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

文 | 李苦舟

君 主 论

当人民对君主心悦诚服的时候,君主对于那些阴谋无需忧心忡忡;但是如果人民对他抱有敌意,怀着怨恨的话,他对任何一件事,对任何一个人就必然提心吊胆。

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1)

岳飞是怎么死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里面,大概会有一半的人告诉你,“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如果要说的再详细点儿的话,那就是“岳飞是被秦桧用‘莫须有’三个字当理由杀害的,你看杭州西湖岳庙前面,铁铸的秦桧跪像就是证据”。

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2)

而剩下的一半儿人则会对这个答案摇摇头,然后用高深莫测窥破天机的口吻告诉你,“秦桧只是背锅的,害死岳飞的真正凶手其实是宋高宗赵构。”博闻强记的人,还会引用文征明的《满江红》来提高说服力。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你看,岳飞是一军统帅,而且还是抗金英雄,杀害这样的人物,不是受到赵构的暗示,秦桧“逢其欲”。单单凭秦桧这个没有一兵一卒手无缚鸡之力的宰相,又怎么可能办得到呢。所以说,想杀岳飞的是赵构,秦桧是替皇帝背锅的。

背锅与否暂且不提,我们要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杀岳飞?

认为赵构是凶手的人大概会说,傻不傻?文征明的词里不是讲的很清楚嘛,“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岳飞整天喊着什么“靖康耻,犹未雪”,要把赵构的老爹和哥哥接回来,可他就从来没想过,徽钦二帝接回来了,哪赵构这个当儿子、弟弟的,以后还怎么当皇帝?所以,岳飞打仗有一手,但就是在政治上太幼稚没脑子。《人民的名义》里高书记也说了,岳飞死于“莫须有”,是因为情商低。

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3)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岳飞当然说过直捣黄龙府,一雪靖康耻,把徽宗和钦宗接回来的话。

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克复建康府,到越州向赵构献俘,得到了铠甲、金带等物作为嘉奖。在回驻张渚镇时,岳飞曾题词留念: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

一直到绍兴五年,岳飞在《乞宫祠札子》中也说过“迎二圣”的话。

但问题在于,把徽宗、钦宗接回来,这个政治口号是赵构自己先说,而且一直在说的。从即位诏书里的“同徯两宫之复”,到岳飞越州献俘时亲自审讯被俘的金兵,打听徽宗、钦宗的消息,然后哭的一塌糊涂。所以,岳飞说“迎二圣”的话,不过是迎合领导话语的政治正确罢了。就好比今天的领导干部……算了,不举例了,明白意思就好。

并且,绍兴七年,宋徽宗病死后,金人就不断地用扬言要把宋钦宗送回来当皇帝的方式刺激赵构。那时候如果岳飞再说“迎二圣”的话,就真的是没脑子配合敌人,学张国焘搞两个中央了。

但岳飞没有那样,在他的奏折里,钦宗被用“天眷”这样的词来称呼。如《乞出师札子》里说:“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北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收复故土,好让赵构高枕无忧地当皇帝,而不是接宋钦宗回来搞复辟。

在这篇《乞出师札子》的开头,岳飞说:“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幸凭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微,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之。”

这是岳飞的真心话。不到十年的时间,岳飞从一个小兵,凭借一次次军功,被赵构提拔到三公、节度使的位置。那么,如果岳飞拥立宋钦宗复辟的话,且不说能否成功,即便成功了,难道得到的还会比这个更大?这个问题岳飞清楚,赵构也清楚。所以,“迎二圣”不是导致岳飞被害的原因。

还有一种观点是岳飞没脑子掺合宋高宗立储的事,所以引来杀身之祸。

岳飞确实建议过赵构立储,而且还是两次:绍兴七年、十年。

自从被金兵吓的阳痿生不出儿子,唯一的儿子又夭折后,没有儿子就成了赵构的心病。而岳飞又整天叽叽咕咕地催促赵构立太子,毫不理会赵构被气的发青的脸色。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岳飞捅破了“皇帝阳痿”这个国家机密,触碰了忌讳,惹得赵构恼羞成怒怀恨在心,所以岳飞是自己作死。

