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12个时辰计量每天的时间,用12个月计量1年,以4季区分时节,就这样,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先人们按照24节气的规律,日复一日的劳作着。虽然到了现代,我们有更多可以参考的时间概念,但是24节气是中华民族先人留给后代的宝贵知识财富,今人不应让这些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

二十四节气

现在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24节气,也很难记住,究其原因,搞不懂记不住,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24节气的规律,其实24节气非常好记又实用,而且非常的有趣,先让我们从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开始了解它。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

二十四节气中的部分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

二十四节气

可以看出24节气是比较固定的,总结一下这首诗歌体现的信息:

一、24个节气一般是平均分布在一年中的12个月,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

二、一般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左右;

三、下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左右;

四、24节气有时候会和诗歌所述的日子差一两天。

24个节气对应在4个不同的季节更替中,接下来我们按照四个季节来分别看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时间和代表的意义。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4)

一年四季

春季6节气(下面日期均为公历)

1.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叫岁首、正月节等。立春,顾名思义,就是春季开始的意思,一般在2月3日—2月5日;

古人对立春是很重视的,一般要举行祭祀祈福,祭祀的神灵主要是太岁和春神,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迎春祈福等新年活动。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温度带很多,二十四节气上的立春,是指在黄河流域地区,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春天的到来差不多要在四月了。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5)

立春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会越来越大,一般在2月18日—2月20日;

雨水这一天,民间有个说法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回家看望父母。都说一场春雨一场暖,所以过了雨水,天气也是逐渐变暖的。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6)

雨水

3.惊蛰:惊蛰是说春雷惊醒了在土里面冬眠的小动物。惊蛰应了那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般在3月5日—3月7日;

蛰:意思就是小动物们不吃不喝,隐藏在土壤中冬眠。天上的第一声春雷响了,惊醒了他们,春天到了。而且古人认为惊蛰三候,这三个阶段所代表的花分别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惊蛰后,这些花会如期开放。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春耕的时节。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7)

惊蛰

4.春分:这个分字,指的是对半平分,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一般在3月20日—3月22日;地理学定义为3月21日。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太阳不偏不倚,所以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在这以后,北半球的白天会逐渐变长。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8)

春分

5.清明:清明是思念先人及扫墓的时候,这时候天气变暖,草木繁茂生长。一般在4月4日—4月6日;

清明节还有踏青的传统,一般清明节是在冬至后的108天哦。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9)

清明

6.谷雨:我们都知道春雨贵如油 ,雨生百谷,有了雨的滋润,谷物就可以茂盛生长。一般在4月19日—4月21日。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这之后寒冷就结束了,天气会暖和的很快。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0)

谷雨

夏季6节气

7.立夏:夏天的开始。一般在5月5日—5月7日;

按照气候学上的标准,一般温度要比较稳定的22度以上才称之为夏季。据传在古代的时候,立夏这一天,君王会带着臣子走出皇宫,到郊区举行迎夏仪式。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1)

立夏

8.小满:麦子等夏天就可以成熟的农作物开始灌浆、饱满,准备成熟的意思。一般在5月20日—5月27日;

小满也是降水量比较多的一个标志,所以有句话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就是如果小满的时候雨下得不充足,芒种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播种。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2)

小满

9.芒种:意思是说麦类等有芒的作物成熟,有芒的稻谷可以播种啦。一般在6月5日—6月7日;

芒种时节也是雨量比较大的,有一句古诗叫做: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也说明芒种的季节也是多雨的季节。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3)

芒种

10.夏至:夏天到了,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全年最长,这之后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一般是6月21日—6月22日;地理学定义为6月22日;

中国古代夏至也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有阴阳的说法,他们觉得白天就是阳,夜就是阴。所以夏至是阳气开始衰退,阴气开始上升的季节,说直白点就是有太阳时间越来越短了嘛,夏至阳气渐衰,所以鹿角开始脱落,雄性知了开始鸣蝉,半夏开始生长。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4)

夏至

我们都知道,每年最热的时候叫做三伏天,三伏分别为:初伏、二伏、三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庚日是以天干来计算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是10天干,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初伏有10天,二伏天数是不确定的(夏至到立秋有4个庚日的时候,二伏就是10天;有5个庚日那么二伏就有20天),三伏也是固定的有10天。总体说来,三伏根据二伏的不同,全部有30或者40天。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5)

热在三伏

11.小暑:小暑就是气候炎热的开始。一般是7月6日—7月8日;

民间有一个说法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所以小暑就是开始热的标志,等到大暑会更热,小暑也是入伏的标志。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6)

小暑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是7月22日—7月24日;

大暑一般是三伏天的二伏前后,这段时间天气是一年中最热的,充足的阳光为农作物提供了能量,植物会生长的很快。天气热,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所以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7)

