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和塔的区别有哪些(寺庙祠)
寺、庙、祠、塔、观、庵,这六种建筑名称,大家都很熟悉,但不一定都能分的清楚,今天末学就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一,寺。
寺,在古代本来是一种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在东汉明帝时期,皇帝邀请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中国弘法布教。因为他们最初住在洛阳的鸿胪寺,又是用白马驮经而来,所以就将改建后的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从此以后,“寺”就成了僧人居住弘法场所的通称,代表皇帝亲自管辖的教育机构。
二,庙。
庙本来是祭祀祖宗先人的建筑场所,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官员士大夫,一般都有家庙,帝王的祖庙则叫“太庙”。《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对庙的规模和等级,还是有很严格的限制,一般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才可以建庙,普通老百姓家是不可以建庙的。
汉朝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诸如土地庙、城隍庙等。庙后来又被用作赐封、追谥文人武士的场所,比如孔子庙、张飞庙等等。
三,祠。
祠是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纪念堂,比如武侯祠、升庵祠。祠的意思很广,在祭祀祖先方面和庙的意思大致相同。一般我们常讲的“祠堂”、“宗祠”,就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场所。在东汉末年,社会上开始流行建祠抬高门第之风,甚至活人给自己都建了“生祠”。祠堂除了祭祀祖先以外,还有多种用途,平日族人有婚、丧、寿、喜等事,这些祠堂都可以作为活动之用。
祠堂和家庙的区别是:家庙是有级别限制的,一般都是帝王和王公贵族家才有;而祠堂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只要家族经济条件允许,就可以建造。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专业佛教知识。
四,塔。
塔最初是供奉佛舍利、佛经、佛像、僧人舍利的建筑场所,在我们中国,塔是佛教的专用术语。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设一座印度样式的塔,这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佛塔。后来这种佛塔逐渐与我们中国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我们中国现存两千多座佛塔,种类、形式多种多样,非常丰富。
五,观。
“观”作为一种建筑,本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建造“延寿观”,在这之后,建“观”之风就开始在全国流行。传说汉朝的道士汪仲都,因治好了汉元帝的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成为第一个进入皇家“观”中的道士。从此以后,道教徒感念皇恩,就把道教建筑场所称为“观”。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专业佛教知识。
六,庵。
庵是指圆形的草屋。古时修行人都喜欢住山里,在山上搭个茅草屋,就叫庵,庵的本意是指不对外开放的房屋,是修行人居住的地方。
后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把自己的书房称作“庵”,意思是把自己的书房当成修行场所,比如老学庵、影梅庵等等。汉代以后,专门建了一些供比丘尼居住的庵堂,所以“庵”也就逐渐成为佛教比丘尼居住修行场所的专门名词了。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