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和内啡肽究竟有什么区别(你要多巴胺还是内啡肽)

多巴胺和内啡肽究竟有什么区别(你要多巴胺还是内啡肽)(1)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苏眉

编辑 | 白曼

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选择做一家赚钱的企业,还是做一家值钱的企业?

就像曾经的一种人生追问:一个人应该追逐多巴胺,还是追逐内啡肽?

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人体内大脑分泌的两种激素,它们都能提供快乐,但两者产生的机理并不相同。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内啡肽则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的肽类物质。这些肽类除具有镇痛功能外,尚具有许多其它生理功能,如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

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你将得到即时满足,这种快感易得,吃顿美餐,看个美剧,刷个抖音,多巴胺立刻分泌,幸福感即刻涌现;但此后,它会急剧下降,也容易使人陷入空虚焦虑。

内啡肽则是种补偿机制,它的分泌十分吝啬,你得到的是延迟满足。比如坚持做一件事,长跑、健身、创业、长期投资等等,过程很痛苦,但内啡肽事后会对你进行补偿(创业、投资或许存在例外),且相对持久。

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他的《利息理论》里有句名言,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 )我们每个人追求的,不是今天的消费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消费最大化,而是终身消费的最大化。

追逐多巴胺,就像是消费,满足了现在,获得了快乐,但是长远看,因其不可持续,消费总量下降,幸福总量下降;追逐内啡肽,就像是投资,暂时付出,但从长远来看,消费总量上升,幸福总量上升。

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刹那的最高幸福,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这也像极了当下的转型时代。

连互联网行业,似乎也已变成“传统行业”。在带来社会信息化水平和整体效率的提升效应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现明显瓶颈。

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放缓的趋势下,互联网公司也增长乏力。他们选择突围的方式,一是不再“亲民”,开始涉嫌垄断;二是对传统领域,采取“替代式消灭”。

这导致的结果是,增量业务形似鸡肋,收益远小于社会治理成本,其社会价值,还可能是负值。

几大巨头的社会价值降低,也成为市值缩水的前兆。如果不能在提升社会价值上继续做有意义的事情,价值缩水就也变得无比清晰。

当行业逻辑发生变化,我们必须思考更长期的核心价值。是做一家赚钱的企业,还是做一家值钱的企业?恐怕,核心的核心是,做一家有长期社会价值的企业。

机会永远存在。而把握机会的关键,在于企业内在的跃升,把握国运大逻辑,建立长期主义战略。提升政治意识和新形势下的合规意识,对利益相关方负责,与监管者保持对话,同时,让科技与创新性思维,带来新世界。

快周转、追规模只是发展手段,不应成为战略目标。这就像我们年少时,常在多巴胺的驱使下奔跑,而随着年岁渐长和自我觉醒,我们开始知道,多巴胺,只是瞬间的心动,而内啡肽,才是长久的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