大暑

人们还喜欢根据大暑热不热,来推断后面的天气如何,比如有:大暑热,秋后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这样的说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因为人们相信物极必反,大暑一旦很热,那后面的季节就会与应有的气候相反,这也是古人根据经验所得,并非毫无依据。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8)

大暑

秋季6节气

13.立秋:秋季的开始。一般是8月7日—8月9日;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也就是三个阶段: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立秋这个节日,我们国家因为地区差异有很多风俗:北方要贴秋膘,秋风一起,吃点肉;东北人喜欢包饺子;南方有人吃梨、有人吃红豆;在山东的一个地区还流传着吃豆腐的习俗,还有一句话说:吃了立秋的渣(豆腐渣),大人小孩不呕也不拉,寓意着身体健康。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19)

立秋

14.处暑:也是出暑的意思,表示着炎热的夏天结束了。一般是8月22日—8月24日;

处暑的时候,一般秋高气爽,但是也会有秋老虎出现,就是炎热未退的意思,关于处暑,民间有很多有意思的谚语,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在东北也是到了秋季种白菜的;还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说明这个节气一般中午热,早晚凉,这些谚语都说明了古人善于总结生活经验。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0)

处暑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一般是9月7日—9月9日;

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心爱的人,就在水的那一方。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白露这个节气,白露过后,天气越来越凉。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1)

白露

16.秋分:白昼和黑夜一样长的日子。一般是9月22日—9月24日;地理学定义为9月23日;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以后,太阳逐渐向南半球转移,白昼的时间会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2)

秋分

17.寒露:露水变冷了,将要结冰。一般是10月8日—10月9日;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大雁南飞,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而是说天冷了,鸟雀都不见了,不巧的是古人在海边看到很多贝壳,一位鸟雀变成贝壳了;三是这个时候菊花开了。菊花,因为凌霜飘逸,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因为它耐寒,很多诗词都有写道它。比如: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3)

寒露

18.霜降:天气越来越冷,逐渐有霜了。一般是10月23日—10月24日;

霜降意味着更冷,出霜了。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4)

霜降

冬季6节气

19.立冬:冬季的开始。一般指11月7日—8日;

古语云: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也有吃水饺的习俗。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我国古代是重要的节日。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5)

立冬

20.小雪:要开始下雪了,一般指11月22日—11月23日;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就是接下来的天气冷了,不会下雨了,彩虹是不会再出现了;二是阳气升高地气下降,就是天气冷了;三是万物没有了生机,天气闭塞而成冬。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6)

小雪

21.大雪:下雪量变大了,路面会有积雪。一般指12月6日—12月8日;

陆游有一首诗叫做《大雪》,其中有两句是: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就是说南方从没有下过大雪,今年下了大雪才知道真的冷啊。可见大雪之后,天气就会越来越冷了,冷了下大雪的概率就会增加。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7)

大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了,一般在12月21日—12月23日;地理学定义为12月22日。

冬至也叫做:冬节或者亚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之后白昼逐渐变长。

冬至有南汤圆北饺子的习俗,因为有秋收冬藏,冬天到了,小动物们也去冬眠,人们也到了享受丰收和休憩的时节,所谓:好吃不如饺子,尤其北方比较冷,所以就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也有说:冬至大如年!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8)

冬至大如年

冬至也是数九的第一天,所谓数九就是民间从冬至开始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每九天算一九,所谓九尽桃花开。还有一种说法称数九为90天,关于九九在北方有一首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所对应的气候更适合中国北方,比如冻得拿不出手。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29)

数九寒天

23.小寒:气候寒冷的开始,一般在1月5日—1月7日;

虽然小寒叫做小,但是有趣的是 ,根据气象资料的记载,大部分的小寒要冷于大寒。所以小寒不小,注意保暖。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0)

小寒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在1月20—1月21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接近农历新年了,所以有很多谚语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小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1)

大寒

因为中国古代通用的的农历被称为阴阳合历,这种时间制是根据月亮(阴)和太阳(阳)的运行而总结出来的,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其实农业生产,要以遵循太阳的规律为准,所以二十四节气才更加对应农业生产,它们的建立完全是以太阳的运行来制定的。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2)

二十四节气

讲了二十四节气,必须要讲的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国家的文明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广博,温度带的分布更是多种多样,从热带到寒带,极其全面的覆盖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其实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是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主的地区,所以节气对应到更北方或者更南方的地区,实际上会存在一些差异。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3)

母亲河黄河

二十四节气,其实很好理解,很容易记住。虽然现在大部分人不需要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不应该不懂得二十四节气,它实在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二十四节气,也是传承民族的文化,传承历史的精华。感谢大家的阅读!

节气基本知识(就不需了解24节气)(34)

感谢阅读二十四节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