之墓”墓碑,和仓颉石刻画像碑。另有十几幢有关历代和当时维修仓颉墓之记事碑和汉文字发展史碑。特别是汉文字发展史碑,自仓颉造字始,有契文、大纂、小纂、隶书、楷书等历代名人碑刻。学书法者,不到此瞻仰开创文字的鼻祖,当为终生憾事。墓周围种植了一些松柏。今日之仓颉墓是碑刻林立,翠柏成行,是人们忆昔怀古的靓丽的景观。

林俊杰写的歌背后故事(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4)

书法•兰亭序(局部)

仓颉是汉字的缔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创造了系统的象形文字。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或说是古帝。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仓颉造字传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6亿以上。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已成为一种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汉字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愿当地政府利用仓颉墓遗址以及附近的河流、水塘、湿地等资源开发旅游,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仓颉墓、汉字的缔造者仓颉、龙山文化以及汉文字发展史,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文出自【老帅民间艺术】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