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过去了一半,季节更替,节气变化,从春到夏,气温越来越高,内心越来越烦躁,夏至日以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直至三伏天到来,真正炎热的天气正式开启。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1)

所谓“三伏天”就是,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的统称。“伏天“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 ・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就已经有”三伏“的说法了。

三伏的时间呢,是这样规定和计算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这里需要注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有20天,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庚日,就是在干支纪日法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古人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的工具,是古人对天象观测产生的一种思想。其中,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讲究阴阳相合,所以又把这天干地支分成阳干阴干阳支阴支,其中:甲、丙、戊、庚、壬阳干乙、丁、己、辛、癸阴干子、寅、辰、午、申、戌阳支丑、卯、巳、未、酉、亥阴支。排列上都是一阳一阴交替进行,体现了古人阴阳相合的思想。

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两两组合,一共60组,刚好60天。而这60天里有6个庚日,两个庚日恰好相隔十天。这就是三伏的计算方法。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2)

那么这个“伏”作何解呢?秦汉盛行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说:“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简单说,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3)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4)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5)

因此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即金遇到火会消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通俗地理解为:“伏”就是天气太热了,还是趴着别动弹了。所谓“伏天儿”,就是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日子。我老家人常说“六月三伏天“,就是说明热天要到来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那什么又是“三九天”呢?

数九寒天,是指从冬至逢壬【rén】日(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共81天。而”三九“则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故民间常说”三九天到了“,说明最冷的时候要来了。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6)

我国民间对三九天气的计算和物候总结,反映在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里。”数九歌“南北方都有,以我家乡的为例:“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桃花开。“三九四九连石头都冻得炸裂开来,可见天气有多冷了。

六月三伏,数九寒天,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就代表了大热天大冷天的意思了。

三伏天和三九天有什么区别(趣谈34)(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