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4世纪中期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席卷欧洲14世纪的黑死病)
文·段宏刚
欧洲历史有四个时代,分别是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
公元前8世纪以前漫长的蛮荒时代,被称作欧洲史前时代。此时的欧洲处在原始社会时期。
古典时代从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定居爱琴海为开端,到5世纪中后期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为止,前后延续1500多年。此时的西方,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
中世纪从西罗马灭亡为开端,到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为终结,前后延续将近1000年。此时,西方处在封建社会时期。
近代以14世纪为起点,是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作为开始的标志,从此后,西方告别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位居欧洲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一带,被誉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湛蓝纯净的海水,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海岛,自然天成的港湾,宛如一个风景如画的水域伊甸园。
古希腊地图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人发现这块风水宝地后,即刻在这里安居下来,投入崇高热情,开始建国立邦,兴家立业,促使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城市拔地而起,同时,他们推崇尊师重教的理念,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和科学文化,建立了以城邦联盟制为主体的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由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方古典文明。
跟古希腊人并行的古罗马人,先后建立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27——476年——1453年)三个政权。
其中,罗马帝国时代又分为西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和东罗马帝国(476年——1453年,又名拜占庭帝国,跟中世纪时间跨度吻合)。
由于古希腊文明体系非常先进,很快漂洋过海,得到了古罗马人的认同,古罗马人把古希腊文明忠实地传承下来,在前期继续发扬光大。
然而,从公元5世纪后期开始,也就是西方历史步入东罗马时代,一切都变了。
在476年9月某天,骁勇善战的日耳曼人攻陷罗马城,废除了末代君主罗慕路斯二世,西罗马帝国随即灭亡。
由此,西方古典时代彻底结束,进入到漫长的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地图
中世纪被史学家看作是西方历史上不堪回首的痛点,因为“神权思想”在此时发展到顶峰,神权思想推崇“君权神授”的宗旨,认为一切众生的权利包括国王或皇帝的权利,都是神明赋予的,众生要对神明无条件服从。教皇被认为是神明的代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连国王的加冕都要看教皇的脸色,国家长期处在神权与王权的二元统治制度之下。
代表世俗权力的王权,一直被神权压制着,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直贯穿于整个中世纪。直到中世纪末期,王权才翻身做主。
教皇利用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对不合乎《圣经》的一切东西进行严厉打压,科学思想被严格封锁起来,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应有的创造活力,各行各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倒退的迹象。因此,中世纪有一个贬义色彩浓厚的别称——黑暗时代。
在这漫长的1000年中,天灾人祸频繁发生,导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上到国家,下到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人祸源于中世纪的战争相当频繁。
概括起来,战争的主要种类有宗教战争,国家战争,民族战争。
宗教战争以“欧洲十字军”九次东征最具有代表性。为了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信仰上帝的欧洲人跟信仰真主的西亚人,从11世纪末期到13世纪末期,进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双方死伤人数不计其数,许多城池和村庄在战火中被毁于一旦,变成不毛之地。
欧洲十字军东征
在中世纪,欧洲大部分国家采取王国制度,由于欧洲民族众多,几乎每个民族都建立了以本民族为主体的王国。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的欧洲大陆,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王国,由于狼多肉少,每个王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争夺利益,经常大打出手。
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堪称国家战争的代表。大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王国之间为了争夺一亩二分地,不惜耗费116年用武力解决问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长战争的记录。
