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国外贸易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汇率变化对国外贸易和人们生活的影响)(1)

我们前面说,各个国家的货币也都是商品,而汇率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现在是大约6∶1,也就是说,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要用6元人民币才能买到1美元。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自己家的东西能够卖个好价钱。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东西卖个好价钱,甚至找托儿来哄抬价格。那么,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汇率非常高,或者一直不停地上涨,是不是好事呢?

人民币升值却让你的产品在美国卖不出去

2005年,中国因私出国的人数大概是2000万人次,2018年达到14972万人次。这12年间,出国人数增长了将近7.5倍。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从8.27∶1上升到大约6.3∶1,上升了大约25%。人民币汇率上升与中国人出国游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人民币汇率上升会导致出国游人数增加,因为人民币汇率上升会让出国旅游、海外购物更便宜。例如到美国旅游10天,旅游加购物总计需要花1万美元。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8.27∶1,也就是需要82700元。2018年年初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到6.3∶1,只需要63000元。同样的一次美国游,便宜了将近20000元。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

但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本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本国商品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增加。本国货币的贬值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美国财政部每年发布两次报告,评估别的国家是否操纵汇率。美国曾经长期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利于出口,获得贸易上的优势。那么,汇率到底如何影响贸易呢?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如我是生产电脑的厂家,我生产的电脑的售价是8 270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8.27∶1,那么我把这台电脑卖到美国去时,售价就是1000美元。到2018年2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27∶1上升到6.4∶1,即使这台电脑在国内的价格还是8270元,但按照6.4∶1的汇率计算,这台电脑在美国的售价也会从1000美元上升到1292美元。电脑在美国的售价上涨了,购买的人自然就会减少,这样我的电脑出口到美国就变得困难了。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继续升值,我的电脑在美国就更卖不出去了,我的电脑公司就会倒闭了。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沿海地区很多出口企业出口锐减,有些企业甚至因此而倒闭。 对进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进口商品变得越来越便宜。

假如我是一家葡萄酒进口企业,美国加州北部纳帕山谷生产的优质葡萄酒20美元一瓶,按8.27∶1的汇率,我要花165.4元才能买到一瓶葡萄酒。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27∶1上升到6.4∶1,我只要花128元就够了。对我来说,美国的葡萄酒变得便宜多了,我当然会进口更多的葡萄酒。当然,美国葡萄酒在国内的售价也会随着降价,国内的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美国葡萄酒。

汇率战争会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汇率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别是进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国政府有时候会将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本国货币贬值,以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

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国际贸易大幅度缩减。1929—1930年,英国的出口减少了50%;1929—1933年,美国的出口从52亿美元减少到17亿美元。为了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让本国经济尽快复苏,1931年9月英国将英镑贬值25%。随后,美国、德国等国纷纷将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引发各国恶性货币贬值竞争。

这种以邻为壑的货币竞相贬值其实没有用,因为各国的货币贬值互相抵消了,不仅没有能够促进各国的出口,反而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与国际贸易的停顿,大萧条因此持续了数年之久。这也是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的根源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曾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将人民币贬值作为贸易武器。

汇率问题频频引发大国争端

前几年,美国与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美国财政部每半年发布关于主要贸易伙伴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评估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与外汇政策。在前几年的报告中,美国政府一直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获得贸易上的优势。在2012年5月以来的报告中,美国一直使用“大幅低估”的措辞形容人民币汇率。

但在2016年10月发布的报告中,美国说人民币依然“低于其合适的中期价值水平”,与以前的说法相比,有相当程度的缓和。最近一次发布这个报告是在2019年5月28日,在这次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认为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对于这个报告,中国政府的回应是美国没有权力对别国的汇率政策指手画脚。

除了批评中国,美国还经常性地指责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等国家与地区操纵汇率。 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中,美国经济是最强大的,而且美国拥有美元霸权,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很大,美国基本上可以不在乎美元汇率。

但对其他所有国家来说,汇率就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汇率需要稳定,因为汇率波动幅度太大,不仅会造成国内经济的巨大波动,也会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另一方面,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操纵汇率又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导致不公平。因此,即使英国、德国、日本这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在必要的时候,例如汇率出现巨大波动时,政府也会对汇率进行适当的干预。

