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

(一)

西汉之初,封建统治者对于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感到十分的困扰。那就是,当年成汤和周武王起兵推翻桀、纣的统治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如果说汤武起兵讨伐桀纣是正确的,那么就无异于鼓励百姓造反,大家今后日子过得不顺心,只管揭竿而起就是了;但是如果要说汤武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也就等于否定了汉朝的祖宗刘邦,因为刘邦就是起兵造反夺得的天下啊。

汉景帝时期,有位名叫辕固的儒生与一位信奉黄老学说的黄姓学者在皇帝面前辩论这件事。黄先生按照黄老学说的理论坚持认为成汤和周武王起兵造反是大逆不道的,桀纣再不好他们也是国君,造他们的反就是不对;辕固则按照《易经》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认为汤武没有错,他们推翻桀纣统治的做法是完全有道理的。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1)

汉景帝在一边听了,最后做总结性发言。他说:“吃马肉的人如果没有吃到马肝,那也不能算没尝到美味;你们做学问的人如果搞不清楚汤武革命到底正确不正确,那也不能算你们无知。”

汉景帝的意思就是说,搞不明白的事儿今后就不要谈了,汤武革命这件事以后咱就别讨论了。

果然,皇帝发话之后,就没人再敢触及这个话题了。

不过,这样的问题总是这么悬着也不是个办法,总该有个说法才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出来了一位大儒董仲舒,他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他是怎么解决的呢?原来,董大师发明了一套“天人感应”、“受命于天”的理论。按照他的说法,桀纣他们之所以灭亡,那是因为他们气数已尽,就该完蛋,因此,汤武革命是正确的。照此推理,如果一个王朝到了该灭亡的时候,那么你起兵造反就是顺天应人,就是替天行道;反过来要是一个王朝还没到灭亡的时候,你也起兵造反,那么你就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

董大师这套说法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困扰王朝统治者的理论问题,结果使得汉武帝龙颜大悦。汉武帝从此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变成了封建社会的官方统治理论,垄断了两千多年。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2)

然而,董大师的这套理论还有一个小小的缺口,那就是如何来判断一个王朝是不是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呢?有什么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呢?

董仲舒对此没有明确的解答,不过,他的实际意思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当然就是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皇帝和朝廷所有了。

然而,在西汉那个时候,人们的脑袋瓜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脑袋还不够那么灵活,还有很多认死理爱较真的戆货。于是,在西汉时期就冒出来了那么一小撮敢于公然向着皇帝的权威挑战的书生。

(二)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由于他继位时只有八岁,所以国家大权由霍去病的弟弟大将军霍光执掌。

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社会上忽然出现了几桩灵异事件。首先是泰山那里有一块大石头自己站立起来了。这块石头高一丈五尺,有四十八人合抱那么粗,入地深八尺。在石头下面还有三块石头,好像是大石的脚。大石站立起来之后,有数千只白色的乌鸦飞过来聚拢在它旁边。

接着昌邑县社庙里有一棵枯死倒地的大树又发出了新芽,重新活过来了。最让人惊奇的是皇家御花园上林苑里有一棵折断倒地的死树也自己站起来,又吐出了新绿。树上有片树叶,被虫子给咬了。虫子咬过的痕迹竟然像是“公孙病已立”几个字。

这些事自然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而且惊动了一位儒学专家,他的名字叫做眭(sui发音为“虽”)弘。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3)

眭弘是《春秋》博士。汉武帝时期设置五经博士,眭弘专门研究《春秋》,所以他就是春秋博士,就像我们今天说某人是数学博士,某人是物理学博士一样。

眭弘对这几起灵异事件进行了研究后认为:这是上天在告知人们,刘氏王朝的气数到头了。有个叫公孙病已的人应该当皇帝了。

于是,眭弘直接就给汉昭帝上了一份奏章。奏章中说:按照我的老师董仲舒先生的理论,大汉王朝现在气数已尽,您该挪挪地方了。你们老刘家不是自称为尧舜的后代吗?现在就是你们继承尧舜的优良传统,主动禅让的时候了。皇上您现在应该昭告天下,寻访有能力的贤才,然后把帝位禅让给他。当然了,禅让之后,也会给您一些优惠待遇。新皇帝应该会拨给您百十里的封地,您在封地里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眭弘生怕皇帝看不到他的奏章,还专门托他在宫中的一位担任内官长的朋友把奏章送到皇帝面前。

