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35年1月16日,贵州遵义正值隆冬,位于老城子尹路96号的柏辉章官邸内,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扩大会议,正紧张而激烈地进行着。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唇枪舌剑,就在众人为前进路线争论不休时,响亮声音震彻会场:

“如果你们继续这样领导,我们就不能跟着走下去了”。

只见,时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不复往日里谦逊稳重的形象,他右手拍着桌子,每个字都仿佛有着千钧的重量。

会议桌上,周总理、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朱德为何大发雷霆?遵义会议召开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背景?

放弃游击战术

自井冈山上“朱毛会师”以后,红军的发展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2)

到1930年时,工农红军总人数已达到10万多人,还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在十多个省份开辟出根据地,红军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革命力量。

正因如此,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了10万国军精锐,试图以“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苏区的红军造成打击。

面对来袭的国民党军队,我军没有胆怯,而是坚定地予以回击,第一次反“围剿”由此拉开了帷幕。

毛主席依托着湘赣边界复杂的地形,另辟蹊径,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战术。

并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将国民党大军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3)

累计歼敌1.3万余人,蒋介石野心勃勃的第一次“围剿”,正式宣告破碎。

从此,毛主席的军事领导能力,得到了全军上下的进一步认可。

此后两年间,蒋介石出动了更多兵力,先后发动了第二到第四次“围剿”,但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都无疾而终,红军的士气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1933年9月起,蒋介石已经气急败坏,他调集百万大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掀起了第五次“围剿”。

然而,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蒙蔽了当时中央临时领导人王明、博古等人。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4)

王明

他们放弃了游击战和运动战,转而采用阵地战,打算和国民党军队硬碰硬。

这使得红军陷入被动局面,历经一年的鏖战,虽然给国民党造成了巨大杀伤,但中央苏区大部分被侵占。

这也意味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踏上长征之旅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朱德的心情十分沉重,在作战间隙,手中的烟经常一根接着一根。

想当年,朱德年纪轻轻已经在滇军中扎稳脚跟,一度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但为了革命理想,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务。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5)

踏遍祖国大地,找寻共产主义的足迹,甚至远赴莫斯科,与周总理会面,最终以36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伟大会师,朱德在红军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长征开始之初,博古、李德等人甚至没有通知朱德。

博古一直是王明错误思想的拥趸,自然不必多说,而李德则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抵达中央苏区时,博古便大兴土木,殷勤地建了一所100平方的“独立房子”,供李德起居、指挥使用。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6)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李德便罔顾中国的现实,下达了诸多不切实际的命令,造成了前线战士的大量伤亡。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由此开始。

此时,军队领导权仍在博古、李德等人手中,做出长征决议时,他们甚至没有让时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参与。

据朱德回忆:

“一切准备工作都未通过我”。

不难想象,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长征初期的工作混乱而仓促。

在所谓的“西征”途中,博古坚持要红军带上大量物资,什么都不能落下。

于是,8万多人的中央红军走得异常艰难,队伍甚至长达上百公里。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7)

此时,毛主席和朱德都忧心忡忡。

李德等人的行为自然导致了严重后果,长征开始后,红军减员严重,尤其是在湘江战役中。

虽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但8万多人的红军已锐减至3万余人。

而频频失利也动摇了博古等人的领导,突破湘江后,毛主席改道贵州的建议得以通过。

强渡乌江后,疲惫的中央红军,终于在1935年1月7日抵达了黔北重镇遵义。

遵义会议召开

1月8日下午,朱德致电各军团、各纵队,建立起遵义警备司令,12日,又召开了上万人的群众大会,阐明红军的革命主张。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8)

在他的宣传下,当地百姓反应热烈,近5000名青年陆续报名参军,红军的革命力量得以补充。

当然了,如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为红军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仍是当时的重中之重。

于是,在毛主席、朱德等人的建议下,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如期召开。

会议上,博古率先发言,谈到长达一年之久的溃败。

但他只是将其原因归咎于“敌强我弱”等客观因素,对自己的指挥不当轻描淡写,对路线的错误更是闭口不谈。

于是,周总理坐不住了,在博古的主报告做完后,他紧接着给出了副报告,着重强调主观方面的错误,将矛头引向博古、李德二人。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9)

