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马天诣、崔若瑜)

1 连接器空间广阔,汽车智能网联带来全新增量

1.1 连接器应用领域广泛, 汽车为两大主要下游之一

连接器为电子系统设备之间电流或信号传输与交换的电子部件。连接器作为 节点通过独立或与线缆一起,为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传输电流或光信号, 并且保持各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是构成完整系统连接所 必须的基础元件。

连接器制造业上游主要为金属、电镀材料、塑胶材料等,其中金属材料主要用 于制作连接端子,为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过多阻碍或衰退,端子多采用磷铜、 黄铜、紫铜等铜材作为原材料;塑胶材料以 PA、LCP 等为主,用于制造连接器产 品的外壳;在电镀材料的选择上,以镀金、镀锡、镀镍和镀银等为主。据核心连接 器厂商瑞可达招股说明书,直接材料成本(结构件、金属及塑胶原料、线材等)占 比约为 70%,制造费用约占 20%,直接人工成本约占 10%。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

按照传输的介质不同,连接器可以分为电连接器、微波连接器、光连接器等。 电连接器必须满足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的要求。其中,大功率电能传输时还要求接 触电阻低、载流高、温升低、电磁兼容性能高;传输高速数据信号则要求电路阻抗连续性好、串扰小、时延低、信号完整性高。微波射频连接器除了接触的可靠性要 求外,对于阻抗设计与补偿要求严格,需要符合插损、回损、相位和三阶互调等性 能要求。 光纤连接器对于组件的对准精度要求严,因此对接触部件的加工精度要 求较高,洁净度高,定位准确。

近年来汽车已成为连接器第二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超 20%。连接器下游应 用领域广泛,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涵盖通信、军工、消费电子、工业、轨交、工业、 军工等,其中通信和汽车始终为连接器产品前两大下游应用领域,2019 年至今通 信与汽车行业应用占比均维持 20%以上的水平。

汽车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车身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载 设备等方面,类型包括圆形连接器、射频连接器、FCP 连接器、I/O 连接器等。

1.2 汽车电动化演绎为车载高压连接器带来全新增量

1.2.1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对连接器性能需求提升

欧七排放标准下电动化进程加速,未来 10~15 年全球多个核心车企将陆续停 产燃油车。受限于欧盟最新的欧七排放标准,为避免因排放不达标而产生的高额罚 款,国内外各大车企顺应行业趋势和政策,加大新能源车型的投入研发,做出新能 源汽车发展规划,同时大量的整车企业明确了停止燃油车销售的计划。以美国、挪 威、德国、法国等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积极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欧洲各 国还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的执行从政策层面突出节能增效,鼓励发展中高端电动车,全面确定了新能源汽车 长期向上的发展趋势,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政策支持指引下全球新能源车发展高歌猛进,中国成为新能源车重要市场。 2018 年至 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由 202 万辆增长至 630 万辆,CAGR 达 46.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由 2018 年的 126 万辆增长至 2021 年的 352 万辆, CAGR 达 41%,全球占比达 55.9%,已成为全球重要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同时近 年来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已由 2020 年 12 月的 9.1%提升至 2022 年 6 月的 26.1%,提升显著。2022 年 1~6 月新能源车累计批发销量达 246.7 万辆, 同比 122.9%,零售销量达 224.8 万辆,同比 122.5%,增长明显。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2)

新能源车相较于燃油车电子电气架构发生深刻变革,为汽车连接器带来全新 需求。汽车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车身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安全系统、 车载设备等汽车系统模块。传统燃油汽车主要动力获取依赖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 对于连接器的使用主要为低压连接器,整体对电压要求较低(一般低于 20V),通 常应用于车灯、车窗升降电机等领域;目前由于汽车逐步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 演进,汽车内置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及 DC-DC 转换器、PDU、 充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均需配备可承受较高电压(60~380V 甚至更高)的高 压连接器。

高压快充技术迭代或将解决新能源车续航痛点,更高性能需求下单车连接器 价值量有望提升。目前伴随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突破电车续航里程提升明显,续 航超过 1000 公里的纯电车型陆续进入市场,对于单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提升明 显,但由于行程中仍有可能存在续航需求,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充电速度慢 的痛点仍在,400V 平台在目前的 E/E 架构下较难实现 200KW 以上的快充。若升 级到 800V 高压平台之后,200KW 的快充电流大幅减小,更有希望实现 350KW 以上的快充,因而高压快充技术成为针对性的有效方案。自 2019 年保时捷 Taycan 率先搭载 800V 高压快充平台后多家车企近年来陆续发布搭载 800V 高压快充平 台的车型,2021 年主流自主品牌比亚迪、极氪、极狐、埃安、小鹏等陆续密集发 布 800V 方案以提升充电体验缩短充电时长,从量产时间看,各大车企基于 800V 高压技术方案的新车将在 2022 年之后陆续上市。我们认为伴随电动车整体平台电 压等级的提升,对于系统零部件的耐压需求也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提高高压连接 器的单车价值量。

2025 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增量需求有望达 249.2 亿元, 2021~2025 年 CAGR 有望达 43.7%。我们假设 2022~2025 年乘用车销量将分 别维持 1%/5%/4%/4%的同比增速,商用车销量将分别维持 2%/3%/3%/3%的增 长,同时到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渗透率将分别有望达 40%和 20%,根 据当前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我们预期伴随电压等级的升高单车价值 量有所提升。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测算 2025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高压连接器增量市场 空间有望达 197.1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约为 40.6%,商用车高压连接器 2025 年市场空间有望达 52.0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有望达 57.9%。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3)

