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学会向下看(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定的需求。家长只有尊重其成长规律,才能给孩子好的未来。那么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家长应把握怎样的教育重点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周建华博士。

小学重在陪伴:父母早期的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初中重在尊重:孩子得到尊重,才能听进去父母的引导、教育

笔者: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不管孩子,等孩子长大后有了各种毛病,才开始花力气管。但这时孩子已经不好管,而且不服管了,结果亲子冲突不断。父母抱怨,自己出力不讨好。请问,这类父母哪里做错了?

周建华:这类父母错就错在,不该本末倒置。

对家庭教育,我的建议是: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大学及以后重在欣赏。即父母最初投入的精力应该多一些,越往后应越少。就是说,孩子小时候,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长大后,父母要逐渐放手。

笔者:为什么“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呢?

周建华:小学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为各方面打基础的。这时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这阶段孩子的可塑性也最强。孩子在初中及以后暴露出的问题,往往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的主人公叫小妍。小妍刚满周岁时,父母为了挣钱,外出做生意,把她交给姑姑带。小妍长到3岁,父母把她送进全托幼儿园。当时,小妍不愿意和父母分开,哭闹着不去。结果父母哄骗她,让她去拿玩具。小妍不知是计,兴冲冲地跑去拿玩具。谁知,等她拿玩具回来,父母已经消失了。

小妍上小学四年级时,父母才回到她身边。为补偿女儿,他们花大价钱买了房车,就为了能在学校门口给女儿做顿饭吃;给女儿买漫画展的高价门票。同时,他们又要求女儿考高分,并把分数的高低与物质奖励挂钩。

小妍幼年缺少父母陪伴,内心缺乏安全感,性格自卑、怯懦。虽说如今父母挣了钱,回到了她的身边,又花钱为她买了很多东西,却依然无法弥补她内心缺失的安全感。因为她认为父母爱的是好成绩,而不是她这个人。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早期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孩子在早期如果缺乏父母的陪伴,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内心没有安全感,日后就容易长歪。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所以,小学重在陪伴。

孩子上初中后,开始从童年向少年过渡。此时,他从依赖父母逐渐转成追求独立。他不再像过去那样事事听从父母的意见,而是希望父母把他当大人看待。

这阶段的孩子,最看重的是父母对他的尊重。

教育要学会向下看(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1)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说,她儿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打电子游戏,并希望以后成为职业电竞选手。邓亚萍知道后,没有像有些父母那样马上表示反对,而是专门带儿子去参观国内顶级电竞俱乐部,让儿子近距离观察电竞选手的生活。在得知电竞选手一天要训练12个小时以上后,她儿子主动放弃了当电竞选手的念头。

事后,邓亚萍深有感触:“当孩子不能完全认清自己、不能完全把控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东西对他更有帮助时,大人一定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初中孩子正值青春期,有许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有比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强烈的自尊心。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用蛮力“镇压”孩子,而是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就是说,父母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听进去你说的话。

高中重在放手:孩子进入社会化的快速生长期,家长管大方向就行;大学重在欣赏:孩子在适应社会身份的同时常对未来感到迷茫,此时父母的欣赏能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笔者:孩子上了高中,上了大学,父母的教育重心是不是又该转移了?

周建华:是的。孩子上高中后,父母要做的是放手;孩子上大学后,家长要做的是欣赏。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上高中后,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处理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开始尝试摆脱成人,独立解决问题。所以,教育高中孩子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放手。

可恰恰很多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在孩子上了高中后,全天24小时地盯着孩子。

去年,我邻居的儿子上高中。刚上高中那会儿,这孩子的成绩不错。为让孩子考个好大学,孩子妈妈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并包揽了所有家务。她不止一次地对她儿子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名校,其他的事不要管。”

文理分科时,孩子想选文科,但是我的邻居认为,孩子读理科更好,以后容易就业,收入也高,非让儿子读理科:“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听我的没错!”

无奈,他儿子学了理科,结果因为缺乏兴趣,越学成绩越差。又因为被父母频繁指责,孩子有了叛逆心,干脆不再学习,通宵打游戏。我的邻居后悔不已。

高中,是孩子开始进入社会化的快速生长期,父母管孩子要看大方向,只要孩子的大方向不错,就要逐渐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引导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孩子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承担后果中,才能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教育要学会向下看(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2)

大学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这时的他,在适应社会身份的同时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这阶段的孩子,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我朋友的孩子去年大学毕业。或许是学习成绩不太拔尖,或许是社会交往能力不算出色,眼看身边的朋友们都拿到了入职通知,他投出的简历却如泥牛入海,毫无动静。为此,他非常焦虑。

我朋友看出了孩子的紧张、焦虑。一天,他喊孩子陪他散步,路上恳切地帮孩子分析其优缺点,还提了很多就业参考。最后,他鼓励孩子:“你的能力挺强,现在只差个机会。我相信,只要机会一到,你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来,这孩子被一家国企聘用,因为踏实能干,提前通过了实习期。

从校园到社会,是人生的关键一步,这时父母要做孩子的精神导师,引领他走出困惑、迷茫。

总之,从小学到大学,家长教育孩子,要把握孩子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重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人物简介

周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教育要学会向下看(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3)

END

作者:天竺

编辑:杨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