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绘画梵高星空(也可以教你穿衣)
艺术给人带来的最大乐趣,在小玉看来就是“联想”。
懂得越多,就越有趣。
梵高最出名的作品之一《星空》,
你敢说里面的点都GET到了吗?
小玉跟你聊点好玩的。
1.补色的运用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时,都会觉即使是夜景,但整个画面都显得非常明亮。
那么,它为什么显得明亮呢?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色彩中的“补色”使用问题。为了简单理解,我们来看个基础色板,对角的颜色就是互为补色——
所以,可以看出,梵高的《星空》中大量使用的蓝色和橙色,就互为一对补色。
然后你就可以联想,补色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呀,比如你长时间盯着一块红布,当把红布拿走,你的眼前会存在一个颜色的滞后,但它不再是红色了,而是青绿色。
或者你可以长时间对着黄色的太阳看,之后再转开眼睛,眼前基本就是一片蓝色笼罩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应该都有。在这里,红色和绿色互为补色,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
而补色的作用在哪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明亮度,这也是整体画作明亮的原因喽。所以,补色原理也适用我们平时的穿衣打扮,整体明亮的衣着可以提升我们的精气神,如果你非要用黑色配深蓝色、紫色配深蓝色、紫色配墨绿色,褐色配深蓝色配墨绿色,呈现的效果就会非常的黯淡甚至脏脏的。
补色示范:颜色明亮跳跃显得人有精神、气色好。
接近色示范:这暗沉还显得脏兮兮的是什么鬼?
你看,这就是第一个联想:
看到画面明亮——补色——补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2.恐怖元素的应用。
整体上看去,这幅图明亮而绚烂,但是往细节上看去,左侧那团棕色柏树样式的火焰,读出的是一丝恐怖的气息。为什么会这样呢?
它的整体造型如火焰般向上升腾,给人一种高耸入星空之感。在艺术样式中,以黯淡和高耸的面貌示人的,便是哥特风。
哥特,是发源于中世纪的一种艺术形式。哥特一词是日耳曼语衍生而来的,在中世纪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在建筑和美术等方面,代表性的哥特大教堂为德国科隆大教堂,它高耸入云的顶尖也隐喻着彼岸世界的飘渺和上帝至高的权威,给人一种压抑感和肃穆感。
发展至今,哥特艺术更多体现在音乐领域,而且带上了颓废、冰冷和恐怖的气息。比如两支著名哥特乐队 Bauhaus 和 Christian Death,看看下图它们的造型就大概能体会哥特风格了。
再比如最近参加中国好歌曲,被刘维《因为你是范晓萱》致敬的范晓萱,她是哥特风爱好者。好歌曲上的打扮已经很收敛了,但是依然不改哥特风!
这时候如果你还看过《小时代》,那还可以继续联想,宫洺先生在雪中打的那把大黑伞有一个骷髅头的标志,这个牌子就是亚历山大麦昆,哥特风格。
你看,第二个联想:
看到那个火焰状的细节——哥特艺术——哥特教堂、音乐——小时代。
3.天文爱好者你们的点来了
梵高星云的画法当时争议很大,认为根本不是天空的样子。一百年后,科学让人们的观点有了变化。
在梵高作画的一百年后,NASA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了宇宙,《星空》中的星云和太空实景非常相似,(见下图)而且也有摄影人用相机拍下了真正星空的样子,(见下图)可以说和画作中的星空非常一致。
你看,这就是第三个联想:
一百年前的画——一百年后的科学
最后,再来几个周边吧,感受一下懂的越多越有意思。
1.伍迪艾伦,被称为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导演,他喜欢拍摄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电影,片子中常带有知识分子的思索与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午夜巴黎》便是他反思一代文艺浪潮的经典作品,而海报画面,正是梵高《星空》的变形。这是导演对一代艺术大师的致敬。(见下图)
2.梵高爱喝苦艾酒,这种酒在欧洲一度被禁,因为它有致幻的作用,很多人拿它当做 DRUG 来饮用。而如今,一款非常著名的苦艾酒 absinthe 的酒瓶上,印着的就是梵高的自画像。(见下图)
梵高说,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死去。我理解的这句话,是说只要还有人欣赏着艺术作品、被它打动着,那艺术作品便永远不会消亡,艺术家也和他的作品一样活着。
当代人,依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着、致敬着梵高这位大师。艺术不死。艺术永存。我们头顶有艺术之神。
所以,你还有其它好玩的点吗?留言给我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