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1)

林树森 群英会

注:本文原题《林树森之死》,作者龚义江,摘自2005年第16期《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照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林树森(1897-1947)祖籍福建莆田,祖父、父亲都是徽班演员。他自幼随父学艺,父早亡;由舅父王益芳抚养教育。王益芳是著名武生,为林树森打下扎实武功基础。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2)

林树森

林树森7岁登台,取名"小益芳",11岁进京人喜连成搭班学艺,与梅兰芳、周信芳同班。

1917年返沪,在丹桂茶园、新新舞台演出,改名林树森。他的演出深受老三麻子(王鸿寿)的赏识,收他为徒,从此他在王鸿寿的教导下,精心研习,继承了王的衣钵,艺术日渐成熟。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3)

林树森的天赋很高,有好的扮相和一条好嗓子,又经过名师传授和自己的刻苦锻炼,声誉蒸蒸日上,辗转各地演出,在青岛、天津、武汉、东北等地都受到欢迎与赞誉。

他虽然本工老生,但却是文武昆乱不挡,不论演哪类戏,他都是工架稳健,落落大方,嗓音高昂清亮,讲究字眼声韵。

他的代表作有《举鼎观画》《徐策跑城》《斩经堂》(以上高拨子),《雪拥蓝关》(徽调),《别母乱箭》(昆曲)。文戏能演《四郎探母》《二进宫》,武戏能演《长坂坡》《金钱豹》。

他新创的《新戏迷传》,戏中唱各家流派,如王虎辰的《周瑜归天》、周信芳的《追韩信》、程砚秋的《贺后骂殿》、马连良的《打渔杀家》、小达子的《打銮驾》等,维妙维肖,风靡一时。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4)

林树森 水淹七军

林树森更大的成就是他的红生戏,他全面继承了王鸿寿的特长,并有发展。

他的关公气宇轩昂,身段优美,被人称为"红生大王"。由于以上种种,他可称得上是海派京剧的一位代表人物。

他历任上海伶界联合会第三、五、六届执委会主席,热心公益,为伶界贫苦艺人谋福利,受到上海梨园界的爱戴与尊重,大家都尊称他为"林三爷"。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5)

林树森 徐策跑城

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艺术家,在旧社会也同样受剥削与摧残。

1947年他去汉口演出,期满后老板硬要他白演一场。他本来就是抱病登台,好不容易熬到期满,但也只得无奈登台,他被迫勉强演出《古城会》后,回到后台,便力竭倒地而亡。

噩耗传到上海,上海梨园界悲恸异常,为之举行公祭。

林树森近照(倒在舞台上的艺人)(6)

林树森 徐策跑城

据当时参加公祭采访的记者张之江同志回忆说,灵堂设在南市,芙蓉草一见遗像就"掩袖而泣,以至伏案大哭"。武旦白玉艳"哭得湿透了衣袖"。

主持人周信芳悲愤填膺,高声对全体艺人说:"林三爷的死只能说明一件事,资本家只顾自己要钱,哪管我们唱戏人的死活,如果我们不团结奋斗,还会一个个地照此死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