可是,恐怕这也不是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因为赵构阳痿生不出儿子这事,非但不是什么宫闱绝密,而且赵构还是在皇太后和一些大臣的建议下,选了宋太祖七世孙的赵伯琮为养子的。

绍兴七年,岳飞第一次建议赵构册立赵伯琮为太子,赵构的心情很不爽。但是,不爽的原因是“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知道你岳飞提这样的建议是为了对抗金人立宋钦宗的儿子为皇帝,制造两个中国……啊不,是两个大宋的阴谋。没有坏心眼,对大宋忠心耿耿。但是,册立谁当太子,这不是你这样的统兵大将应该过问的事。

绍兴十年,岳飞第二次请求赵构及时册立太子,防止金人讹诈。赵构虽然不高兴,但因为和金人开战的用人之际,所以连批评都没批评,只是夸岳飞忠心,说他“忱诚忠谠”。

既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岳飞被杀害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岳飞之死放进宋朝的政治传统、南宋初期宋金和战关系,以及宋高宗赵构本人的为人这三个因素组成的框架内来寻找答案。

宋朝和唐朝之间是五代,五代的特征就是乱,是拿刀的武夫比拿毛笔的文人吃香的时代。五十年的时间,中原大地上就换了五个朝代,寿命都不长。原因就在于皇帝没有威信,谁兵强马壮,谁就能当皇帝。尤其是后周,直接是从孤儿寡母手里抢来的皇位。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身为后周大将,也是有样学样地从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手中抢下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赵匡胤建国后第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曾经的战友,手拿刀枪的军队将领。为了避免自己创业方式被人复制,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和平解决了皇位面临的威胁。同时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抬高了文人的地位,对武将进行打压。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一片混乱中建立了南宋。因此,作为皇帝,他面临的问题和赵匡胤当年面临的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老赵家别的不行,打压武将这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看家本事。

南宋初年,为赵构保住半壁江山的“中兴四将”,在战乱时是需要依靠的国之栋梁。但一旦战争结束,立即就成了赵构要除去的心腹大患。

从建炎元年开始,赵构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向金人求和。但金人的气势如日中天,对赵构的乞怜求和理都不理,除了打,就是杀。有一段时间,赵构被金人追的不得不跑到茫茫大海上逃命。而岳飞这样能打能战的武将,自然就成了赵构保住皇位的依靠。也因此就有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岳飞被一路提拔到三公、节度使的高位的情况。

但是,等到了绍兴十年,金宋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金人发起的南侵战争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在岳飞的反攻下,损失惨重。再加上金人上层的内乱,使得金人失去了征服南宋的战力,为了休养生息,不得不允许赵构的求和。

所以,到了绍兴十年,对求和心满意足的赵构,就开始把视线对准了“中兴四将”。

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4)

是的,被视为心腹大患的不仅仅是岳飞。赵构和秦桧制定的计划是:先让岳飞和张俊诬陷韩世忠,除掉韩世忠后,再让张俊诬陷岳飞,除掉岳飞,最后除掉张俊。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岳飞被杀外,其他将领也都失去了兵权。

但是,仅仅是为了剥夺兵权的话,又何必杀岳飞呢?要知道,第四次北伐被十二面金牌追回,导致数年之功功亏一篑后,心灰意冷的岳飞就已经多次上书要求辞职,但赵构始终不同意。更何况,为什么单单杀的是岳飞呢?

