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和兰州是同一个城市吗(甘肃与陕西两省大分家)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甘肃省的省会在兰州市,与此同时,兰州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城市。这是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但是,截止清朝统治的前期,兰州才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在元朝统治时期,甘肃省的省会在张掖。那么,清朝为何要把省会从张掖迁移到了兰州呢?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甘肃省会城市变化的故事。
首先,我们聊聊甘肃地区的历史。甘肃地区的地名很有意思,例如张掖、武威、酒泉等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开始大规模北伐匈奴。经历了几轮大战之后,从匈奴的手里夺取了甘肃等地。武威、酒泉、张掖等地名,都象征着汉朝的赫赫军威。从汉朝到唐朝,中原王朝一直控制着甘肃地区,并且积极发展丝绸之路。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甘肃地区至关重要。到了宋朝统治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西夏国在西北地区崛起,主要控制区就是甘肃和宁夏等地。13世纪,元朝迅速崛起,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吐蕃政权、南宋王朝等一系列的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与此同时,唐宋时期沿用的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已经不再满足元朝的需要。元朝推出了行中书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了10个行省,例如甘肃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等等。每个省都设立了省会,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在开封,湖广行省的省会在武昌。当时,甘肃行省的省会在甘州,甘州就是现在的张掖市。
为什么选择张掖呢?请注意,元朝甘肃行省的区划,与现在的甘肃省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甘肃行省管辖区面积很大,张掖正好位于中部,便于对各个地区的管理。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是也留下了很多问题。由于地方官员的权力太大,在元朝统治的末期,出现了地方官员武装割据的情况。
明朝建立以后,吸取了元朝的经验教训,把全国划分为2个直隶区和13个省,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权力。请注意,我国很多省份的行政区划都是在明朝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等。但甘肃省例外,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以后,一直不甘心失败,屡屡组织力量反扑。其中,西北地区的防御压力很大。当时,明朝仅仅控制了甘肃的部分地区,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行省。为了统一西北地区的防御工作,明朝撤销了甘肃省,并入了陕西省。因此,明朝的陕西省其实相当于两个省份,陕甘一家亲的说法并没有错。在明朝的行政区划上,找不到甘肃省,这一点也不用奇怪。
17世纪中期,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明朝灭亡,东北地区的清朝入关。在10多年时间里,清朝先后平定了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各个政权,逐步确立了自己对中原各地的统治。自身的统治稳固以后,清朝开始处理各种内部隐患。陕西省、江南省、湖广省的面积太大,既不利于管理,对清朝又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这三个省份被先后拆分。其中,陕西省被拆分为甘肃省和陕西省,江南省被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湖广省被拆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由于西北准噶尔部虎视眈眈,并且一直主动进攻清朝。
甘肃省建立以后,自身的行政区划并不稳定,而且处于抗击准噶尔部的第一线。甘肃省与陕西省分家以后,省会并没有选择张掖,而是选择了兰州。因为面对强悍的准噶尔部,张掖的地理位置并不安全。而且张掖缺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与张掖相比,兰州位于甘肃省的东部,相对安全。如果准噶尔部大举东进,兰州还能拱卫关中地区的安全。由于黄河从兰州城穿过,兰州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
康熙5年,甘肃巡抚迁移到了兰州。康熙8年,甘肃的布政使、按察使等高级官员,也陆续迁移到了兰州。截至此时,兰州的省会地位已经确立下来。准噶尔部与清朝对抗的70多年,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灭亡。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彻底稳定下来,当时的甘肃省包括了现在的甘肃、宁夏的全部,青海省东部、新疆东部和内蒙古西部,疆域面积很辽阔。
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讲到了甘肃省各个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鉴于甘肃省的特色地位,乾隆皇帝废除了甘肃巡抚这一职务,由陕甘总督兼任甘肃巡抚事务。因此,在影视剧中,甘肃省的民政由布政使负责,并没有甘肃巡抚。随着省会确立在兰州,兰州的城市面积逐步扩大,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兰州便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并且延续到了今天。在近现代历史上,兰州城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
建国以后,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在兰州落户,奠定了兰州市的地位。截至目前,兰州仍旧是甘肃省最大的城市。最后,我们聊聊兰州的城市发展,兰州市区基本上是一个长方形。因为甘肃省是一个地质结构非常复杂的省份,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面临各方面的限制。由于城市面积无法进一步扩大,自然也限制了城市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对于很多甘肃年轻人来说,自己外出工作的首选是陕西省会西安。关于甘肃省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