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

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一生,短暂却辉煌,虽然31岁因病逝世,但笔耕不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品读她的代表作《生死场》。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1)

小说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

小说仅有八万字,虽然篇幅不长,却道尽了生与死的悲凉与生存的不易。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女性,写她们嫁为人妇后的落寞与隐忍,写她们孕育孩子时的痛苦与辛酸,写她们罹患疾病时的无奈与凄凉。

01 明媚如花的姑娘,婚后黯然失色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2)

张爱玲曾说:“女人如花,如花的女人应保持如花的容颜,如花的才情,如花的品质。”

《生死场》里的金枝正值十七岁,笑靥如花,青春妩媚。情窦初开的年纪,提着筐子战战兢兢地走出菜圃,又在一声声口哨的召唤下,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往河湾走去。

河边,大她三岁的成业在等她。相仿的年纪,相同的情愫,两人满怀深情,一番温存。

等到成业回家后,和叔叔提起要向金枝家提亲,婶婶则充满悲伤地说:“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样,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

叔叔问他这十七岁的小姑娘娶过来,会做什么活呢?成业回答:“她长得好看,什么活都能做,很有力气。”

当媒人上门向金枝的母亲提亲时,母亲并不乐意。直到金枝向母亲哭诉自己怀了孩子,母亲才不阻拦。

这个年纪的金枝,原本就还是个孩子,若不是日益隆起的肚子,谁也不会把她当妇人看待。

结婚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金枝就变得像其他妇人那样,开始诅咒自己的丈夫,她越发感到男人是最薄凉、最狠心的一类人。

每日天还没亮,金枝就起床给丈夫做早饭,中午、晚饭又得烧饭,还得挺着大肚子去河边洗衣服,她疲惫不堪,感觉腿痛得像折了一般。

有时天黑之前,她实在熬不住了卧床休息片刻,迷茫中听到丈夫回来又匆忙坐起来。

虽然即将临产,但丈夫并不特别在意她肚子里有孩子这回事,欲望上来的时候,还是照样找她温存一番。

正如婶婶担心的那样,结婚后的成业对金枝不再上心了,也不体谅她怀孕做家务的辛苦。等到孩子出生后,他觉得自己才是最辛苦的那个人,担负整个家庭的开销。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3)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

每当夜里被小金枝吵醒的时候,成业总是说:“拼命吧,闹死吧。”

过节的时候,他家什么也没预备,连一斤面粉也没买。他带着怒气回家,一看桌上连菜都没烧,厉声叫嚷起来。

这时,小金枝正躲在母亲怀里吃奶,成业依然不依不饶地嚷嚷:“我还有好的日子吗?你们累得我,使我做强盗都没有机会。”

金枝只能把孩子先放下,把饭菜摆好,然后去了厨房,不知是扫地还是收拾柴堆。

孩子仍哭着,成业发火吼道:“把你们都一块卖掉,要你们这些吵家鬼有什么用。”

厨房里的金枝像火柴一般被点着,回答道:“你像个什么,回来吵打,我不是你的冤家,你会卖掉,看你卖吧!”

成业摔了饭碗,金枝暴跳如雷,结果就是小金枝被成业活活摔死了。

可怜的孩子来到人间才够一月,如此短促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带着怨恨离开了这个薄情的世界。

02 生育孩子,女人的一场刑罚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4)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和母亲都是生死之交”。

深以为然,女人为了诞下一个健康的孩子遭受了不少折磨。十月怀胎的辛苦,还要经受着孕吐、浮肿等不一而足的妊娠反应。幸运的女人顺利分娩,不幸的女人可能搭上性命也没能留住孩子。

《生死场》里的几个女人相继生产,有一出生孩子就夭折的,也有意外早产的。但于她们而言,生孩子就如动物下崽一般,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夏天到了,不管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忙着繁衍。房后的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不消一会功夫,小狗顺利落地。

