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权威发布滨州)

山东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权威发布滨州)(1)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7日讯 12月7日,滨州市委宣传部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韩广智,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王志刚,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雷,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副县级干部韩涛,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副主任袁东,介绍滨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韩广智介绍,滨州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京津冀“2 26”通道城市和环渤海“1 12”城市叠加的市,生态环境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近年来,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态红利。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方面,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秋冬季,滨州重污染天数为“零”,是“2 26”传输通道城市中唯一一个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城市。2022年1-11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3%;优良天数为231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率为69.2%。水环境方面。2022年1-11月份,滨州市18个省控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其中国控断面优良比例54.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8.1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10.31%,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完成999个村,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15个村的任务目标;43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污染防治攻坚战战果丰硕。优化结构调整抓源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完成5179台电解槽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928家;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3227台;完成87.63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累计投资95.29亿元建成4条铁路货运专用线,设计总运输量4972.6万吨/年,可替代约155.39万辆(次)柴油货车运力,每年减少颗粒物、NOX(氮氧化物)、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分别为4321.39吨、213.87吨、152.87吨、46.88吨。抓实深度治气护蓝天。强化臭氧与细颗粒物协同控制,强化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推动117家重点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对54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全覆盖监测、对1.3万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定位系统、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业源管控达3700余家,实现了涉气企业全覆盖。截至11月10日,圆满完成夏秋季秸秆禁烧工作,滨州市成为2022年全省夏秋季“零通报”、“零火点”的市。抓实流域治污守碧水。坚持陆海统筹,完成1379个入河排污口、913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组织开展潮河、支脉河、秦口河、小清河等重点流域排查溯源。持续推进“两清零、一提标”,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17个项目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库,36个横向生态补偿断面完成2021年资金兑付。2022年7月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通报表扬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滨州市是受表扬的23个城市之一。

抓实固废防治护净土。正式印发《滨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工业领域、农业农村领域、城市生活领域、危险废物领域和政策宣传领域5个工作专班,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15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源头管控,对1567家涉危固废企业纳统监管;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100%。

环境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科技赋能助力智慧监管,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投资2.15亿元建成的“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被列为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选“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案例。智慧监管平台打通了30余个系统,全面覆盖9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3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2个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点位、495枚放射源视频、328处高空瞭望点位、重点企业实时监测系统、电量监控系统、工地视频及扬尘数据系统、机动车排气监管系统等数据资源,摸清“系统家底”和“数据家底”,为环境监测监控筑牢数据地基。

环境监管模式持续优化。环境执法能力不断加强,全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制度,实施差异化监管。目前,全市范围内评价绿色标识(诚信守法)企业13465家、蓝色标识(轻微失信)企业613家,黄色标识(一般失信)企业908家、暂无黑色标识(严重失信)企业。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充分使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检测设备辅助执法,提高发现问题能力。截至11月底,共对2068家次企业实施执法监管,立案处罚274起;积极探索“包容审慎行政执法”,对12起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从轻处罚案件4起。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将聚力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滨州落地见效,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全面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