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

认知科学的兴起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研究者给心理学又带来了一份新的礼物,人们对于大脑认知加工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而米勒对于人类记忆以及行为的研究也为一场认知心理学革命贡献了一份极其重要的力量。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1)

米勒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1937年进华盛顿大学,次年转学进亚拉巴马大学,由于他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心理学的讨论会,因而对心理学感兴趣,是故毕业后应母校之聘担任普通心理学讲师。1942 年他到哈佛大学进修,从事有关军用雷达电话系统方面的研究,1946年即以心理声学研究为题,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0年与布鲁纳联合成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后来他成为牛津大学的Fulbright 研究伙伴,以及美国心理学会会长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2)

米勒在对人类记忆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米勒之前,心理学大致可以确定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而米勒 1956 年发表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已经完全确定这种划分的科学性。同时,该研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短时记忆的认识,即在短时记忆内,一般人平均只能记下7个项目(如 7 位数字、7 个地名)。他为以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记忆开创了道路,自此出现了一系列对记忆错觉的定量研究。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3)

米勒指出人在处理信息时,其行为是有结构的,是按计划进行的。即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流程就是测试-操作-测试-停止,简单来理解就是煮一锅汤加盐的时候,先放一点盐,然后尝味,发现不够,继续加盐,尝味;直到咸淡合适为止。米勒这一观点在后来的研究得到证实,后来在信息处理论中,将人接受信息后的处理历程解释为:刺激(信息)→感官记忆→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中心理运作→复习→长时记忆中分类组织后永久储存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4)

本文参考: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尝试多看看相关资料,也可以试着学习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课程,学习一些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三君院,洞见你我他!每天学一点心理,让你更懂你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心理人物乔治米勒)(5)

以上图片如未单独注明来源,均来自创客贴,已付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