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

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1)

01:11月11日,一位养生“大师”去世了。

林海峰,百度百科标注为“中国内地养生学者”。11月11日,他参加朋友聚餐后突然倒地死亡,据知情人推测,死因有可能是食物中毒。

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2)

这位林大师生前的名言是:不要相信医院和医生,大米有毒,要想健康,断食排毒

这次,毒死林大师的可能不是他看不起的大米,而是大枣。

因为就在几天前,林大师吃了一袋过期变质的大枣“全身僵硬”。

正常人此时一定会选择去医院,但作为发明推广自然疗法的林海峰老师,生平最讨厌医院,最不信任医生。

他曾多次说过,“除了传染病急性病,其他的病去医院没什么意义”,并且“大部分病人只要去医院,就很少能回得来”。

那怎么办呢?

林老师还说了,得病就是身体有毒素,排毒才是要务,而且人身上的洞都可以排毒。

于是,林老师用呕吐的方式将食物吐出,随后他觉得身体恢复了正常,也删掉了“过期红枣”的朋友圈。

之后,林大师毫无异样地继续吃美食赏美景晒美女。

11月11日当天,他还发了一篇微博,定位显示为丽江。

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3)

这条微博发出两个小时后,林大师一命呜呼。

在他推崇的断食排毒疗法中,不吃碳水化合物,也不吃肉类这种高蛋白,只允许吃蔬菜和水果,把这些蔬菜、水果榨汁,每天8杯,天天如此,绝不可以吃其他食物。

至于理由吗,则是酸碱平衡,碱性食品有益健康的伪科学。

但提出“碱性食物”的美国骗子罗伯特已经因为耽误治疗时机,害死很多病人,被判赔偿一亿美元,给抓进去坐牢了。

无独有偶,除了林海峰。很多 ”养生专家“ 都英年早逝。

02

2019年6月14日,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60岁。人们一片叹惜,“太意外了!他那么年轻!

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4)

梅墨生,1960年生于河北,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七段,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

梅先生一生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

60岁,刚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

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无数中老年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03

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话:

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

都说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中央电视台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

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意义?谁能说得清,谁又能讲得通?

养生中的8大误区有哪些(养生大师为何51岁身亡)(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4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

时下,有许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标与正常值失之偏颇时,助长了过度讲究健康的倾向。

以一台汽车为例,出厂指标与堪用指标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厂标准检查我们家家户户的在用汽车,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们不是每天都开得好好的吗?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点,血压稍高一点,只要相对稳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现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为中心”,这种提法值得商榷。人生在世,应该以快乐开心为目标,健康只是条件,不是目的。

如果以健康为中心,甚至以健康为目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着个血压计、血糖仪(我确实见到过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测六次血糖的朋友),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战战兢兢地苟活着。

近日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要过日子,不要让日子过你。是否也可以用来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问题:你应该享受健康,而不应该让健康奴役你。

05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没就没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

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寿命。貌似健康,其实并不长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适量的体育活动,但不要一决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

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06

许多老年朋友的不健康,恰恰在于过度讲究健康。

健康只能说明你的身体状况好,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设备”,却希望能检测出年轻人身体运行的参数,这怎么可能?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伤害自己,能健康么?

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接纳大病急病没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么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说不那么健康,学会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处,相依为命,这是现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