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

在秦国近七百年历史中,因为自卫、扩张或兼并的需要,曾经出现过无数的铁血战将,得胜时,他们宜将剩勇追穷寇,让敌人看到的只有手里的刀剑和身上装人头颅的腰带;失败时,他们不惧亡命疆场、马革裹尸,也曾上演过一幕幕的忠义赞歌。在这无数的铁血故事之中,在这些靠斩获敌人头颅建功立业的铁血群体里,有很多人值得后人怀念,有很多人让后人恐惧,也有很多人让后人诟病,他们个人精神演变过程,是秦国历史演变的缩影。

在秦国历史中,有名有姓的降将叛臣也出过不少,跟朋友们探讨一下,第一个人应该是秦襄公的哥哥世父,曾被戎人所俘;接着是崤山兵败被晋国俘虏的孟明视等三人,不过他们最终还是在战场上为秦国找回了尊严;再就是在秦赵邯郸之战中降赵的郑安平,被李牧打败后远遁燕国的樊於期,被项羽俘虏了的王离,都曾给秦国带来了一些羞辱;最后一个人,应该就是这个叛秦降楚的章邯,用二十万降卒的生命,给自己换来了一项雍王的桂冠。不过,章邯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最终自刎于战场之上。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1)

胡亥

刑徒,是指秦汉时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徒刑罪犯。徒本是指服徭役的平民,由于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或罪徒、徒隶来称呼他们。

(一)对章邯身份的推测。

作为一个可能挽救大秦帝国于危局之际的战将,史书记载中虽然没有说明他以前的经历,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下:

一是,对于这个建国时间只有十多年的大一统帝国,因为战争的原因,很多重要官员可能是从军队中提拔上来的,少府虽然是个近似于收税和为王室手工制造的行政执法类官职,但它也是九卿之一,也是重要的省部级单位,章邯或许是从军中转隶?或者是还兼任军职的大将?据史载,秦始皇陵修了38年,大将章邯曾任监工。

二是,在短时间内能武装起几十万大军,并形成战斗力,要么是秦政府的战备动员能力强,要么就是他本人的组织领导指挥能力强,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是做不出来的。特别是在亡国时刻,能够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也绝不是临时的拍脑袋,说明他有帅才。

三是,因为无法知道他的确切年龄,只能继续猜测,要么他是像安刘氏的老臣周勃等人,躲过了政治清洗;要么他是在秦国统一过程中或之后的平定战争中曾崭露出头角的军中新星,被赵高和二世超规格提拔。如果没有相当的资历和功绩,怎么可能一提出建议,二世就同意并任命他当了主将?

四是,一只老虎带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老虎。当时没有科举但有选吏,他会不会是通过选吏,像是袁崇焕类的文人从军?这种可能稍微会小一些,毕竟他们那些人指挥的多是一些已经形成体系的正规军队,还有一些时间进行整训。而这是一支刚改编的杂牌军,不是原地防守而是去进攻,无论是配合协调还是军中纪律,统兵将领都需要磨合,没有多少实战经验,除非周章大军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一路都没有经历过抵抗。

五是,看到章邯的出身后,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还有一个税官出身的名将,赵国的马服君赵奢。不过,据《战国策》记载,赵奢在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可能就已经在军中任职,因为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他身边的很多大臣因此获罪被流放燕国,赵奢也在其中。从燕国回来后,成为了一名负责税收的小官。在工作中,因收税问题连杀了平原君赵胜的九个亲信,被平原君推荐给了赵惠文王,升成了赵国的税收总管,在攻齐的战争中成名,受赵王器重,才有机会参与国家重大事件的讨论,请命率军与秦军在阏与交战,功封马服君,名扬天下。

(二)秦朝正规军队怎么了?

