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抖音红人请放大师)
在人们越来越不读书时,坚持读书;在人们底线越拉越低时,满眼善意;在人们日夜赛富拼爹时,爱惜垃圾;在人们竞相逐利时,心有光明。
一个月来,沈巍,这位在魔都与垃圾为伍26年的流浪汉,触动了很多人,包括我。但是,这两天,事情起了变化,每天上百名抖音、快手主播围住了他,堵得无法出门,他被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包围了。以下是在抖音中传播的网络图片和视频,我的同事墨白同学说:“现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夸张得多”:
就是这么突然,沈巍成了“抖音一哥”,还被塞了一个“大师”的帽子。然而,这些直播或者拍摄视频的人,并不是真的喜欢沈巍所喜欢的《尚书》《左传》,并不是真的赞同沈巍所赞同的垃圾分类再利用理念,并不是真的追求沈巍所追求自由和真我。他们,只是来消费沈巍,只是因为每个有关沈巍的短视频都会带来大流量,都意味着利益,甚至有人宣称,要用“流浪大师”视频来卖创业课。
他们知道,充满善意又微不足道的沈巍,可以任由他们摆布,任由他们开发。
他们追逐的只是流量,而不是合影中的沈巍。在这些流量网络暴力面前,沈巍毫无抵抗能力,毫无反击能力,他平静十几年的杨高南路流浪读书生活不再平静,无法入睡。他说,“走红并不会改变我的命运”。他太善意了,走红确实不会让他处境变好,却完全可以让他处境更糟。比如,如今已经有很多心怀恶意的人盯上他所领取的两千来块长病假工资。如果被迫停发,沈先生要继续这样坚持可贵的小我,难度将增加很多。
沈巍已经在这里流浪一二十年,有关沈巍的内容,已经出现了好一段时间,但他真正热起来,是最近这两天,而且集中在直播平台,所以,恐怕是各大平台的流量机制出现了倾斜,各路网红主播才纷涌而至。因此,昨天下午,我忍不住与抖音所属公司的高层进行了沟通,建议对“流浪大师”内容进行降温处理,特别是不要有意加大有关他的流量。这样,那些追逐流量的主播们热情就会慢慢淡下来,对沈先生是一个保护。他已经在那里安静读书一二十年了,这种小环境来之不易,最好不要这两天就把它破坏了。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不好的影响,会进一步冷处理,对相关视频控热。另据同行透露,直播平台快手也开始降温处理“流浪大师”相关内容。
所以,很好,这一波热潮可以降温然后结束了。请各路主播和媒体记者自行离去,不要再骚扰沈先生了,流量少了,不大划得来了。
以下,我将向大家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呦呦鹿鸣的后台读者”六叔的迷妹“写的《让人忍不住热爱生活》,她在4年前就注意到了沈巍,但是从未打扰他。正是因为无数在杨高南路见过沈巍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克制了自己的传播,才让他在那安静读了十几年书。另一篇是我的同事墨白同学今天从现场回来写的笔记《“吸血”网红》。3月5日,我们就在“每天一千字”第17季中集体讨论过沈先生,今天,墨白同学在现场始终保持观察者的态度,并未打扰沈先生。
让人忍不住热爱生活
文/六叔的迷妹
四年前的时候,路过杨高南路地铁站,注意到一位奇特的读书人。
有天早上,阳光正好,我在等绿灯,看到他在读书那一瞬间觉得特别受触动,就随手拍了一张。衣衫褴褛下的从容,优雅,自信。无所不在的阅读,让人心生敬意,忍不住热爱生活。
那个时候也觉得大叔挺可怜的,也产生过资助之类的想法。后来多观察他了几次,注意到附近的小摊贩找他帮忙写字,做招牌,他的毛笔字确实挺漂亮的。小摊贩业主的言语中,对他是十分敬重,而且关系特别近,经常互助的关系。也听过小摊贩业主讲他的故事,也见过附近的居民,带着自己的七八岁的小孩子给他送书,还说过阵子还要给他送哪些哪些书。小孩子也没有丝毫畏惧他的样子,感觉他们的关系因为书,无比和谐的。
大叔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何必要打扰人家呢。
再接着不久,读库十周年,老六整理了玛格南图片社关于阅读为主题纪实的照片,出了一本集子。
玛格南图片社图片的冲撞力不亚于当时我第一次看到大叔的冲撞力。六叔心心念念这么多年,买下这些照片,整理出集,所传达的理念和我当时所见的带来的感受高度契合。
套用六叔的话,读书是件孤独事,光阴间亦有同好,真希望这本书能充满全世界。希望这个世界也更善意一些,别去打扰别人的生活。人家安安静静看书这么多年,附近的人都没去打扰人家,而是良好的共生关系,分享书籍,共享文化。
附上当年震慑我心灵的一张随手抓拍(当年那个绿色栅栏还是矮的,没过多久就换成很高的绿铁网。大叔之前就把自己拣的垃圾放那里面):
“吸血”网红
文/墨白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流浪大师”“抖音一哥”沈巍有多火呢?
