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的大夫都会正骨吗(肌肉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若干年前,春晚上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叹息岁月的蹉跎,时至今日,它的续篇“肌肉都去哪儿了”却不断在骨科门诊上演……
肌肉都去哪儿了?我这么年轻腰就老了这是一次日常门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单手扶腰表情痛苦的走了进来,他叫小张,25岁,是个IT男,每天坐在电脑前十个小时以上,近期长时间感到腰部酸胀疼痛,特别担心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我给他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后,安排照了腰椎核磁,拿到片子后,我对他说:
从片子看,幸运的是暂时腰椎间盘还没有突出,但是,你腰部的一部分肌肉已经消失不见了!换句话说,你是20多岁的年纪,50多岁的腰。
小张一脸的紧张和茫然,问到:
医生,我为什么这么年轻腰就老了,我的肌肉去哪儿了呢?
让核磁刻画你肌肉的样子罗大佑曾经有一首歌《你的样子》,歌中唱到“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那么我们怎么了解自己肌肉的样子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腰部有哪些主要的肌肉,我们正常腰部的轮廓是这样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组肌肉叫多裂肌,
它对保护我们腰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肌肉怎么样了呢?有两个途径:
一种途径是医生在手术中肉眼所见,还有一种途径就是核磁检查能把我们的肌肉刻画出来。
正常的多裂肌在核磁片子上的图像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小张的核磁片子:
和正常片子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张的一部分多裂肌(红线标记的区域)不见了,从黑色信号变成了白色的信号,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部分肌肉已经不是肌肉了,这部分消失的肌肉变成了脂肪。
小张听到这里,更加的紧张和茫然了:
意思是说我的肌肉变成肥油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林志颖曾经有一首歌,歌中唱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 肌肉变成脂肪,罪魁祸首是谁呢?那就是小张的不良习惯。
像小张这类工作性质的人,我们有个统一的称呼“久坐族”。
久坐不动、坐姿不正确时,腰部的肌肉长时间处在一个疲劳的状态,紧张痉挛,逐渐萎缩,然后就会发生脂肪变性了。
所以我们有个说法,叫“坐以待病”。
听到这里,小张若有所思,接着问:
那么,肌肉变成脂肪后,后来会怎样呢,对我有哪些影响呢?后来,间盘就老了
刘若英曾经有一首歌《后来》,歌中唱到“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
是的,有些事情是在眼泪中明白的,其实椎间盘的衰老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早得多,其退变大约开始于20岁,所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对抗衰老的过程。
多裂肌是唯一从腰背部跨越到骶部的肌肉,是维持腰骶区域稳定性的最主要肌肉,主要起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多裂肌萎缩、脂肪变,带来的后果就是脊柱失稳,加速间盘退变老化,慢慢的,就发展成腰椎间盘突出了,腰腿疼痛,活动受限……
听到这里,小张的眼泪似乎都要出来了:
医生,我还有救吗,肌肉还能回来吗?你快回来,没有肌肉单靠腰椎承受不来孙楠曾经有一首歌,歌中唱到“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肌肉消失了,还能回来吗,真能像歌中唱的“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吗?
答案是肯定的!
要让消失的肌肉回来,要注意两个方面,而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01、避免久坐,注意坐姿。
病是坐出来的,所以工作1小时左右一定要起身做做拉伸活动,让肌肉休息一下。
当然现在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可能一工作起来就忘了起身活动了,那么一个很重要的小诀窍就是要多喝水,因为多喝水就要勤上卫生间,而上卫生间就必须要起来活动。
还有就是要注意坐姿,坐着的时候,臀部要坐实,让腰背部紧靠椅背,同时腰背一定要挺直,上半身和大腿呈90度。因为许多人坐久了腰容易弯下去,所以可以将椅子向前拉,身体大概距离办公桌一拳的距离,身体可以适度后仰。
02、核心肌群的锻炼。
我们的口号是“把坐走的肌肉练回来”!
因为“久坐族”的特点是工作忙,没有大段的时间去进行锻炼,所以推荐给大家的锻炼动作一定是既有效又简单的。
第一个动作:“飞燕点水”
俯卧位,以腹部为支点,双臂夹紧,后展,双腿并拢绷腿、绷脚尖稍微向上翘起,头颈胸部上仰;持续3秒钟,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一天60次(分2~3组)。
第二个动作:“五点支撑”
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肩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持续3秒钟,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一天60次(分2~3组)。
第三个动作:“飞燕展翅”
我也把它称之为立式燕飞,因为这个动作特别像“飞燕点水”的站立版;站立位,双手置于身后交叉,腰部背伸,胸部前挺,感受胸前扩张和后背收缩紧张感,维持10秒,缓慢回到初始位,稍停留后依次重复10-15次,会觉得腰部很舒服。
最后我鼓励小张说:
应对消失的肌肉,求人不如靠自己,只要坚持锻炼,保持腰部健康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小张终于愁眉舒展:
您放心,我一定告别久坐,坚持锻炼,把坐走的肌肉练回来!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 王逢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