朝中实际掌握权力的是大将军霍光。霍光看到眭弘的奏章火冒三丈,立即让人把眭弘给抓了起来,然后宣布他“妖言惑众、大逆不道”,判处死刑。就这样,一根直肠子的眭弘博士便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而丢掉了性命。

四年后,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死了,他没有留下后代。霍光便选择了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只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就又废掉了昌邑王,改为拥立汉武帝的废太子刘据的儿子刘病已为帝,这便是汉宣帝。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4)

汉宣帝即位后,想起了眭弘先生。他想:人家眭弘说得对呀,“公孙病已立”那说的就是我呀。“公”就是汉家,我是武帝的孙子,我的名字叫病已,完全能对得上茬啊!看来,眭弘先生是被冤杀了。

于是,汉宣帝就为眭弘平反昭雪,还封眭弘的儿子为郎。

(三)

汉宣帝为眭弘平反的做法无异于承认眭弘讲的那一套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从此以后,像眭弘一样实心眼子的儒生就不断地跳出来,拿着眭弘那套学说向着皇帝叫板,弄得历任皇帝烦恼不已。

汉宣帝自己就碰上了。在宣帝时期,有个官员叫盖宽饶。这个人也是研究经学出身,曾经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就相当于现在纪检监察官员,专门监督文武百官的。盖宽饶这个人是有名的死脑筋,对于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来都是毫不留情,因此他得罪的人就特别多,他自己也吃过不少的亏。可是这盖宽饶的臭脾气就是不改,一如既往,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对于皇帝,盖宽饶也是从不客气。公元前60年,汉宣帝开始重用宦官,盖宽饶看着不顺眼了,于是他写了奏章进谏。在奏章中有这么一段话: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

这段话意思是说:在尧舜五帝时代,是以天下为公的;到了夏商周时期,就以天下为私了。以天下为公就会把帝位传给圣贤之人,以天下为私才会把帝位传给子孙。如果运数已经到了,就该主动让位,没有那个本事的人就不应该赖在那个位置上。

这几句话可是戳了汉宣帝的肺管子。他立即下旨把盖宽饶送交有关部门法办。盖宽饶倔劲儿上来了,在未央宫门口拔刀自刎。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5)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继位。从这时候起,大汉王朝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因此,儒生们的调门一个比一个高,言辞也是一个比一个刺耳。

有个叫贡禹的经学家兼官员向汉元帝上书,奏章中说道:“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意思就是说:上天让你做了皇帝,是让你为百姓服务的,不是让你自己尽情享乐的。

好在汉元帝这个人性情比较宽和,所以贡禹的话虽然刺耳,但是也没有因此获罪。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成帝身边美女如云,班婕妤、卫婕妤以及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弄得成帝五迷三道。这时,又有人上书言事了。

有个叫谷永的人上书说道:“天生烝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谷永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老百姓这么多,所以上天才会选择一个人为帝王以便治理天下。不管是大一统,还是分封制,都是为了造福百姓,不是为了让皇帝诸侯自己享受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如果皇帝不称职,那么就应该换掉他,重新拥立贤明的圣君,这是天地之间的常理。

汉成帝死后,西汉王朝头号基哥汉哀帝继位。有谏议大夫鲍宣上书。鲍宣说道:“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意思就是陛下你随便拿着官爵赏赐给一班小人佞臣),而望天悦民服,岂不难哉?”

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有一些人竟敢公开要求皇帝退位)(6)

看看这些儒生学者的上书,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有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天下不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不是皇帝私有的,皇帝应该是为万民服务的。不称职的皇帝就应该换掉,甚至可以让皇帝易姓,改用贤能的人来担任。

这充分说明了早期的儒家思想还是相当进步的。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具有先进性的。

可惜的是,此后皇权制度愈来愈强大,压倒了一切敢于质疑的声音。东汉初年的白虎观会议后,纲常理论就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东汉时期就没什么人再敢提出换皇帝这样的想法了。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变迁特别是程朱理学的改造之后,儒家思想就彻底变成了一种奴才学说,以至于遭到了现代人的唾弃。像西汉时期那些纯朴耿直的儒家学者,在后世就再也见不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