民族战争主要体现在一个王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争斗,以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最有代表性。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战争,都是人祸所致,给欧洲带来的灾难和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比起人祸,天灾所带来的伤害,有过之而不及,它不但剥夺人的生命,更会摧毁人的精神、意志和人性。
中世纪的欧洲,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天灾,都跟鼠疫有关,第一次是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则是流行于14世纪的“黑死病”,又名“欧洲中世纪大瘟疫”。
史书记载,这两次瘟疫总共夺走6000多万人的生命,尤以第二次更为严重,对欧洲各国的打击是致命的,欧洲各国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几百年后,才基本上恢复元气。
西罗马帝国灭亡
第一次瘟疫发生在540年——590年,此时,因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名叫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就以皇帝名字来命名这次瘟疫。
毕竟,第一次瘟疫发生的年代过于久远,距今超过1500多年,史书上留下的资料很少,只记载了零星片段。这次瘟疫大约起源于非洲尼罗河中游(今埃塞俄比亚)一带,然后沿着尼罗河传播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再由埃及港口漂洋过海,传到南欧,最后席卷整个欧洲。
当时帝国面积为36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0万,疫情延续半个世纪之久,保守估计,在这次瘟疫中,欧洲至少损失了一半人口,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致命影响。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小插曲。在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不久,帝国军队要出征时,通常能召集到一支人数在2.5——3万人的队伍。但到了7世纪初期,瘟疫彻底结束时,由于人口损失过多,已经很难组织起一支超过1万人的军队,拜占庭帝国只好收回向外扩张的野心。
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则留下了较多文字记录,来看看它究竟有多么可怕?对欧洲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黑死病”由“鼠疫杆菌”引起,关于它的起源,欧洲学界一致认为,是从西亚的加法城传入欧洲的。把“黑死病”看作是欧洲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天灾,并不为过。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首先疯狂的是意大利。
中世纪的城市街道
1347年9月,秋高气爽,美丽的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墨西拿的码头,吞吐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致命的鼠疫杆菌被悄悄带进这里。
紧接着,鼠疫悄无声息地沿着水路入侵到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热那亚,继而攻破著名水城威尼斯,以及法国东南部著名港口城市马赛。
到1348年3月,瘟疫以强大的攻势迅速抢占了意大利中部文化名城、商业中心佛罗伦萨。因为这里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欧洲不同国籍和民族的人,在这里多有活动,瘟疫似乎找到了用武之地,肆意蔓延起来。
一下子,佛罗伦萨许多人被感染,整座城市陷入了巨大灾难。很快,“黑死病”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用一个月时间占领了意大利全境。整个意大利彻底疯狂了。
之所以被称作“黑死病”,是因为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来命名的。
佛罗伦萨医生博卡奇奥这样描述受感染者的症状:最初,感染者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出现肿块,然后,皮肤因为败血症,会出现青黑色的斑块。只要被感染,几乎所有患者会在3天内死去。
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发热、浑身燥热的状况。许多患者忍受不了燥热,往往会跳进冰冷的河水里降温,仍然无济于事。
“黑死病”在折磨佛罗伦萨和意大利的同时,并没有放过欧洲大陆的其它地方。
中世纪城市街道
法国是第二个受害的国家,黑死病以马赛为据点,迅速横扫了整个法兰西。
在来年,黑死病从法国相继越过英吉利海峡和莱茵河,侵占了英国和德国。
之后,黑死病攻势如潮,北欧、东欧相继沦陷。至此,从佛罗伦萨到马赛和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和爱丁堡,从爱丁堡到法兰克福和汉堡,从汉堡到斯德哥尔摩再到圣彼得堡,到1352年左右,整个欧洲大陆全部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下,人们被折磨得近乎疯狂了。
14世纪的佛罗伦萨,是欧洲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但上帝并没有怜悯这座城市,让它承受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折磨,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把此时的佛罗伦萨说成是人间地狱,恰如其分。
1347年之前,整个欧洲大陆约有1亿人口,佛罗伦萨大约有20万人,到1350年,仅仅3年时间,佛罗伦萨只剩下不到2万人口,90%的人命丧黑死病。到1353年瘟疫首次结束时,佛罗伦萨几乎变成为空城,很难看到人影。
实际上,在之后的15——18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还爆发了几次,受害者变成了法国、英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直到18世纪末期,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人们才彻底把“黑死病”征服。