现场的一位抖音up主和我说,他就是早上隔着玻璃门,拍了一段不到15秒的小视频,就获得了上千的粉丝和2万的红心点赞;还有一位靠着抖音流量卖翡翠的人,买了最晚的航班从缅甸直奔上海,到了之后还后悔没早来12小时,要是早来了,就能多拍几段大师的视频。
这就是我在沈巍先生活动区域看到的场面。上百个抖音和快手主播,宛如网红主播大会的茶歇。
沈巍是谁?我们从已有的媒体、上海某区审计局的官方通告以及我们自己从沈巍邻居的嘴中挖出了他的人生轨迹。
沈巍今年51或52岁,邻居说是51岁,网上有媒体说是52岁,反正是1968或1967年生人,上海本科毕业,1986年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
学审计、进入审计机构并不是沈巍的本心,更多的是因为父亲的威慑和压力。沈巍从小和外婆住在一起,和父亲关系疏离。沈巍喜欢历史、画画,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有时候靠着卖垃圾的钱,把历史书籍买回来,等晚上父亲上床睡觉了,拿出来在被窝里偷偷的看。
沈巍从小的生活就比较艰苦,在童年的时候就喜欢捡垃圾,橘子皮、废报纸、碎玻璃等,都捡了去卖钱,经常因此被同学们嘲笑。到了审计局,经济独立了,习惯和观念却并未改变。
进了单位的第一天,他在单位卫生间的垃圾桶中发现了许多纸,觉得可惜,不该被浪费,就捡了回来。从此之后,但凡在单位发现一些垃圾,如废报纸、打印废掉的打印纸等,都会捡回来重新利用。
1993年,有人举报沈巍在单位捡垃圾,领导找到外婆家里。沈巍说,他本想和领导解释一下,但领导直接说,你收拾一下东西回家待岗。1995年,沈巍搬出家门,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
这段时间,沈巍几乎失去了和家里的联络。2012年,沈巍的弟弟找到了他,说父亲不行了,要不要去看一下。沈巍妥协了。他找了熟人,理了发,借了干净的衣服,在上海长航医院见到了父亲。
虽然流浪,但每次参加活动都是整洁的,见父亲更是如此。十年生死两茫茫。看到儿子,父亲终于流下了眼泪,紧握住儿子的手,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然后一直打自己耳光。沈巍也是泣不成声。一声“都过去了”,父子二人在最后的时光中完成了和解。
那天是中秋节,大家买了月饼分着吃了。但是,当时,濒危的父亲并不知道儿子已经流浪街头多年。
他曾两次被送入精神病院,一次是家人送的,一次是街道送的。沈巍喜欢捡垃圾,但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基于价值观。他有着固定的长病假收入——不多,两千来块,但是对于没有房租和餐饮消费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沈巍自己说,他的钱大多都是用来买书,甚至还托人在网上买了一个500块的手机。 这可能是他唯一的“现代化”工具了。通过手机他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许多资讯,对于公司管理、商业模式也能侃侃而谈。
我从他的邻居中得知,从2008年那一片建筑建好之后,沈巍就在那里活动,天桥洞、地铁站都是他的栖身场所。收容站曾经多次找到沈巍,但是沈巍都拒绝了。
沈巍喜欢读书。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不在话下,更多冷门经典也信手拈来。他喜欢和别人交流,逻辑清晰,说话非常有条理,知识储备丰富程度远超普通人。
他的身份证丢了好多年,没法办理电话卡,手机只能就近蹭旁边的门店。熟悉沈巍的人,会明显感觉到他对社会无害,而且有着浓重公益心,最重要的是,有趣。身处陋巷,心向光明,透着温和的力量。