房间内的女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从黄昏到半夜,五姑姑的姐姐纵使熬得脸色煞白,也不见肚子有丝毫动静。家人看到女人因痛苦而变黄的脸庞,都怕她熬不过去,甚至为她准备了葬衣。

直到天微亮,她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像死尸那般,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男人从外面进来,撒起了酒疯,看到妻子像死尸那样躺着,嘴里责骂她在故意装死,边说边准备用长烟袋砸向妻子,男人的母亲过来把他拖了出去,每年都是这样,男人一看到妻子生产就反对,像个疯子一样对待她。

过了一会,女人似乎清醒了一些,在产婆的帮助下,想尽办法生产,好不容易将孩子生出来了。可惜,孩子没一会就死去了。

作为产婆的王婆有时候一天得跑几个地方,这日刚准备给二里半的妻子麻面婆接生,门口又有人来催,说李二婶子小产快没命了,让她先去那边帮忙。她只能先丢下麻面婆赶向打鱼村,等另一个产婆来的时候,麻面婆的孩子已经在床上哭着了。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生孩子对女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刑罚。没有现代医学技术,无法人为干预实施剖腹产,如果遇到难产,只能听天由命。

当然,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生孩子对女人而言,依然存在意想不到的风险。

纪录片《生门》,聚焦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纪录了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女性生育孩子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特殊情况,产妇和家属揪心的瞬间,医生奋力抢救,争分夺秒的不易。

养儿方知父母恩,若不曾与死神擦肩,又如何能体会女性为人母的伟大和坚强?

03 疾病与死亡,无法逃脱的宿命

人到中年对生离死别的感悟(生死场:激荡岁月)(6)

小说中作者不仅描写了特殊年代女性卑微的家庭地位,她们在丈夫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笑得太久,只有在几个女人在一起才能肆无忌惮说笑,而且还描写了女性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的无奈与辛酸。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描述是月英的悲惨经历,月英曾经是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脾气温和,从不高声吵嚷和嬉闹,生就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到她的目光,都感觉如沐春风。

可惜红颜薄命,如今的她卧病在床,丧失了自理能力,连喝水都要丈夫帮忙,晚上丈夫没有回应她,她只能在床上低声啜泣。

一年来,她没能倒下睡过,她是完全瘫痪了,起初她的丈夫还替她请神,烧香,跑土地庙前索药,连城里的庙也去烧香,但就是不见好,之后丈夫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并且月英的病一月比一月严重,丈夫就开始埋怨她,骂她,说自己倒霉,娶了一个祖宗供奉在家里。

开始时,月英还和丈夫争辩,丈夫动手打她,后来是连打都不想打了,绝望了。每天晚上,丈夫从城里卖完柴回来,自己烧饭,吃完就睡下,只留下月英坐在一边一夜呼唤到天明。

他们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

一日,王婆去探望月英,看到她说话只有舌尖在转动,她的眼睛,白眼珠都变绿了,连牙齿也完全变绿了,头发像焦了似的,贴住头皮。看上去,她就像是一头患病的小猫,孤独而无望。

王婆好心地给月英擦洗了身子,当擦臀部时王婆觉得有小小白色的东西落到手上在蠕动,王婆看清了是蛆虫,她知道月英的臀下是腐了,小虫在那里活跃。三天后,月英死了,被葬在了荒山下。

曾经艳压群芳的女子,最后却腐烂而死,让人不由得心生同情。

但死亡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她终于不用受丈夫的责骂,不用在夜里苦苦哀求丈夫给水喝。

《生死场》这部小说,整个故事看下来让人感觉悲凉和压抑。

物质和精神的匮乏,让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失去了该有的温暖和亲密,取而代之的是谩骂和漠不关心。

美丽女人月英的悲惨遭遇,小金枝的夭折,王婆的服毒,每个人物都充满了悲剧色彩,既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时代的无奈。

人和动物都在岁月的年轮里,忙着生,忙着死,一刻不停歇。

而女性作为小说里重点刻画的一类人,她们的命运似乎从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卑微和无奈,为小说的悲剧色彩又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