作为中世纪“黑死病”的亲历者和幸存者,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伟大诗人和作家薄伽丘在其短篇小说集《十日谈》里,描述了许多关于这次瘟疫的故事。
但丁在创作《神曲》
面对佛罗伦萨的惨状,薄伽丘如此写道: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他的存在;每天、每小时有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面对黑死病的症状,薄伽丘这样描述:染病的男女,最初在鼠蹊部位或胳肢窝下生成一个肿瘤,到后来越长越大,如鸡蛋那样大小。一般人管这瘤叫“疫瘤”,不消多少时候,这死兆般的“疫瘤”就由那两个部分蔓延到人体各部分。这以后,病征又变了,病人的臂部、腿部,以至身体的其他各部分都出现了黑斑或是紫斑,有时候是稀稀疏疏的几大块,有时候又细又密,跟初期的毒瘤一样,都是死亡的预兆。
看到一个个病人无可救药地倒下,薄伽丘说:任你怎样请医服药,这病总是没救的。也许这根本是一种不治之症,也许是由于医师学识浅薄,找不出真正的病源,凡是得了这种病、侥幸治愈的人,真是极少极少,大多数病人都在出现“疫瘤”的三天以内就送了命;而且多半都没有什么发烧或是其他的症状。
薄伽丘多次重申,患上“黑死病”的人十分可怕,如同死亡的象征,健康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哪怕只是触摸了病人触摸过的东西,或者走近病人跟病人说几句话,都会立马被感染,那情形如同干柴遇到烈火,人根本无法控制。
整座城市完全失控。活着的人,每天看到一幕幕悲惨景象,精神上遭受了极大创伤,于是,大部分人认为佛罗伦萨是被撒旦诅咒的城市,纷纷踏上逃亡之路。
薄伽丘
然而,他们根本无法逃脱“黑死病”的袭击,要么,在逃亡路上死掉了,要么,死在了异国他乡,反倒给异国他乡带去了瘟疫和灾难。
一些心理强大的人,认为自己早晚都会死,就索性拿出自己积蓄疯狂花钱,夜以继日地饮酒作乐,在纸醉金迷中,同样没能逃脱厄运。
上帝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在一幕幕惨状前,薄伽丘多次这样呐喊,但无济于事。
从1347年到1353年这短短6年间,欧洲整整有4000多万人命丧“黑死病”之下,总人口数量折损一半。黑死病如同冷酷无情的死神,把魔爪伸向了各个阶层,不论是君主诸侯,还是贩夫走卒、布衣平民,一半人没能逃脱这次大灾难。
比起死亡,“黑死病”对人性的扭曲更为厉害,让人性之恶赤裸裸地暴露无遗。
一个家庭里,因为“黑死病”的威胁,会完全丧失亲情,不论是父亲、母亲,还是兄弟姐妹,只要其中有一人患病,家人立马会把他抛弃,让其自生自灭。
只有一些神父或牧师,本着生命平等的原则,冒死去照顾病人,到后来,他们也会被感染,英勇牺牲。
一些贵族患病后,生怕自己一命呜呼,但苦于找不到仆人来照顾,只好慷慨解囊,开出好几倍的工钱来雇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长期生活在底层的穷苦人家,为了可观的工钱,只好拿生命去换钱,不幸的人,到最后依然会人财两空,只不过给死者数量增加了一个数字而已。
彼特拉克
浩劫面前,法纪和圣规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威严。失去约束后,一些人干起了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的勾当,他们随意闯入民宅,进行打砸抢,导致社会秩序更加混乱。
在“黑死病”肆虐之时,是整个欧洲处在最低谷之日。
生命被残酷地剥夺,人性被无情地扭曲,社会秩序被疯狂地破坏。如何进行自我救赎,让整个社会的运转回到正轨上来,避免欧洲遭受灭顶之灾,成为1353年以后,“黑死病”首次结束时,摆在欧洲人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黑死病”的打击后,欧洲人痛定思痛,凝聚力得到空前增长。再不站起来,整个欧洲就倒下了。在关乎欧洲大陆生死存亡的关头,“黑死病”无疑成为“文艺复兴”发展壮大下去的导火线。
人们冷静下来后,似乎从但丁的《神曲》里看到了曙光,坚定了开展“文艺复兴”的信念。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实际上,在“黑死病”压迫欧洲人之前,欧洲人被中世纪的“神权思想”压迫得已经受够了,先知先觉的人,早已厌恶了“神权思想”的虚伪嘴脸。是时候寻找突破口来反弹了。
中世纪掷矛兵
适逢14世纪初期,佛罗伦萨城邦在商贸业和手工业的沐浴下,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催生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经济基础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冲破教会“神权思想”的束缚,高高举起“人文主义精神”,肯定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而非神的附庸,把体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勇于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看作是人生的动力。
然而,此时期教会的权势依然很大,若直接挑战教会的权威,无疑等于以卵击石。于是,资产阶级们打着复兴欧洲古典文化,再创一个媲美古希腊文化盛世的旗号,以“文艺复兴”之名,向虚伪的教会宣战了。
佛罗伦萨伟大诗人但丁(1265年——1321年)无疑是先知先觉者里边的急先锋,是他在1300年创作完《神曲》,向教会和“神权思想”打响了第一枪。
紧接着,佛罗伦萨大诗人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用大量十四行诗和抒情诗打响了第二枪,大文豪薄伽丘(1313年——1375年)用《十日谈》打响了第三枪。
三大作家的作品,通过强烈谴责教会的统治,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追求真理的思想,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迅速点燃了文艺复兴的熊熊火焰,导致文艺复兴的浪潮在意大利越来越势不可挡。
之后,通过一名名绘画巨匠的薪火相传,文艺复兴在15世纪终于走向高峰。在文艺复兴走向高峰之际,预示着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在欧洲彻底结束了,从此,欧洲走上了近代文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