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林工笔画欣赏(林东和他的白描工笔画)
林东简介
林东:1973年生于四川荣县,祖籍福建长汀。少时习画,情定丹青,笔耕不缀,渐有心得。后“蓉漂”求艺,拜蜀中大家郭汝愚先生为师。擅工笔释道(罗汉)人物画,兼习花鸟、山水。亦钟情于传统文化及佛学理论学习。画风淳朴,工丽惟美,不落俗套,自成格调。
成都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理事。
自贡彩灯行业艺术总监。
晚会舞台美术师。
参展情况:
2009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集贤杯.四川省首届当代工笔画展”;
2013年“名家绘名城.成都工笔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年“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优秀教学成果展”;
2015年 “丹青有主·首届成都工笔画大奖赛”金奖;
2016年 云翰大观之“彩彻云间”(昆明)四川工笔名家精品展 ;
2019年“天府成都·文旅成华” 礼赞祖国70华诞书画精品展。
林东和他的白描工笔画
文/曾上游
自贡恐龙博物馆副研究员
“白描”,也叫线描,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其历史可从现代的水墨画,一直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中的彩绘画。历朝历代画家对线条的运用也面貌不一,各具风采。唐宋时期的白描完全用墨线,而且墨色的浓淡基本一致,不施任何色彩,比如吴道子、李公麟等人所绘的人物等。元代的赵孟頫参以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用轻淡的墨色遒劲的线条画人物,成为白描绘画的顶尖高手。唐宋时期的白描绘画十分盛行,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传世经典,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图》(或称《八十七神仙卷》),便堪为白描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不朽杰作。总之,白描这一描写手法,从形成以后始终坚持不用任何色彩,使它具有了如此一个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并区别于其他技法的绘画形式而独立存在、生生不息。且在类别多样、派出多门的国画体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不可一或缺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必需完成的工序流程。它不仅可勾画静态的轮廓,亦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
当下自贡画家群中擅白描之法者不少,林东便是其颇有代表性的一员。他的白描人物画,线条优美,行笔纤茂,神理清华,气象高古。
林东从小生活在“诗书之乡”荣县,绘画启萌老师是乡贤、蝶画名家万钟(1914——2002)。后入自贡师专中文系“9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未及毕业,便投身到了风生水起的自贡灯会产业大军中,并一直以“美工”身份随灯会四海为家,走南闯北,乐此不彼,淬炼成才。不经意间他已在彩灯制作行业中摸爬滚打20余年,成为行业中知名的美术人才、行家里手。从事彩灯美术设计制作之余,他还先后做过舞台美术及道具设计、景观公司艺术总监、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策划设计等艺术性工作。且均顺风顺水,干得有声有色,得心应手。尽管如此,他仍不忘初心,怀揣梦想,并情寄丹青,临习不断,问道不止,矢志不渝。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艺术修为,他一度“蓉漂”,投师于蜀中名画家郭汝愚门下,系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并专攻白描人物。其笔下所绘白描人物,多为道释人物、林间高士、金刚罗汉、仙侣瑞兽等。形象包满,描绘生动,格调高古,雅韵十足,令人心动,感叹不已。
以“致广大“”尽精微”,描绘上精工细丽见长的传统工笔画,往往习惯性地与“写意画”相对立,从传统工笔画的形式和发展来看,写意性不仅是水墨画的艺术特征,而且更是中国工笔画的生命所在。观林东的画,不仅线质功夫不俗,而且意境讲究,景物和谐,错落有致,机趣盎然;有古意,重传统,不呆板,具灵性。尤其是用笔用线,劲健流畅,放纵自如,起伏有致,把持有度,非一日之功,等闭可为。首先,在线描处理上,无论是古代高士还是当下人物,他的线条运用都恰到好处,其线粗细长短,方圆曲直,变化丰富,娴熟稳健,加之用笔的轻重缓急、疏密虚实、刚柔顿挫和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有机结合,使描绘的形体准确鲜活,并充分表现物象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他还擅于将传统“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曹衣描、柳叶描、竹叶描、铁线描、枯紫描等融合贯通,巧妙使用,以强化所描人、物的神情气质,极大提升了墨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林东“白描”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描皆既有出处,又不失创新的笔意。什么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观林东之白描绘画当可感知。
