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进京的历史由来(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
图集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记者 王志艳)自1790年以来,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他们以鲜活的民间题材内容,生动朴实的百姓化审美,激发出戏曲艺术的勃勃生机。众多名角同城竞技、花雅争胜,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
今年是徽班进京230周年,芳华倏忽间,经数代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京剧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徽班进京为后人留下金山般的富有矿藏,徽班所体现的包容性、开放性、取长补短等精神特质仍然是发展繁荣当下戏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11月11日,在京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如是说。
座谈会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联、安徽演艺集团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及安徽等省市的十余位专家,他们围绕“徽班进京的历史渊源”“徽班对戏曲发展的贡献及启示”“京剧和徽剧的守正创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守正:优秀传统剧目需要高水准继承
作家肖复兴在《身段的绝响》中曾写到:“看京戏讲究的,一是听唱腔,二是看身段,这样程式化的艺术,欣赏的就是这样的程式。”程式化的形成过程中,一代代艺术先贤的贡献不可估量。
“不忘先贤、不忘过去、不忘根本,才能明确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说,京剧院拥有20多个流派的传人,每年演出800场,多数是源自徽戏的传统剧目,“敬畏先贤,是京剧人不能忘却的品质。”
谈及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龚和德认为,注重培养人才队伍,让那些优秀、经典的传统剧目得到高水平地传承至关重要。
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自8月起,北京京剧院精心推出了流派经典剧目展演。重点演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九位京剧流派艺术大师,以及余、奚、杨、叶、姜、李等20多种流派的经典剧目,迟小秋、胡文阁等各流派传承人及优秀中青年演员悉数亮相。
今年还恰逢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尚小云大师诞辰120周年北京京剧院尚派经典剧目展演”在长安大戏院开幕,从11月11日起陆续上演了《双阳公主﹒问樵》《乾坤福寿镜》等。其中青年演员周美慧挑起了《汉明妃》《梁红玉》两部重头戏。
11月11日晚,经典剧目《汉明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新华网王志艳 摄
今年是周美慧进入北京京剧院的第7个年头,4岁学戏至今,青衣、花旦、刀马旦……文武兼修,90后的她曾是京剧院尚派的唯一传人,师从尚小云的长孙女尚慧敏以及李莉、张艳玲、周百穗等名家。
展演期间,周美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尚派强调文武并重,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青年戏曲演员,我的责任就是练好基本功,把京剧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继承发扬下去。”
陈彦认为,四大名旦严格来说都是创新者,但创新的前提是在传统继承上已经达到了高水准。
创新:传统文化要延续生命须与时俱进
清代小铁笛道人在《日下看花记》中曾记载徽班的特点:“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多位专家认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正是徽班留下的优秀传统,值得继承发扬。
“当代戏曲艺术如何出好作品?如何赢得观众?我觉得越是臻于完善的境地,越是面临如何突破僵化的考验。”陈彦谈到,乾隆时期的花部雅部之争,徽班作为花部在竞争外亦有借鉴,博采众佳,花雅兼容,在门户林立中形成了开放风尚。
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研究员毛时安持相同观点:“‘花雅之争’实际上代表了时代趣味和古典趣味的矛盾。传统文化要延续生命,首先要吸纳,集不同流派百家所长;其次是消化,从声腔、表演等细节方面形成新的风格,适应新时代、新观众、新审美,才能形成新的艺术魅力。”
座谈中,多位专家均提到,戏曲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他们建议要注重培养造就一批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
以尚派为例,尚小云先生在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俊,洒脱大方”的艺术风格。上世纪20年代,他还创演过一批时装戏,其中一出叫《摩登伽女》,穿印度服装、跳英格兰舞,用上了钢琴、小提琴伴奏。这种戏曲风格即便放在今天,也极为大胆。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戏曲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也面临着创新。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京剧名家王佩瑜与视频网站联手打造了一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就收获了流量与口碑双丰收。
还有许多青年戏曲人依托短视频平台,借助直播、综艺等手段为戏曲打call。周美慧也尝试通过直播等新形式推广戏曲,由此接触到了不少新的观众群体,包括很多学生。
但她也坦言,戏曲的“破圈”还是任重而道远,“京剧要发展离不开观众,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走进剧场,希望所有戏曲人的付出都能被看到、被认可。”
责任编辑: 翟子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