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为人处世(连孔子孟子都敢怼)

怼,在东北那旮沓的意思是“顶撞、碰撞”的意思,河南话中是“拼死对着干”的意思,陕西话就是“顶回去”的意思等等。

中华汉语博大精深,这个词虽然意思很多,却总是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强”“硬”,而荀子的一生,就是怼这个字的代表,只要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基本都被他怼了一个遍,就连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孟子也难逃其口。

荀子的为人处世(连孔子孟子都敢怼)(1)

怼人路线图中的重要目标,孟子。

在荀子的怼人路线图里,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孟子,他经常来用他刷刷经验不断升级。

那时候孟子在天下的读书人的眼中,是仅次于孔子的神。尽管他已经去世70来年,但很多儒生亲眼见过他,领略过他的风采,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和一生崇拜的对象。

荀子很冷静,很客观,盲目的崇拜只能将儒学逼进死胡同,天下人对儒学的态度已经呈现两极分化了。

读书人觉得儒学才是所有学问的归宿,真正有权利的人已经开始对使用的墨家法家理论感兴趣,有一些儒学中的人关注到这个事情了,但只有荀子说了出来。

当时的儒学是飘在空中的楼阁,没有墨家和法家那么接地气。

“荀况你太狂妄了,你处处针对孟老夫子,对他非常的不尊敬。”

荀子定睛,摸了摸胡子,“什么是真正的尊敬,如果任由你们这帮俗儒、贱儒横行,儒学就没有明天了。”

“儒学是最好的学问,但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教条。”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天生是好人,这是你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荀子不能赞成这种观点,他觉得“性性本恶,善者,伪也。”人天生就是坏的,必须通过后天约束加以抑制,否则恶的一面会无限放大。

这种后天的约束,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我国学者对权力最早最经典的阐述。荀子与韩非在《难势》一文,对性恶论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一套理论体系,这正是荀子的伟大之处。

两千多年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看到荀子的文章也会忍不住点赞的。

荀子的为人处世(连孔子孟子都敢怼)(2)

不是名人不怼,战国四君子黄歇。

楚国是当时最强盛,面积最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它抗衡。就连西北方向的秦国,在面对楚国的时候,也不得不收起它那稍显脆弱的獠牙。

而黄歇就是楚国的令尹,也就是首相,拥有最高权力。

提到他另一个称号,大家也许就能认识了,他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

荀子为啥会和他有联系呢?

齐襄王崩殂后,荀子在齐国受人排挤,根本待不下去。黄大人不嫌弃荀子年龄大,也不嫌弃他脾气臭,主动邀请他到楚国工作,岗位也已经准备好了,——兰陵令,也就是兰陵县的县长,按理说他应该 感激黄大人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53岁的荀子上任后,把自己的一套治世理想搬到了兰陵这个小地方,一时间风生水起,兰陵发展的十分好,工作有声有色的,但这也得罪了很多中庸的干部。你个老头子都能搞得这么好,领导怎么看我们这些年龄小的,没有作为的,就这样闲话有了。

楚国的某个重臣,不停的再春申君那说闲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毫那个地方方圆百里,商汤在那个地方做大了灭掉了夏朝;周在镐地发展,后来灭掉了商朝。兰陵土地肥沃,又是军事要地,荀子这么干下去,不知道是福还祸呢.。

春申君为了平衡朝中关系,不得不将荀子免职,给他发了一笔退休金,让他回赵国养老去了。那些小人可是没完了,进言说这是放虎归山,劝春申君把荀子弄回来。

楚国出尔反尔,荀子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让我接着回去,荀子很是生气,所有的使者都无功而返,黄歇不得已只能亲自向荀子求情。

两人的对话大体如下,

“回来帮我吧,我很想念老兄。”

“现在你挺可怜的,没有我在乡下这么自由。”

“我可怜?你是在说笑么?”

“你已经享受了20多年的无妄之福了,要随时当心无妄之灾,听说过厉人怜王的故事么?”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长满毒疮的乞丐,他总是和别人说,自己很同情国王,很多人都笑话他,但是他却说,你别看我现在很惨,但是很多国王还没有我的结局好。(在中国,三分之二的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

“别看你现在治楚多年,现在大权在握,稍不注意以后结局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这一番话说的虽然对是对,但是十分的不好听,黄歇被怼的不好说什么,只能求着荀子快点回来。

盛情难却,荀子只好又回到了兰陵。

后来,春申君被小人李园所害,在楚考烈王的葬礼上一刀被砍下了头颅,据说春申君临死时,无头的尸体一直朝着兰陵方向爬。

一切都晚了,荀子听到这个消息也叹了口气。

荀子的为人处世(连孔子孟子都敢怼)(3)

怼人不是目的,造福于民才是真正的归宿。

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火速免职,但他的内心是欣慰的,两次担任兰陵令,前前后后20年,他让兰陵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人人向往生活的地方。

在经济上,“一天下,财万民,长养人民,兼利天下”的和谐景象已经在兰陵初现,这说明荀子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心有抱负的热爱人民的实干家。他还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编成了民间小曲,《成相篇》,希望百姓传唱,有人集成自己的事业。

在教育上,他在兰陵广收弟子,教他们学习人间正道,“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最著名的两个学生叫做韩非和李斯。

他还写出了著名的作品,《劝学篇》,在这里他回忆过往,分析世事,探讨了人生哲理,写出了无数金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齐心其利断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其文字作品,最让人感动的不是他的勇敢和直白,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的忍耐与坚持。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穿越顺境与逆境,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

荀子的为人处世(连孔子孟子都敢怼)(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