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与文化如何融合(文化数字化让青年生活方式持续)
过去10年,青年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变是什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青年文化与文化如何融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年文化与文化如何融合
过去10年,青年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变是什么?
“云看展”“云看戏”“云阅读”“云旅行”……小小的手机屏幕,能装载无限的文化体验。文化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近,让青年持续“解锁”新鲜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文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青春”。“数字敦煌”“云游长城”“京剧数字藏品”等数字技术生动讲述了文化遗产的故事,为年轻人的文化与日常生活间构建起自由穿梭的“任意门”。
远方非天涯,历史亦无鸿沟。这一切可喜的改变,得益于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文化数字化,让青年生活方式持续“上新”,也让青年成为文化的创造者。
逐步打破时空限制,创造文化生活新场景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通过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等方式,实现‘文化 ’跨界融合,激发自身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播更高效,不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在北京文化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如是说。
作为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故宫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故宫的“文化 艺术”,诞生了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而“文化 科技”,则带来了“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巡展等,让观众在领略古代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
得益于数字技术发展,青年的文化生活场景从未停止过“更新”。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两年前,面对疫情,国家大剧院策划推出“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系列线上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等。2020年8月8日,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线上系列演出首场音乐会实现了全球首次“8K 5G”直播。超高清画面带来震撼人心的沉浸感,好评如潮。
两年多时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上百场线上演出。
今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北京人艺首次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高清实时直播的方式,向全网观众呈现经典剧目《茶馆》的现场演出,并带观众“云游后台”。
这次直播,吸引了高达5000万人次进入直播间。时常遗憾线下“一票难求”的年轻《茶馆》粉丝们,在朋友圈“刷屏”分享直播链接,和天南地北的网友共同“云看戏”,并在线发评论分享观感。
线下空间不再是唯一拥有文化获得感的场所,一场场“云戏剧”“云演唱会”“云展览”火热进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逐步建立。我国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完成普查登录。《文物的数字漫游体验展》等“互联网 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和一批优质线上展览广受好评。
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逐步打破时空限制,开辟一个接一个全新体验场景,激发年轻一代网友对文化的强烈兴趣。
文化数字化浪潮,激励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0年年初,西安碑林博物馆青年解说员白雪松在家中用一部手机和一台iPad,直播讲解博物馆珍藏的碑刻、拓片、石刻造像等。白雪松因其“国宝深夜脱口秀”的有趣风格而走红网络,他的直播回放量有的多达数十万次。
数字文化创造的新场景,激励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其中,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热情。
生于1997年的京剧演员郭雨昂是一名京剧梅派男旦,师从梅兰芳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张南云。这位95后青年正在走一条少有前辈走过的路——作为梅派三代传人,从专业戏曲学校毕业后,他没有进剧团,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戏曲主播,在抖音直播间里进行京剧表演。
“直播间听京剧的模式,开始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郭雨昂觉得,当年梅兰芳先生描述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好像在如今的线上直播间重现了,他很开心自己是推动戏曲传承的一员。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2021届京剧表演专业“416宿舍”的4个女生和一个2018级的师妹,在短视频平台上传用京剧戏腔改编的古风歌曲,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作“上戏416女团”。
“上戏416女团”创新了京剧文化传播方式,吸引了大量之前对京剧不了解、不感兴趣的粉丝,去欣赏、爱上京剧。
年轻一代参与文化创造的势头,也“反哺”行业本身发展,催生出更多新颖多元的数字文化产品。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指出,数字阅读产品蓬勃发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首次突破5亿人。对于读者来说,对阅读方式体验感的追求,为整个图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远改变。鲜活的新媒体形式与沉浸式传播,为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一波助力。
一位脱口秀演员公开表示喜爱诗人余秀华,其粉丝混剪了一则余秀华的视频在抖音发布,继而引发《月光落在左手上》近10万册的图书加印。
在各种视频平台,“图书主播”成为相当热门的品类。一群伶牙俐齿的主播手捧新书侃侃而谈,并奉上购买链接。事实证明,视频主播“带书”的业务能力了得,比如2021年一位百万粉丝主播带货《白鹿原》,产生近6000册销售量。
过去一年,在直播和短视频的带动下,抖音电商图书消费规模发展迅猛,平台日售图书超45万本,月消费人数超1000万,同比增长205%。截至2021年12月,直播带动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143%。
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一代,用数字化赋能新兴文化产业的效果相当显著。文化构建的精神空间,也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新技术的投入实践,赋予文化产品新生命
近年来,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实践,为数字文化注入新的灵魂,产出一批“高能”“硬核”的文化产品。
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7月22日,国博首个数智人——22岁的“艾雯雯”正式和大家见面。她的名字寓意是以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与对文博工作的热爱。
作为国博的虚拟员工,“艾雯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讲解技能,对国家博物馆140多万件文物珍品如数家珍。
今年,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在线上构建全真的“数字藏经洞”,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和大众一同分享藏经洞出土文物背后的鲜活历史,同时结合AI技术,推出“云游敦煌”首位数字讲解员——“伽瑶”,与线上游客分享交流敦煌文化知识。
日前,继携手梅兰芳文化发布“干杯!京剧”数字藏品后,B站又与故宫宫苑联名打造数字藏品——“干杯!故宫”,试图用千变万化的藏品,带网友穿越回古代,打开故宫的大门,开启一段奇妙的旅行。
这套数字藏品限量发售1925个,以纪念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该系列分4个主题,包括以故宫馆藏书画文物中的人物形象创作而成的“名画复刻”款;以麒麟、狮子、御猫等萌兽组成的“宫廷萌兽”款;展现明清帝王、后宫妃嫔、文武百官形象的“宫廷日常”款,还有囊括百行百业、才子佳人的“京城百姓”款。
“干杯系列”数字藏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故宫数字藏品”已有7万人预约,“目前数字藏品在国内还处在比较新的概念阶段,大众普及度并不高,在数字藏品开发阶段,要与有一定认知度的传统文化结合,像京剧、故宫这样的传统文化优秀标签,同时要结合大众审美,让更多人都能接受数字藏品这一新鲜事物。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沈杰群)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