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圆梦文学奖小说类一等奖(第八届青春文学奖)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凡)2022年10月31日,第八届“青春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武汉大学希维的《迷羊》获得中、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西南民族大学的加主布哈获“诗歌奖暨年度十大校园诗人”第一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十三届圆梦文学奖小说类一等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十三届圆梦文学奖小说类一等奖(第八届青春文学奖)

第十三届圆梦文学奖小说类一等奖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凡)2022年10月31日,第八届“青春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武汉大学希维的《迷羊》获得中、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西南民族大学的加主布哈获“诗歌奖暨年度十大校园诗人”第一名。

“青春文学奖”是《青春》杂志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的品牌奖项,从1980年到1984年,以刊评模式举办了五届。2019年《青春》创刊40周年时,决定重启这一奖项。重启后的“青春文学奖”以扶持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面向全世界华语大学生写作者进行原创征稿,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第六届、第七届获奖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结集为《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出版,目前已出版两辑11本。

第八届“青春文学奖”延续第六届、第七届“青春文学奖”的定位与宗旨,面向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者进行原创征稿。与前两届相比,本届在作品奖项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改为中、短篇小说奖和诗歌奖两个奖项。自2022年元旦发布征稿启事以来,截至4月底征稿结束,共收到有效来稿中、短篇小说585篇、诗歌630组。经百名大学生大众评审阅评、9位评委初评、5位终评导师全程匿名评审、组委会复核,最终评出中、短篇小说奖10名、诗歌奖暨年度十大校园诗人。此外,评出大众评审奖10名。

与之前几届一样,本届获奖者年轻有朝气,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5岁,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从获奖者的专业分析,除中文专业外,还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经济学等专业,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和青年学子对文学、阅读的热爱。

与往届相比,这一届获奖者和作品呈现出多民族的特征。土家族、彝族、仫佬族等作者的作品,为“青春文学奖”贡献了多元的文学文本。

不少获奖者是“青春文学奖”的熟面孔,自恢复举办以来,一直关注奖项,从本科到研究生,“青春文学奖”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凭借《雪又下了一整天》荣获第七届“青春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首奖的西南民族大学彝学专业研究生加主布哈,今年凭借《父亲,明天不是个好日子》(组诗)获得诗歌奖首奖,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荣获奖项的获奖者。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本届有两位获奖者,即中、短篇小说奖得主许璐一、诗歌奖得主王悦。此外,之前有过获奖者的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今年继续斩获佳绩。创作与评审一体两面、有机融合,本届诗歌奖得主卢晓林、李宁曾获得大众评审奖,而本届的大众评审奖得主姜雅平,在去年获得中短篇小说奖,成为“青春文学奖”作品与评审的“双料”得主。

第八届“青春文学奖”获奖名单

中、短篇小说奖(10篇)

1.第一名 《迷羊》 希维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

2.《原谅巴桑》 李蓉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3.《译者之死》 李谁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4. 《声声漫》 仲艳婷 广西大学戏剧专业

5. 《金色年代》 舒璇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

6. 《无依之地》 汪阳 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7. 《到有海的地方去》 吴艳婷 扬州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

8. 《无解》王新宇 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

9. 《消失的村落》 许璐一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

10.《隐身者》 汪超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诗歌奖暨年度十大校园诗人

1.第一名 《父亲,明天不是个好日子》 (组诗) 加主布哈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专业

2. 《木材厂》等五首 鲁登 澳门科技大学创意写作专业

3. 《生的内容》(组诗)张锦鹏 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4. 《土屋病相报告》等五首 卢晓林 四川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5. 《春山》(外四首) 赵星宇 西华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

6. 《杏林》等三首 李宁 山西能源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7. 《草原石人》(组诗) 王悦 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

8. 《西南往事》(组诗) 邹弗 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9. 《瘦山令》(组诗)毛拾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学专业

10. 《一条被校正的尾巴》等四首 肖佳乐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众评审奖(10名)

1. 吴俣 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 章雨恬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专业

3. 姜雅平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4. 孙海洋 天津大学法学专业

5. 管雨欣 东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6. 郭琴 南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7. 黄元 深圳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8. 王久衔 扬州大学文体学专业

9. 陈赏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10.王凯婷 南京大学创意写作专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