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孩子该不该有时间观念(六岁之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作者:赵小明 编辑:杨丽芸
小明语录
人的心理发育而言,精神分析早期进行了很多观察和个案研究。发现人的安全感建立主要实际上是在三岁之前,特别是客体关系流派认为人的安全感建立主要就是在6月左右的时候,吃奶要充足,要得到充分的照料和喂养等。
01对人的命运影响比较重要的五大因素
这五个重要因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出生之前;
第二类,出生之后;
出生之前是遗传的因素,出生之后就是环境的因素。
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稳定的影响至少在50%以上。
环境的因素又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家庭内。
家庭内的影响又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精神分析流派所提出的原生家庭的影响,第二类就是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对人的影响。
第二类,家庭外。家庭外主要指的是同伴、老师,还有社会中的某一些特别的人对你施加的影响。
02家庭内的影响因素
关于精神分析所提出的家庭内的影响又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在三岁之前孩子最重要的一个心理任务就是安全感。主要是和他的重要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妈妈所形成的依恋关系。
第二类,在三到六岁左右,孩子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心理发育任务,主要指的是三角关系,就是孩子和妈妈、和爸爸三角之间所形成的这种特别是和性欲有关的亲密关系的模型。
因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的诉求也叫做性的驱动力,和其他生物一样,是最重要的一种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人最重要的驱动力实际上就两个,一个是生存驱动力,一个是性的驱动力。
性的驱动力,对于人这样一个生命来说,是非常的重要。
因为人们在性爱高峰期,大脑分泌的这种快乐的激素,它的量给人带来的这种奖励,都是最高等级的。
吸毒成瘾的人,大脑的快感中枢和人在性爱高峰期的快感中枢是基本上重叠的。这说明大脑对于性的这种冲动,性的驱动力给的是非常高的一种奖赏机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说弗洛伊德才认为在三到六岁,人的性激素分泌的旺盛期,由性的驱动力所形成的孩子和爸爸、和妈妈这样的三角关系,对人一生的亲密关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03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时间序列
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精神分析流派所提出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实际上在六岁之前都已经结束了,那六岁之后难道就不影响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人的心理发育和人的身体发育是一样的,它具有时间序列性。
这种时间序列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实际上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的基因在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样的片段,让这个片段在某个年龄阶段作为主导,然后下一个年龄阶段又打开另外一个片段,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间序列性。
这点在心理学、生理学上有很多依据和证明。
有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的遗传,甚至都有年龄性。
比如父母或者直系亲属,他们当时精神病发作是什么年龄,那孩子在这个年龄遗传这种精神病发作的概率也很高,它也具有时间序列性。
还有心理学研究发现,比如一个孩子错过了关键的语言发展期,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再教他说话,他就很难学会了。
因为历史上找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从小跟动物一起长大的孩子,比如猴孩儿、狼孩儿,到了十多岁了,人们找到他,然后重新用人类的方式给他任何一种教育,包括说话,他就很难学会了。
这就说明人的很多心理发育都有时间序列性,和身体的发育也是一样的。
比如人在某个阶段会长牙,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再补钙,牙也不会长了,因为它时间序列停止了。
人的基因片段就像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哪个年龄阶段打开第一个链条,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是按照时间序列来依次打开这些开关的。
比如遗传父母的高血压或者冠心病,或者某一种严重的遗传病,年龄没有到就不会发作,它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时间序列性。
04精神分析早期对心理发育的研究
对于人的心理发育而言,精神分析早期进行了很多观察和个案研究。
他们发现人的安全感建立实际上主要是在三岁之前,特别是客体关系流派认为人的安全感建立主要就是在六个月左右,比如说他的吃奶要充足,他要得到充分的照料和喂养等等。
弗洛伊德就认为三到六岁这个时间,是人的性激素发育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容易形成与性欲力比多有关的亲密关系的模型。
也就是说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的敏感期重要性不一样。
有的年龄阶段就异常敏感,这个阶段就很容易形成一些模型。过了这个阶段之后虽然也有影响,但就不如之前那么样敏感了。
再比如说,在客体关系流派有一个分支叫做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科胡特,他发现孩子在一岁左右是形成自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就是大家要以他为中心,他有一种自大自夸的需要,有一种中心化的需要。
05人格发育的重要节点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的一个课叫人格发育的重要节点,就是人格和人的心理发育在不同年龄段有重要的时间节点。
比如一个孩子在三岁之前,他没有得到充分的照料,到了三岁之后,到了十一二岁了,就算家里人每天都陪着他,给他充分的安全感,能够弥补他三岁之前的安全感不足吗?是不行的,这就是人的心理发育的任务是有时间节点的。
这个阶段假如说任务没有完成,等到孩子三岁之后,进入幼儿园,然后进入小学,可能在小学的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学校里面也许给了他一个中心化的补偿,孩子在学校里面感到非常自恋,但是学校的自恋并不能完全弥补在三岁之前从家庭中不够中心化,不被充分的自恋这样的缺陷。
06家庭外的同伴影响
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经常听到有人说,原生家庭伤害了他,但是他说的伤害的例子,全部都至少是七岁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在七岁之前,这些更早的事情他根本就记不住。
在三岁之前,特别在六个月之前,如果妈妈能每天抱着孩子给他喂奶,喂足了,其实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基本的安全感建立就够了。
到了七岁之后,已经不再是需要充分地满足安全感的时期了,因为安全感的建立敏感期已经过了,现在重要的实际上在同伴成长阶段了。
结果很多人说,我七八岁、十一二岁的时候,我母亲怎么对我不好,父亲对我怎么不好等等。
这个时候人的重要的心理发育不在家庭内,而是在家庭外了,重要是在同伴影响中了。就是为什么说很多人自称的原生家庭伤害他,他说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足以给他造成伤害和创伤。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说,原生家庭伤害他,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下讲揭秘。
小明语录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的诉求也叫做性的驱动力,是人和其他生物都一样最重要的一种驱动力。人最重要的驱动力实际上就两个,一个是生存驱动力,一个就是性的驱动力。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 ID:xhbea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