张闻天

随即,张闻天也加入讨论,他的言辞更加犀利,直接对博古本人做出了批评。

张闻天的发言获得了众人的支持,毛主席也说出来自己的看法,他指出:

“这个错误,在整个战争中,归纳起来,表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二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三阶段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毛主席一阵见血的发言,直指博古的要害,王稼祥、张闻天也表示要解散“三人团”,推举毛主席担任军事指挥。

见情况不对,博古和李德集团中的人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博古只好指了指手表,称已经到了凌晨,不如先行散会。

朱德拍桌而起

第二天晚上,遵义会议继续召开,不过,博古等人仍在负隅顽抗。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0)

会议开始后,何克全便跳了出来,他罔顾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的事实。

反而表示毛主席没有在苏联接受军事教育,将话锋引向毛主席,从而掩盖博古、李德等人的问题。

对此,毛主席并未争辩,只是神情自若地扫视着手中厚厚的会议资料。

然而,一声巨响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一向“宽厚仁和”的朱德突然拍桌而起,眼神中的愤怒,已经令博古和李德有些胆寒。

朱德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向李德发问:

“有什么本钱,就打什么仗,没有本钱,打什么洋仗?”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1)

朱德的意思很明显,李德总是将共产国际的指示奉为圭臬,丝毫不顾革命现状,这才导致了红军的节节败退。

时至今日,竟然还狐假虎威,以共产主义的理念指责毛主席,岂能不令人愤怒呢?

果然,朱德的质问戳中了博古和李德的痛处,他们二人虽然脸色铁青,但却说不出一句回击的话,只能任由朱德批评。

而朱德也丝毫不给他们面子,继续声色俱厉地斥责临时中央,并且着重指出他们对毛主席的态度,以及导致大量红军战士牺牲的错误。

末了,朱德还是难掩胸中的愤懑,表示:

“如果继续这样领导,我们就不能跟着走下去了”。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2)

作为红军的总司令,朱德这番话的力量不言而喻。

英国著名学者、《周恩来传》作者迪克·威尔逊曾回忆:

当时两种态度“势均力敌”,而朱德的表态,无疑在摇摆的天平一端加上了砝码。

而这,也让遵义会议的结果盖棺定论。

毛主席的意见得到了广泛支持,“三人团”随即解散,毛主席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承担起军事指挥的重任。

关爱基层士兵

可以说,遵义会议是长征路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节点,也是红军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3)

而朱德在这一抉择中的功绩应当彪炳史册。

而在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以后,红军重新采取游击战战术,在黔北、川南和昆明之间迂回。

历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战斗,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追堵,取得了战略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而之所以能达成这一成就,朱德在遵义会议中的力挽狂澜,实在是不容忽视。

只不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在强渡大渡河以后,红军决定继续北进,但前方面临的,却是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爬雪山、过草地途中,朱德再次展现出过人的领导能力。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4)

在艰难的处境下,他对战士们给予了大量关怀,经常把马让给伤员,自己则和普通士兵一起步行前进。

有时候,军中粮食告急,朱德还会从自己本就不富裕的口粮中拿出一部分,坚持分给其他战士食用。

正因如此,朱德在军中极具号召力,回忆起那段经历,杨得志曾感慨地说道:

“朱德平时对人很好,有说有笑,从没发过脾气,我们都把他当父母看待”。

就这样,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之旅。

1935年6月18日,主力部队便抵达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实现会师。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5)

10月5日,张国焘不顾毛主席“北上抗日”的主张,坚持要“南下攻打成都”。

当时,朱德正与张国焘一起领导左路军,在会上,张国焘软硬兼施,想要迫使朱德改变想法。

没想到,朱德却毫不动摇,他斥责道:

“你的做法我不赞成,我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你封的‘委员’,我不要”。

之后又义正言辞道:

“天下红军是一家,‘朱毛’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你可以劈开我,也分不开‘朱毛’“。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6)

考虑到朱德在军中的巨大威望,张国焘不敢轻举妄动,此后,朱德始终坚定的支持毛主席。

结语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地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回忆起遵义会议惊心动魄的一幕,仍旧感慨不已,并赋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绝。

如果说,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历史,那么朱德毫无疑问是历史的缔造者之一。

后来,毛主席经常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可见,在毛主席心中,朱德当年的出言力挺,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向朱德致敬!

讲讲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唇枪舌剑)(17)

朱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