写到这里时,我们大家可能又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这支刑徒之军外,其它正规的秦朝大军到那里去了呢?当统一的大秦帝国出现之后,因为作战任务的改变,暂时没有了对手的秦军,除了北击匈奴的蒙恬军团和南平百越的任嚣军团外,其余要么被分派到各地担任地方安防工作,要么就是裁撤转到地方支援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战备荒废的情况。当陈胜大军兵逼咸阳时,蒙恬军团因主将蒙冤被害、部队被拆解分割、分散平乱,虽有王离统领,但已辉煌不在;驻守南郡的西南军团,因主将任嚣企图自立固守,在国家危亡之际隔岸观火;只有章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支刑徒之军,成了保卫咸阳秦廷的最后屏障。

(三)对章邯率兵作战的有关记载。

这个章邯确实不简单,一出手,就将陈胜的两大主力击败。公元前208年冬天,在戏地(临潼境内)迎击了周章大军。一战将周章大军赶出关中,二战将其逼出曹阳亭(河南灵宝),三战逼得周章在渑池(三门峡市境内)自刎。随后,率军东进,在敖仓(荥阳东北)全歼田臧大军。章邯紧接着率军进击陈县,逼得陈胜逃到了城父(安徽蒙城西北)。十二月,引诱和策反陈胜车夫庄贾杀害陈胜。陈胜残部一分为二,一部分在侍从吕臣的带领下,加入了刘邦的军队;一部分在将领召平的带领下,加入了项梁的军队。随后,在长史司马欣、董翳的支援下,章邯大军接着又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紧接着在定陶(山东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至此,陈胜部在楚地有名声将领几乎都被平定,这也让章邯产生了错误判断,错过了一举灭亡楚国的机会,给刘邦和项羽留下了喘息的机会。对于楚国来讲,当章邯率军北上后,楚怀王向全军将领发出“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战斗动员令,命令刘邦西行攻秦,命令宋义率项羽和吕臣等人北上救赵。项羽和范增看出了楚怀王的阴谋和压制,在请求与刘邦西行攻秦不许的情况下,只得随宋义北上救赵。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2)

秦末农民起义

暂时平定了楚地的章邯,率军渡过黄河,北上援助进攻赵军的王离军团。赵王歇率军退入巨鹿城中后,向外界发出了求救信号。各路诸侯率军陆续赶到,与章邯的四十万大军对峙于巨鹿城外。当时秦军围攻巨鹿城的主将是王离,章邯的大军负责给他保障和补充,两军之间通过甬道连接。有人推测说,章邯是为了将各地义军引来,想通过一场大决战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只是不知道章邯对这种判断的信心有多少?不过,我们也从联军方面能够看得出来,章邯开始的判断还是准确的,因为,联军也没有人愿意出头,都在互相观望等待着!救赵的楚军在宋义的率领下,走到安阳(山东曹阳东南)时,竟驻扎停留了四十六天!不过,意外出现了,项羽斩杀宋义并夺权成功,带着楚军赶到了巨鹿。生的怕楞的,楞的怕横的,横的怕的是不要命的。这项羽,就是一个不要命的主!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破釜沉舟,从甬道入手强攻,章邯军被打败,王离军被围歼,秦军从此转入守势,退守棘原。项羽军也在漳水南岸扎营,双方陷入长达几个月的对峙僵持。

在僵持的这几个月中,赵高当了丞相,在朝廷内开始指鹿为马;二世也屡屡派人到军中督责。被章邯派回咸阳打探消息的长史司马欣,被追捕。长史司马欣探知赵高有不信任之意,匆忙逃回军中,和董翳一起向章邯报告说:“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陈馀也给章邯写来劝说信,通过白起、蒙恬的事例,结合赵高专权的情况,劝说章邯倒戈攻秦、割地为王。当章邯在降楚与退军之间犹豫不决时,项羽又连败秦军。公元前207年七月,走投无路的章邯,被迫率军投降,被项羽封为雍王。随后,赵高弑二世,子婴诛赵高,子婴自降为王,自缚献玺于刘邦面前,历经两帝一王的秦帝国灭亡。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3)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刘邦已经入了咸阳,投降项羽的二十万秦军被坑杀于新安(河南渑池城东)南,距这里百余公里远的山西晋城高平西北隅,就是五十四年前秦国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地方。这次屠杀后,仅剩下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位主将。十二月,项羽军队到达戏水新丰的鸿门,随后发生史上最有名的鸿门宴故事,接着开始分封天下诸侯,将八百里秦川分封给了章邯等三个秦军降将。