这就和岳飞这个人有关了。

岳飞虽然和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武将一样,出身都不高,但他和他们却完全是两类人。岳飞没怎么上过学,却自学成才,优待文人,对人谦和。从来不像其他将领那样,以粗俗鄙陋为荣。

岳飞好酒,年轻时因为喝酒打伤过人,被母亲训斥后,从此滴酒不沾。成名后,常常以“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激励。而其他将领则饮酒无度贪杯误事。

再说“色”。当时的将领,搜罗美女在家里开后宫的都不叫什么事。甚至还有为了助兴,服用丹药,酒色过度,最后吐血而死的。韩世忠强奸部下的妻女,逼的猛将呼延通自杀。刘光世请求朝廷给自己的小妾封增诰命。

而岳飞却只有一个老婆李娃。有个大将听说岳飞只有一个老婆,没有小妾,于是就花大钱买了个官宦家庭出身的美女,送给岳飞当小妾。结果,岳飞两句话把人家吓跑了。岳飞说,我们家没有钱,穿的是麻布,吃的米面,你要是能同甘共苦就留下,受不了就回去吧。

没钱当然是撒谎,岳飞实际上很有钱。宋朝对高官尤其是高级武官的俸禄特别优厚,岳飞是节度使、太尉,后来还封了开国公的爵位,再加上时不时赵构给的赏赐,岳飞手里不缺钱。

但岳飞家里又确实没什么钱,穿的是麻布,吃的是面食,很少吃肉。遇害后家里被抄家,也只不过抄出钱一百贯。加上三千匹麻布、丝绢,五千斛米、麦,大概有九千贯。

岳飞的钱哪去了?贴补军队了——“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

别的将领克扣军饷喝兵血骄奢淫逸,岳飞自己对自己家人抠门,省下来的钱全都补贴了军队。

赵构有一次和岳飞聊天,随随便便感慨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呀!岳飞立即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这样严于律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将领,名声好,有功绩,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而且,这个将领并不像别的将领那样柔顺。

绍兴七年,赵构先是不知怎么的振作了精神,信誓旦旦地说要给岳飞增兵,支持他北伐。岳飞欢欣鼓舞,做好了各种准备和计划。却不料赵构的振作并不持久,不久之后就开始变卦。对赵构的出尔反尔,岳飞气的直接辞职,跑去了庐山。

恼羞成怒的赵构先是道歉,好一顿安抚,给了枣子后,又是一个巴掌——“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

赵构对岳飞的猜忌和杀心,恐怕就是这时候产生的。

绍兴十年,岳飞无视赵构“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阻止出兵的诏书,毅然发动了第四次北伐。

朱熹评价岳飞时,用了一个“横”字,指的大概就是这两次抗旨吧。

岳飞是被杀头还是斩腰(岳飞之死)(5)

封建时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但国家的利益和君主的利益有时候却存在对立的情况。对赵构这个君主来说,保住半壁江山,过自己的小日子,哪怕向金人称臣也无所谓,这就是他的利益。至于被金人铁蹄蹂躏的长江以北的宋人,反正南宋的行在离北方那么远,哭喊听不到。

当金人不允许他投降,“搜山检海”追的他屁滚尿流吓得阳痿的时候,岳飞就是他信任的大将。

而当金人同意他投降后,一心想要北伐,收复故土的岳飞,就成了破坏和平的眼中钉。并且这个将领有本事、有名声、统领大军、屡屡抗旨。

绍兴十年秋,完颜宗弼致信秦桧: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赵构不是一直想要投降吗?让他先杀了岳飞再说。

绍兴十年六月,岳飞连复蔡州、颖昌府、淮宁府、郑州、汝州、虢州、河南府等地,大败金兵于郾城县和颖昌府,进军朱仙镇,奉诏班师。

绍兴十一年四月,授枢密副使,罢兵权。

八月,罢枢密扶手。

十月,入大理寺狱。

十一月,宋金达成和谈协议,宋向金称臣。

十二月,被杀害于狱中。

《宋史·岳飞传》: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八百年前,岳飞被杀的罪名是“莫须有”。

八百年后,人们说岳飞被杀是因为情商低。

八百年的时间,人性卑劣依然。

————————

参考:《岳飞传》邓广铭

《岳飞新传》王曾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