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

现在部分父母为了事业发展,也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纷纷选住读的学校,希望孩子在学习氛围好的环境内成长,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住校生涯,有的直到高中也没经历过住校。多数学校从初中开始招收住校生,方便学校管理。因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缺少自理能力,需要家长陪伴和照顾。初中的孩子有了基本自理能力,管理起来较方便,离学校远的孩子选择了住校。孩子住校中应注意的小细节,家长应提前了解。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1)

孩子是父母的小天使,单纯,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一些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住校,是让孩子更好的专心学习。认为孩子住校后,在严格的校园规章制度的管理下,孩子会更好成长,不会有太坏的事情发生。因此,对孩子的关注也减少了。可现在的孩子聪明,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家长常被孩子的表象迷惑忽视孩子因环境问题受到的影响。孩子住校会遇到一些潜规则,学校不会告知家长,家长要了解关注,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2)

一让同学帮忙付给相应的辛苦费

孩子从小在家都备受宠爱,爱吃零食,父母给零用钱也是买零食。住校后,学校禁止带零食,让喜欢吃零食的孩子很受憋。

这样改变不了孩子吃零食的习惯。聪明的孩子,想出各种招数,满足自己贪吃欲望。如让不住校的同学,替自己购买零食,自己付出相应的辛苦费,也是跑腿费用。这种大人世界里的一种公平交易,过早出现在孩子的世界中,让家长感到意外。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3)

住校孩子让同学帮忙做事而付出相应的报酬,在孩子的认知中就是辛苦费,也叫跑腿费。是孩子在成人世界中潜默移化而来。有的孩子是因同学间关系好,无偿帮带。有的收取辛苦费。但没考虑是否违反校规。也有孩子从内心是抵触的,但面子上又不好拒绝,只好随大流。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4)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5)

有熟人孩子走读,常有同学让帮忙带零食,孩子有时免费帮忙,有时收了跑腿费。一次被老师抓到后受到批评,并告知再犯就要严肃处理,并通知家长督促不要违反校规。家长没法,只能亲自接送,避免孩子发生类似行为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6)

二寝室有不喜欢的同学,影响心情和学习

学校为了管理好孩子,会分配几个人住一个寝室,白天课堂学习,晚上回寝室睡觉。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孩子有不同的习惯。现同住一个寝室,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孩子年龄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更多的矛盾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7)

由于是住校,家长忽视了孩子的一些问题,认为孩子之间不会有矛盾?殊不知因接触不同的东西,获取不同渠道的知识,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在家里都是小宝贝,养成了不同的处事态度。相处产生的摩擦,性格开朗的孩子会一笑而过,有的却会铭记在心。多数孩子都讨厌随便拿用别人东西的孩子。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8)

虽然对某些同学的坏习惯有意见,但没有谁向老师反映,因为都不想因小事而显出斤斤计较,受到大家的排挤。住校的孩子年龄小,缺少抗压性。常此以往造就孩子心灵的压抑,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学习。

某熟人说女儿初中住校时,没处理好寝室中与同学的关系,很讨厌住校,长期闷闷不乐,影响学业。当家人发现时已经很严重了。熟人换了环境,租房陪读孩子完成学业。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9)

三遇上不爱学习和不受约束的室友,更影响学习

住校时各寝室都有不爱学习,而又活跃的同学。学习结束回到寝室,依旧大声喧哗。虽然有阿姨管理,但时间有限。熄灯后是管理真空。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同学是否需要休息,继续侃侃而谈。而想休息的同学,碍于情面,只好忍着。有的寝室有男学生在室内偷偷抽烟,丝毫不顾及校规和室友感受。学校虽然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也有不少漏洞。学校对在校学生不可能面面管理到位,因而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帮助,他们不好的习惯,又影响其他学生。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10)

当家长选择住校,也不应该放松对孩子的关心,及时发现在住校时遇到的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尽量减少因负面原因给孩子影响。不把对孩子的管理全寄托老师身上,等到产生了不良后果才关注孩子。

住校对学校和家长都是一件好事。便于更好统一管理孩子,减少孩子因外部原因而影响学习的几率。省去了往返时间,避免家长把时间浪费在接送上。孩子住校后学习环境较为单纯,专注的事单一。同时,在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利于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养成独立学习能力。老师和家长配合引导,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小学住校怎么和孩子沟通(学生住校存在的)(11)

孩子住校会面临一些潜规则,这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因此,需要家长多关心和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因和同学相处不好产生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及时疏导,培养孩子正确的处理和应对能力。与老师配合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孩子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让孩子在和同学相处的环境内,能够有好的心态,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有健康的思想和身体,身心学习全面发展。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