林东的“白描”工笔画,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整体抅成上以“繁”取胜。“繁”是指他的画用线繁复,线条细密、交错纵横,然气象鲜活,画面优雅,不堵不闷,精气神俱佳。他画面中人与物的透型描绘,绝非草率简单的勾勒,而是不厌其“繁”地使用线条的表现力,去彰显物象的个性与精准,从而达到物象与画面在神态、意韵上的风采卓然、高出尘格。同时,线的意味和形式充斥画面,“繁茂”之气油然而生,“繁盛”之景呼之欲出,“繁荣”之态灿然可观,由此而以“繁”见长,因“繁”取胜。且他画中人与物的用笔之细,用线之“繁”,绝无轻浮世俗、娇柔媚态,更多体现的是内在的情感渲泄和艺术修为。
林东的画一般不设色,偶尔出于作品特殊意境的表现略为烘染、点衬。但敷色大都比较沉稳,变化不大,以形成一种恬淡平和、清静温馨,或激越热烈的墨色对比、冷暖关系与情感诉述的色彩空间。这既是对中国传统“白描”工笔人物画设色方法的秉持,又多少带有些探索性的新的艺术尝试。尊古而不泥古,方能出古入新,成就更加合乎自身笔墨语境的艺术呈现。
实际上,“天人合一”“阴阳相克相生”的古老哲学观以及“精、气、神”为导引的生命观等,一直都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绘画观念,也影响着古代工笔画的发展。在众多的古代工笔名作中,意象、意境、意趣已成为这些作品的灵魂,并闪烁着中国画不朽的艺术光芒。
结合自己亲身的艺术实践,林东感言:中国工笔画(包括”白描”)应不拘泥于自然物象的摹拟、再现,而需强调主观的意会和意境创造,注重作者的生活感悟、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的高度概括。同时,还要求作者在苦心的经营中须有高度的艺术意匠和高度的艺术加工能力。唯有如此,并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临习、创作,才能有新的感悟、提高和超越。
确实,绘画是无言的艺术,也是一种劳动,一种修为。它是将诉诸于视觉的形象——来自于历史、现实中的艺术形象升华为艺术、文化和情神层面的美的创造。形象的夸张在中国工笔画的创作中更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形象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为感人,能使观者印象深刻并得到艺术上的满足。这在林东的白描工笔人物画中更有普遍体现。他用精细密布的线条所描绘的一个个高古人物,形象夸张,情态可掬,富于变化,鲜活多样,着实有他独到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亲和力。
就艺术家而言,把对生活的体验与认识表现出来,实质上是艺术家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并通过创作的技法、形式的语言等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观察、体验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国工笔画具有很强旳民族性和形式感,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程式和由这种程式所散发的诱人的艺术魅力。它的发展和创新,实质上也是在这种独特程式上的发展和创新。
用线是中国工笔画尤为特殊的形式语言,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塑造形体的要求而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意念的重要手段。唐代张彦远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线描用笔是通过墨线的节奏、韵律、动势、力度等来表现物象情感的。每个画家所处的历史:时空和思想感情不同,在线条的运用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与韵味。有的庄重、典雅、崇高;有的轻松、活泼、优美、洒脱、飘逸;有的刚健、挺拔、雄浑、豪迈;有的深沉浑厚、苍劲古拙;有的劲利流畅、云烟舒卷,龙蛇出没。随着时代的变更、客观现实的变异、观念的更新,中国工笔画的线描和表现力也会越来越丰富。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林,岂能尽秀。中国绘画的创作除去技法的探寻与训练之外,更应注重依据理论,强化实践,注重个人综合修养。
风从东方来,水沛林木深。产盐出龙地,自古重丹青。愿林东的白描工笔人物画传承经典,多出精品,守住本真,自成风华,日趋瑧于艺术的完美,拥有更充实惬意的艺术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