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调质后内部硬度(锻件塑性成形时润滑的分类)

塑性成形时的润滑可分为边界润滑、流体润滑及混合润滑。

边界润滑:相对运动两表面被极薄的润滑膜隔开,润滑薄膜不遵从液体动力学定律,两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不取决于润滑剂粘度而是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剂特性。

润滑膜仅几个分子的厚度,以很强的分子附著力与基体金属相结合。根据润滑膜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吸附膜及反应膜。磨损较高。能承受极高外来载荷。在0.03~0.10范围内变化。冷、热挤压,热模锻,温锻等工艺中常出现。

混合润滑:如果两滑动面不能完全被保持液体动力的润滑膜隔开,大多数的微凸体尖端或尖峰处发生固体接触而在中间空穴中存在大量的润滑剂。

锻件调质后内部硬度(锻件塑性成形时润滑的分类)(1)

兼有边界润滑及液体动力润滑两者的特点,塑性成形使用油性润滑剂时因高的界面压力大部分为混合润滑。

液体动力润滑与液体静力润滑:两滑动表面不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为润滑油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它是靠两表面间形成收敛油楔和相对运动由粘性液体产生油膜压力来平衡外来载荷的为液体动力润滑。如果是由外部供油系统供给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借助油的静压力平衡外来载荷的则称液体静力润滑。

摩擦系数最小,一般在0.001~0.008之间摩损极小。塑性成形中拉拔,静液挤压,等温锻造时使用玻璃润滑剂等都属此种类型润滑。

锻件调质后内部硬度(锻件塑性成形时润滑的分类)(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