在跨国经营中看起来赚钱的买卖时刻可能亏损

从事跨国经营的公司必须考虑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否则,一笔看起来赚钱的生意最后有可能变成赔钱的买卖。 假如2017年8月我卖了一批电脑给美国的一家公司,我生产这批电脑的成本是6500万元,按照合同,美国公司要在2018年1月总共付给我1000万美元的货款。2017年8月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6.9∶1,按人民币计算,这笔货款总共是6900万元,扣除6500万元的生产成本,我将获得400万元的利润。

但到2018年1月美国公司付款给我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变成了6.3∶1,按人民币计算,这笔货款总共只有6300万元,而我的成本是6500万元,结果在这笔交易中我亏损了200万元。从原来的赚400万元变成亏损200万元,这就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导致的。

中国的一些企业,包括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国有企业,都曾在国际市场上因为汇率短期内的大幅度涨跌而遭受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的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宣布,中信泰富因汇率波动发生了大约8亿港币的亏损,并存在147亿港币的亏损敞口。所以,事实上,中信泰富的亏损大约在155亿港币左右。受这个消息的影响,中信泰富的股价从2008年10月20日的每股14.52港币下跌到10月23日的每股5港币,公司市值损失209亿港币,总市值只剩下110亿港币,远低于155亿港币的汇兑亏损。

中信泰富的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这一亏损发生后,中信集团迅速给中信泰富注资。 中信泰富为什么会遭受如此重大的亏损呢?中信泰富的业务涉及钢铁、发电、水厂、隧道、公路等基础设施行业。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信泰富在中国内地的钢铁业务发展尤其突出,并在铁矿、特钢这一产业链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而澳大利亚是全球两大铁矿石的主要出产国,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有大量的铁矿石贸易。为对冲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的澳元汇率风险,中信泰富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份外汇产品交易合约。中信泰富认为澳元对美元的汇率将继续上升,或者至少保持稳定。但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2007年1月—2008年6月,澳元对美元的汇率确实一直是升值的,从1∶0.75一直上升到1∶0.95,上升了大约30%。但是,从2008年7月开始,澳元对美元的汇率突然大幅度下跌,到2008年10月下跌到了1∶0.6。在短短的3个月内,澳元对美元的汇率跌掉了大约40%。

对于从事进出口业务或者很大部分业务在海外的企业来说,汇率风险是必须要考虑的。当然,有很多管理汇率风险的措施。

日元升值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

汇率变化不仅会影响企业,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房地产、股市曾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0年,为了控制国内高达13%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21%。这导致资金从全世界流入美国,从而推动美元汇率上涨。1980—1985年,美元对日元、西德马克、英镑、法国法郎的汇率全面大幅度上升,这导致美国产品的出口变得十分困难,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从190亿美元上升到1220亿美元。

到1985年,包括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内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要求美国国会干预美元汇率。 在美国里根政府的提议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以及当时的西德决定以合作方式,阻止美元进一步升值,帮助美国削减贸易逆差,以恢复国际贸易平衡。它们签订了一个协议,叫《广场协议》。协议内容就是日本将日元升值,西德将马克升值。

在这个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迅速上涨。1985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239∶1;到1988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涨到了128∶1。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差不多上涨了50%。 日元的急剧升值导致日本产品出口变得困难。为了抵销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造成的困难,日本银行连续削减利率。日本国内利率从1985年12月的5%一直下降1987年2月的2.5%的超低水平,并且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 超低利率导致大量廉价资金进入日本股市与房地产市场,造成经济泡沫。这个泡沫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只看一个数据就知道了。

日本最重要的股市指数日经225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的10年中,上涨了将近6倍:从1980年的7190点一路上升,1989年12月29日到达38916点的顶点。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便宜了50%,引发日本企业海外收购狂潮。日元的升值让日本的老百姓、企业开启了海外买买买模式。

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房地产泡沫突然破裂。到1992年8月中旬,日经225指数下跌到只有14309点,下跌了大约63%。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跌。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低迷,这段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关注我们,共同成长。本文由“金一先生2022”首发,微信公众号同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