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模仿朱之文唱歌(语音版闲话娃他)

小孩模仿朱之文唱歌(语音版闲话娃他)(1)

前段时间,陕西广播电视台方言版的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带火了陕西方言。看着这部电视,听着演员们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我这个陕西人着实感到亲切、过瘾。剧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黑娃媳妇田小娥在被她公爹刀刺时,猛然一回头喊出了一声“大”!笔者专门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大”这个称谓大有说道——

  叫父亲“大”并不仅限于陕西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大”这个称呼,是陕西娃对自己父亲的称谓,是陕西特有的。我想,不少陕西乡党恐怕与我的看法相同。为了证实这一想法,近日,我上网求助度娘,然而,搜索结果让我吃惊不小。

  原来,“大”这个称谓并不是陕西的专利,在我国,甘肃、山西、安徽、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苏、吉林、河南、黑龙江等十几个省份也有“大”这样的称谓。

  据一些专家学者考证,孩子称自己父亲为“大”这一现象,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如果这一考证确凿、可信的话,孩子叫父亲“大”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大”这种称谓,是怎么产生的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样解释的,过去,晚辈在给父亲写信时开头都会写“父亲大人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叫着叫着就简化成了“大人”。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父亲是一家之长,就是家里的“大人”,就像下官见到上级喊一声“大人”一样。再后来,“大人”就简化为“大”了。

  另一种说法则与蒙古人有关。众所周知,元朝是蒙古人一统天下,那时蒙古人又称鞑靼,当时几户人家安排一个鞑子,管理统治一切。鞑是权威、统治的象征,全家族呼之为“da”,随着历史演变,“鞑”字演化为“大”。

  “大”和“大大”的含义并不相同

  在我国,虽然绝大多数地区,“大”这种称谓是指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谓,但不是绝对。就是在我们西安地区的各区县,“大”这种称谓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如在鄠邑区的乡下,“大”是孩子对自己父亲最标准的称呼。对于父辈的兄弟几人,大于父亲的称伯,小于父亲的称爸。按照大小排序,有大伯、二伯、三伯的称呼。不过,与伯的称呼有所不同的是,称呼爸时,年龄最大的爸没有称大爸之说,而只能按兄弟的排序称几爸。与鄠邑区接壤的长安区,“大”只是孩子对比自己父亲小的,即父亲弟弟的称呼,而孩子对自己父亲则称呼爸。在我国不少地方,“大”和“大大”称呼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大是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大大”则是孩子对小于父亲的、父亲弟弟的称呼。当然了,在有些地方,也有孩子称自己父亲为“大大”的,但这种情况不多见。

  然而,在全国各地,“大大”这种称呼的含义十分宽泛。据说,在江苏、无锡东北角一带,“大大”是哥哥的意思;在湖北鄂东(黄冈、孝感一带)方言中,“大大”是用来称呼伯伯的妻子的;在湖北中西部地区,称父亲的妹妹为“大大”。因明清两朝,湖北迁往四川的人口较多,故四川方言中亦称父亲的妹妹为“大大”;另外,在湖北黄陂方言和福建浦城县方言中,“大大” 还用来称呼奶奶;而在浙江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大大”则有姐姐的意思……不一而足。

  孩子对父亲的称呼多种多样

  从古到今,几千年来,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谓到底有多少种呢?多年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有上百种,有的说有八十多种,即使比较少的也有三十六种。有专家学者将这些称谓按照前缀的不同进行了划分——

  首先,是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阿父、阿公、阿耶、阿伯、阿翁、阿爹、阿妈等。其中,“阿妈”这个称呼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有关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叫法。《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这“阿妈”指的就是孩子的父亲。

  其次,是以“家”为前缀的叫法。有家父、家君、家大人、家严、家翁、家尊、家公等。其中,“家君”既用作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作对别人父亲的称呼。《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现如今,孩子对父亲的称呼主要有“父亲、爸、爹、大、伯”等。“大”这种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谓,虽然历史悠久,且在全国也较为普遍,但这种称谓至今还没有收入到我国的各种汉语词典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