在这次分封上,项羽虽然想以秦人治秦,安排了这三个降将空头王来扼制和防范刘邦进入关中,但他却忽略了这三人是秦人心中恨之入骨的叛徒!刘邦在回南郑的路上,火烧栈道,随后又发生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故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刘邦分析天下形势时说:关中三王根本不受秦人的拥护,如果起兵收复三秦,将传檄而定。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大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陈仓和章邯开战。曾经风光无限的章邯,在刘邦面前屡战不利,一战败陈仓,二战败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最后只能退回封地废丘城(今陕西兴平东南,现名槐里),等待项羽救援。公元前205年六月,在孤军抵抗近十个月后,废丘城被水淹而破,章邯兵败自杀,一代名将就这样谢幕了!

(四)章邯为什么会叛秦降楚?

从秦朝自身来看,官员之间为了争权搞得内部血雨腥风、人人自危,国家控制能力极度弱化,再加上对农民起义的不重视,结果形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虽然有章邯等人的挽救,但王离的兵败,最终导致战场态势的急转直下,章邯被迫转入战略守势,与项羽联军进入僵持阶段,此时的秦廷不仅没有进行增援,反而屡屡派人责问章邯,将相失和,君帅离心,将章邯一步步的推到对立面。

从秦军将士的军心来看,在赵高等掌权者的逼迫,无论是主将还是普通士卒,他们内心可能已经失去了愿意继续为这个帝国舍身而战的精神支撑,在战与和问题上出现了迷茫,在忠与叛问题上出现了动摇,再加上屡战屡败,导致全军誓死抵抗的决心动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4)

项羽

从章邯自身来看,胡应麟曾赞章邯:白起之亚也,衂於羽而名。他并不惧怕死亡,他也是个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不是个愚忠之人,在内外交困之时,在昏聩王朝的没落之际,在烽火遍地之时,无力回天的他,心中应该有更多的思量,究竟还值不值得为这个帝国玉碎?陈馀的那封信,肯定也动摇了他的忠心。或许,他又从项羽身上,又看到了始皇帝当年的霸主气概,激起了他想追随霸王再建开国奇功的雄心壮志,按照“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转变,更为项羽尽了忠!

从诸侯联军方面来看,自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响应。统帅项羽,更是个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灭秦意志坚定。在他的带领下,将散沙般的联军组织了起来,从被动的防守转变入主动进攻,继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战场上彻底将章邯打服了。司马迁评价项羽:并无些许权柄可以凭借,只是趁乱世兴于民间,用三年时间,率原五国诸侯,灭掉秦朝,瓜分土地,封王赐侯,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历史人物大多都是复杂的,历史对他们的评价也不会绝对而简单。一个人做了正面贡献,可能不会被淹没;同样,他做了坏事,历史也可能不会帮他们抹掉。封建王朝末日之时,也多会出现那种一将降而国家毁的情况,因为他们是这个国家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因为苦难的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被奴役和侵略,才让我们对像章邯、洪承畴、吴三桂等类末世贰臣降将的投降做法嗤之以鼻,不愿意去正视他们。

对于像章邯这样的悲剧英雄,如果想要他成为一个能够为国尽忠的爱国者,这个国家就得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以及能让他心甘情愿这样去做的理由。如果国家做不到,那为什么还要苛求于他呢?他也是暴政体制下的一个受害者!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5)

刘邦

普通人没有故事,却很容易遭遇事故;英雄人物虽有故事,却更容易遭遇变故,他们更容易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更容易被人们揪问和指责。不过,在变故面前,有些人的变节,是投机钻营,可耻;有些人的投降,却是被逼无奈,可悲!成亦英雄,败亦英雄;忠亦英雄,降亦英雄!毕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也曾流血牺牲过,也曾力挽狂澜过,也曾做过他们的努力。

对于他们曾经所做过的贡献和努力,我们还是要心怀些许的敬意,辩证的对待他们!

一位无敌的名将却被一幅画杀死(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6)

作者:木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