可是,我们给他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我们把他当成了赚钱道具,制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同时打扰了他的生活,使得他不能安心读书,不能捡垃圾。
在现场,我看到了来自快手、抖音等平台的网红主播,人数过百,用着各种手段蹭沈巍的热点,丑态百出,不堪入目。
沈巍在一个正在装修的门店里面,据说正在接受某媒体的采访。在外边,十几个网红主播透着玻璃窗门录视频和直播,宛如苍蝇,寻找着鸡蛋壳的缝。有两位男主播在做一些拙劣的表演:
有主播操着跑掉的唱腔和不标准的普通话对着粉丝唱歌:
有这样穿着抢眼服装直播的:
玻璃门开启时,网红们一拥而上:
旁边快餐店已经坐不下了,杂粮煎饼小哥又从家里把家伙什拖了出来,重新开工。据说,旁边格林豪泰快捷宾馆已有人长期驻扎,房价涨了。
但是和下面的这几位相比,上面的还是太初级了:
一位自称从山西来的人,号称要弘扬“大师”的理念,贯彻垃圾分类,保护地球生态,引来了一大群网红主播争相合影。
不大一会儿,又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本《三国演义》,靠着树看了起来。书是崭新的,衣服是新的,大衣上的口子也是新划的,这一次似乎没人理他了,过了一会儿,他就走开了,我再也找不到他。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分钟热度”吧。
有位女主播从隔壁超市中要来一个废弃的包装箱,在纸板上像“大师”示爱。下面的一众网红也配合起哄,问为什么要嫁给大师。女主播说因为大师有才华、善良、所有女人都会喜欢。声嘶力竭。即便,沈巍早就说过,自己绝对不是什么“大师”:
一位曾经多次出现在视频中一直“含情脉脉”看着“大师”的女性也出现了,面容姣好,人已中年,被众人呼作“师娘”。她自己也并不拒绝,坦然接受:
诸多怪象,令人无语。
沈巍为什么火了?因为谈吐和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
广大群众向来喜欢“高手在民间”的论调,有扫地僧情结,沈巍的出现,击中了大众这种心理,提供了情绪宣泄点。比如,现代社会的人才体系怎么了?竟让这样一位“大师”去流浪,竟允许小丑坐上殿堂?真是岂有此理。
按我们看,沈巍是一个非常正常、率真、醇善的人。沈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师,甚至不觉得自己读的书多,“我是爱读书,这是事实,我读了一些书,这也是事实,但这不等于我有文化”。他只是觉得别人读书太少了。所谓“大师”,都是旁人强加在他头上。这是一种侮辱,对沈巍的侮辱,对“大师”的侮辱。
沈巍的邻居说,沈巍性格非常随和,极少与人发生矛盾,垃圾桶之外的东西从来不拿,哪怕是邻居丢在门口的鞋盒,也觉得那可能是邻居的有用之物,从来不碰。
沈巍喜欢读书,喜欢垃圾分类。因此,他抛弃了所有不相干因素,一头扎了进去,专注于读书,专注于捡垃圾。这个世界上,沈巍可能是最幸福的人。当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给沈巍附加上各种意识形态时,不会去关心,沈巍他只是读书,只是喜欢捡垃圾而已。
他甩了所谓“理想主义者”十条街,他打脸了那些追求“诗意与远方”的人,他揭开了伪善者身上“皇帝的新衣”。在他面前,人们叶公好龙的姿态显露无疑,丑态百出,群魔乱舞。
他喜欢捡垃圾,现在却被”垃圾“堵得无法出门。这可能是我见过最恶劣的群体消费事件了。不管沈巍接下来遭遇什么,我都希望他能坚持本心,在这条路走下去。
身处陋巷,内心光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