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美好的爱情诗(说出感情天长地久的秘密)
中国是一个人文化很早的国家,早在周朝时期周公旦就著了《周礼》一书,讲述周朝的礼法制度。当然也有说是两汉之间成书的 ,但不管怎样,中国人其实早有礼尚往来的意识。在《礼记·曲礼上》写道: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为什么中国这么早就懂得礼仪的重要性了呢?也许这和中国人的始祖伏義有关。伏義很有智慧,不但创立了八卦,教会了百姓渔猎和驯养家畜,而且还创建了婚姻制度,让异性配偶之间有了固定伴侣,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群婚现象,改善了这种现象带来后代繁衍的畸形问题。人类祖先也渐渐从这种经验领会到讲究文明礼仪的种种益处。
这个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里早有记录,诗经虽说是诗,也兼有如实记录和记载当时民俗民情的作用,因而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比如说这首诗经中的名篇《木瓜》,就把礼仪带来的好处,讲得十分透彻。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诗非常简单,却知名度很高,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笔名就是出自这首诗。也是诗经《国风》中常见的,一唱三叹的句式。
投,是赠送。木瓜,不是我们今天吃的水果木瓜,水果木爪是十七世纪以后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这种木爪又名楙,是一种灌木植物,果实形状很像黄金瓜,可吃可玩。也有人说是用木头雕出来的爪的形状。总之是个有趣,但不算贵重的东西。
琼琚,和下面两章的琼瑶、琼玖都是指美玉。古代贵族男子常在身上佩玉以显示身份,在风诗中凡男女定情后,男方多以玉佩赠女方。如《女曰鸡鸣》中:杂佩以赠之,《丘中有麻》:贻我佩玖。都是如此。
这首诗虽然短小,诗句也很简洁,却自古以来就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毛诗序》说是卫国人赞美齐恒公的,话说卫国与北方戎狄打仗战败,齐恒公救了他们,还送了许多车马器物,卫国人非常感激,因而作诗赞美他,也表示自己想回报的意思。《毛诗序》的说法一般是比较权威的。但后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也把这种说法推翻了,他认为齐恒公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大恩大德,卫国人把这种行为比作木爪,未免轻看了齐恒公。方玉润这样说也是很有道理的。
朱熹在《诗集传》里认为是男女相恋互相赠答的诗,诗的作者是一个贵族男子,收到心爱姑娘送的小礼物,满心欢喜地回赠了她一个更贵重的礼物。后来姚际恒在《诗经通论》里认为,说是朋友之间互相赠答也可以,何必一定是男女之间!这也说得通。
无论哪种解读,有一点都是一样的,是一种类似礼尚往来的行为,可以解释为"受滴水之思,涌泉相报"的一种情感。
对方送了一个价值比较轻的礼物,或者帮了一个小忙,都应该心存感恩,尽自己所能的回报。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像诗中所说的一样,收到一个小礼物,一定要回赠一个很贵重的礼物呢?
这点诗中也有解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其实这不是单纯的报恩行为,而是为了彼此的情谊能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呀!诗句很美,道理说得也很透彻。对方看重的并不是礼物的贵重与否,而是这份有来有往的情谊,至于礼物的价值,看个人能力,更多的价值还是以情谊来衡量的。
其实这和伏義创婚姻制度一样,是文明礼仪带来的好处,所以说讲礼仪并不是单纯的礼貌,而是为了更好地享有礼仪带来的好处呀!
反过来说,中国人也很聪明,如果存了以小博大的想法,又会怎样呢?
在《史记.滑稽列传》里有个故事:齐威王八年,楚国攻打齐国,齐王派上门女婿淳于髡去赵国搬救兵,让他带了黄金百辆,马车十匹作礼物。淳于髡看到礼物后哈哈大笑,却不好直说,就打了个比方,说他刚从外面来时,看到一个农民在祭神,左手拿一个猪蹄,右手拿一杯酒,祈祷说:"请保佑我高坡的收成满筐,坑洼的收成用车装,五谷丰登,粮食满仓。"这个人拿来的祭品不多,想要的东西却不少呀!
聪明的齐王听完大悟,马上给他把礼物增添为黄金两万两、白壁十对、车马百辆,淳于髡于是顺利从赵国借到精兵十万,革车千乘,吓走了楚国。
如果存了以小博大的心,怕也是不行的。谁也不是傻瓜,真心才能换真心,礼物的贵重与否,关键还是要表达诚意。
所以所谓礼仪,也不是虚假的形式,而是情谊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礼物就是为了达成礼仪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使用的工具。
总之,如果存了长久相处下去的心,就一定要注重礼仪,即使夫妻间也讲究相敬如宾,才能举案齐眉。这种敬可以是语言行为上的,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必要时也需要以物质的形式来表现。关键都是为了表达出行为物质后的真情实意,这就是《木瓜》这首诗传递出来的,感情天长地久的秘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