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1)

持顺治帝要把皇位传给堂哥爱新觉罗氏岳乐来继承看法的人,应该大多数是根据德国人汤若望留有的材料。 依据汤若望的观点,临终时的顺治帝提前准备禅位给堂哥、安亲王岳乐。是他入宫规劝顺治帝把位置传给同样得过天花病毒的玄烨。 顺治要想禅位于岳乐,毫无疑问会引起孝庄皇太后的坚决抵制,由于孝庄皇太后一早就相中孙辈中的四阿哥玄烨。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2)

岳乐是清太祖的孙子,爸爸是努尔哈赤排行第四的儿子阿巴泰。 顺治当政期内,岳乐颇得信赖器重,他与顺治帝一样,归属于革新派。 多尔衮过世以后,顺治帝亲理朝政。而顺治帝的政治表现意识与孝庄皇太后的观念则是有很大的分歧,进而也开始了新的十年政治较量。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3)

顺治亲政后,器重汉族官员,改进民族关系,在别人眼中便是“崇汉抑满”的主要表现,此外还尝试废除满蒙皇室联婚规章制度。 孝庄皇太后和两黄旗的保守势力是抵制顺治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主要力量。 在孝庄的此生,两黄旗自始至终对她唯命是从。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一辈的干涉,顺治帝逐渐器重正白旗重臣苏克萨哈,宠溺的董鄂妃也属正白旗人,进宫不过一月封为皇贵妃,称董鄂妃生的皇四子为“朕第一子”。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4)

以前,两黄旗(镶黄旗、正黄旗)一直是由皇上亲自管理,直到顺治帝把正白旗也收入其中,称上三旗。对正白旗的宠信无以言表,蓬勃发展的正白旗给两黄旗的影响造成了压力。 两黄旗抱成一团,更密切地拥护孝庄皇太后。 造化弄人的是,来源于蒙古族的妃子也没有能给顺治帝诞下皇子。孝庄皇太后很早选定了佟佳氏所生的皇三子玄烨,淳淳教导,还派育儿心得丰富多彩的苏麻喇姑去照料。 苏麻喇姑专职教授国书,也变成康熙皇帝学习的第一位老师。 董鄂妃生的皇四子却因感染水痘而亡,顺治帝和董鄂妃都痛不欲生,终究她们还年轻,有机会再添子嗣,因此在太子候选人上,顺治还是不急。 想不到的是,董鄂妃因丧子成疾,卧床不起,没多久一命呜呼,这是致命性的打击。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5)

在思考到皇位继承者时,汤若望宣称顺治有心禅位给心胸宽广的岳乐,他一直是顺治帝改革创新的拥护者。 大清国建国不久基石不稳,顺治帝想找寻一位成熟稳重的继承人也无可非议。 岳乐不论是在战功或是政治方面,都有优良表现。征战四川、杀张献忠及其驯服蒙古喀尔喀部族。顺治十二年,被封为和硕安亲王。 由于议政王重臣大会的简亲王早逝,因此岳乐独掌议政王重臣大会。 岳乐尽管被分配与蒙古族通婚,可是很喜欢汉族文化。经常邀约汉族文人到府第讨论知识学问,全力支持顺治帝器重汉臣。 还没有开始展示自己才华的顺治帝,见到岳乐的真知灼见,有他理想中的身影,很有可能岳乐会朝着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但是禅位给弟兄,毫无疑问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种下祸端,朝廷里外有可能发生较大的争夺。 而顺治帝的这种做法,立即危害了皇上权威性和皇嗣血统正宗,孝庄和两黄旗必定阻碍。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6)

孝庄皇太后早已用心培养玄烨很多年了。为何沒有挑选年纪更合适的福全,福全一只眼睛残废不可以当皇帝。 对比别的儿子,玄烨感染过天花病毒,拥有抵抗能力:岳乐继位的话,孝庄便是婶婶。剩余的也许就是皇太后这一尊号,经历过坎坎坷坷,孝庄早已是一位优秀的女思想家,让帝位大权旁落到别的世谱,心有不甘;岳乐继位的话,正蓝旗必定母凭子贵,两黄旗和正白旗,又要遭遇大转变,这三旗必然抱团抵挡。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7)

而汤若望的劝谏,有可能是孝庄皇太后的代表。 汤若望这名德国牧师,在顺治阶段倍受顺治帝和孝庄的信赖和宠爱。 顺治十八年,玄烨称帝上任。 康熙打倒鳌拜后没多久,康熙十一年,两伙侯王要离职,一批是和皇帝较为亲近的,亲弟兄福全等。另一批就是岳乐等关系较疏远的,清太祖的后代。 康熙帝最终批准了福全这批人,却拒绝了岳乐等人的离职。 实际上,顺治那么做,也是由于在清理鳌拜余党时,安亲王岳乐和康亲王杰书出了许多力。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8)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三藩联合,康熙派遣了多名侯王贝勒挂帅,但或是屡败屡战,三个月后,顺治封年愈50的岳乐为定远平寇将军,率军征讨吴三桂。 早些年岳乐就随豪格、阿济格争霸磨练,曾击斩张献忠,可以说作战阅历丰富,足智多谋,应对吴三桂,节节胜利。 平定三藩岳乐当首功,康熙懿旨奖赏岳乐不畏艰难,亲自到卢沟桥南二十里迎来,作诗颂扬。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9)

返回北京后,岳乐一直在家休息,沒有被封于具体职位。 一年多后,岳乐重回旧职位,封宗人府左宗正掌印职位,但这一职位在征战以前被免掉。 吴三桂气势汹汹的整体实力,局势十万火急,康熙才用元老岳乐。岳乐为康熙可以说立过赫赫战功,但激流勇退,马上拿出兵权,既没有在议政王重臣之列,也不主抓六部事务管理,沒有被重视。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10)

康熙二十七年,葛尔丹进兵造反,岳乐和简亲王雅布领命各带500人,去塞外高原地区苏尼特边境驻守,直到冬天才回来,这时岳乐早已是65岁的老郡王了,第二年病故,还不可以明确过世时是不是在北京。 而曾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康熙就给了他“和亲王”这一封号,别的再无独特的奖赏,没有停止朝议,没有哭灵。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11)

岳乐一生大力支持顺治改革创新,也是改良派的领袖,战功出众,功绩突显,也是朝中大臣。可是顺治沒有分配他做辅政大臣,很有可能缘故:顺治不愿重蹈他与睿亲王多尔衮的覆辙,郡王辅政为他留下来了心理黑影;与此同时孝庄和四大辅臣也不愿侯王贝勒当政,因此议政王重臣大会时的岳乐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并沒有大的作为。 过世的第二年,岳乐就被追降郡王,夺走封号,他的孩子也被革去郡王、贝子,原因竟然是一个无可考究的审案不公平。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12)

从岳乐一辈子看来,他是否有垂涎皇位呢?可以说他是不敢有非分之想,纵使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也是敢怒不敢言。 假如真像汤若望所言,顺治想禅位为他,单这一条就够他一生如履薄冰。 岳乐带领的议政王重臣大会,原本可以牵制四大辅臣,殊不知岳乐对四大辅臣多有顺从。

传位给兄弟(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13)

岳乐彻底放弃顺治时期的拼劲和变革的想法。 顺治帝过世后,岳乐一直没有受到重任,也给汤若望的观点增加了一些真实度,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跟随孝庄皇太后而造成举步艰难的状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