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1)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带不动团战只能刚。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拉黑坑队友,还得有“专业辅助”陪伴在身边。

郑和下西洋也是一样。

科教授发现郑和的故事可以如此辉煌,离不开这位朋友的功劳。

他叫马欢。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他,郑和跟外国人唠不明白?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旅行,那么马欢就是他的“嘴”。

马欢,字宗道,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人,是明代通事,也就是翻译官。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3)

马欢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曾参加过第四次、第六次、第七次下西洋。

在这三次下西洋路途中,马欢随郑和游历占城、爪哇、旧港、暹罗、古里、忽鲁谟斯、满剌加、亚鲁国、苏门答剌、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等国。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4)

马欢作为“番语专业生”,帮了郑和的大忙,“麒麟”就是靠他的嘴聊回来的?

当郑和船队抵达古里,也就是印度时,刚好赶上古里国派人去天方国(今属沙特阿拉伯)出行。郑和一行人就跟着一起去了,还带着麝香、瓷器等中国特色商品。

由于沟通顺畅,天方国的伙伴和马欢聊得很开心,给马欢介绍了当地的珍稀物种,包括“麒麟”(长颈鹿)、狮子、鸵鸟等,马欢觉得挺有意思的,就买下了这些动物并摹绘一幅“天堂图真本”带回来。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5)

当“麒麟”等奇珍异兽抵达京都后,皇帝和大臣们都很喜欢。因为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麒麟和凤凰与龙一样都是神造之物。皇帝还请来了诗人、画师,为“麒麟”写诗作画,赞美它的超然风姿。

据说,法国巴黎直到公元1826年才得到了第一只长颈鹿。

不过和提前欣赏长颈鹿相比,马欢做过的更有历史意义的事,是成为郑和出海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0国“名片”全部写进《瀛涯胜览》

马欢随郑和多次下西洋,先后访问过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国之后,马欢以亲历目睹,写了一本书:“采摭诸国人物之妍媸,壤俗之同异,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名曰《瀛涯胜览》。”

书名中之“瀛”者,是大海也;“涯”者,指天涯海角,是水边的意思;“胜”者,是指风景胜地;“览”者,为观光游览。顾名思义,就是海外游记。

马欢以此题名,意在让更多世人了解下西洋之盛事,描述世人鲜知的海外世界。

在这本书中,马欢记录了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可以说是非常立体客观的“名片”了。

现存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文献有: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和马欢《瀛涯胜览》三部。其中,马欢《瀛涯胜览》一书最珍贵,而且全球都以此为古代航海参考,有英文、日文译本。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6)

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此可见《瀛涯胜览》学术地位实在重要。

为了纪念马欢对中外文明交流的贡献

中国南沙群岛之一,就以明代航海家马欢之名命名,叫做马欢岛。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7)

图片来自网络

马欢不仅语言能力强、沟通能力棒,文案水平还高、记载知识又详实严谨……

不愧是郑和团队的“最强辅助”。

百家讲坛

《海上传奇(2)》

播出时间:6月12日-6月29日 12:08

郑和的最后一次航海(他成就了郑和的事业)(8)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张兰 于毅 彭筱雅(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