1.2.2 换电模式蓬勃发展带来连接器增量需求

换电即当电动汽车电池没电或电量不足时,通过与满电电池进行交换来补充 电能,一般换电方式即电动汽车用户到充换电站后由机械手臂自动更换一块满电 电池,节省大量时间,随后换电站对更换下来的电池进行统一管理和电能补充。

近年来多项股利政策支持引导换电行业发展,换电站建设有序推进。2021 年 4 月 30 日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规定了可换电电动汽车所特有 的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规则,并已于 2021 年 11 月开始实施。同时工信部 于 2021 年 10 月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预 期推广换电车辆超过 10 万辆,换电站超 1000 座。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引导换电行 业背景下我国换电领域迎来发展良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换电站数量仅为 559 座,到 2021 年底已高增至 1406 座,预计 2022 年将有望达 1900 座。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4)

换电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新能源车带来了增量部件换电连接器。由于换电模式 为新增的新能源车功能需求,因而也将带来具备换电功能的新能源车对于换电链 接器的增量需求。换电连接器作为连接新能源汽车主体与动力电池的增量部件,需 具备高压、低压、通信及接地的混装连接等功能。

2025 年中国市场换电连接器市场空间约为 21.9 亿元。我们认为伴随中国新 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相应随着换电技术、商业模式不断成熟,政策支持力度加 大、相关企业积极规划布局,中国新能源换电汽车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艾 瑞咨询预计到 2025 年其销量将达 192 万辆,2022~2025 年 CAGR 约 86%,占 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近 19%,其保有量将达 415 万辆,2022~2025 年 CAGR 约 102%,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近 13%。目前乘用车换电连接器单车平均价值量约在 800 元左右,商用车约 2500 元左右,假设 2025 年具备换电功能的新能源车 中 80%为乘用车,20%为商用车,则 2025 年中国市场换电连接器市场空间约为 21.9 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3 智能网联推进下中国汽车高速连接器空间有望超百亿

新源车加速渗透背景下智能网联高歌猛进。电动化不断深化的同时智能网联 也在持续渗透,目前单月渗透率已超 20%。当前统计口径中智能网联乘用车必须 配备有 L2 级以上辅助驾驶能力,并同时具备车联网、OTA 升级功能。目前智能网 联乘用车销量占比整体虽有波动但仍呈现上升趋势,2022 年 4 月智能网联乘用车 零售渗透率已达 21.8%。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5)

数据高速传输系统应用扩展,高速连接器需求升级。传统车辆的信息数据传输 主要是对 AM/FM 收音机信号接收和无网络下的定位导航等,对传输速率要求较 低。当前汽车智能网联不断推进下,车载信息娱乐功能不断完善叠加自动驾驶层面 高算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与大量车载传感器的陆续上车,对于连接器的信息传输 速率和其他性能也提出了更高需求,数据传输速率逐步由 150Mbps 提升至 24Gbps,同时还需具备高稳定性、抗干扰、耐高温等属性。

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打开高速连接器需求空间,中国市场前装空间有 望达 135.0 亿,2021~2025 年 CAGR 有望达 19.8%。我们假设 2022 年-2025 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增速分别为 1%/5%/4%/4%,同时 2025 年具备 L2、L3、L4- L5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乘用车占比有望达 30%、20%、7%,基于以上假设推测我 国 2025 年理论上具备 L2、L3、L4-L5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乘用车有望分别达 736.7 万辆、491.1 万辆和 171.9 万辆。2025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高速连接器市场空间将 有望达 135.0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将有望达 19.8%。

2 本土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国产厂商带来成长机遇

2.1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连接器市场,新能源车蓬勃发展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连接器市场,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 290 亿美金。北美、 欧洲、日本、中国、亚太五大区域占据了全球连接器市场 90%以上的份额,近年 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北美、欧洲和日本连接器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出 现了下滑态势,而以中国及亚太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成为推动全 球连接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21 世纪初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国外连接器 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连接器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 下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讯、医疗、航空航天等行业也获得了增长新机遇,下 游行业带动中国连接器市场高速增长。截至 2020 年中国在全球连接器市场中占比 已近三分之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 2022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达 290 亿美金。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6)

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领跑全球,为汽车连接器细分 领域发展提供广阔土壤。2018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迅猛,销量已由 2018 年 的 125.6 万辆提升至 2021 年的 352.1 万辆,2018~2021 年 CAGR 达 41.0%, 占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 55.9%。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7.3%,中国新能 源车渗透率已达 13.4%,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4.7%。我们 认为政策鼓励支持引导下中国的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为汽车连接器提供了成长沃 土。

2.2 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国产厂商有望突围

海外厂商由于具备先发机遇且资金层面支撑较为稳固因而在产品品质和产业 规模上具有较大优势,在高性能专业型连接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通过不断推出 高端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全球主要连接器生产商根据其自身技术储备和客户 资源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领域: 泰科、安费诺、莫仕等全球性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在通信、航天、 军工等高端连接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将大量的标准化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 企业,利润水平相对较高。日本的矢崎、航空电子等连接器从业企业,利用其在精 密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医疗设备、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连接器产品方面占 有较高份额。中国台湾地区则通过代工生产,逐步形成了鸿海精密、正崴精密等领先企 业,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立成本优势,具有较强工艺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 在消费电子连接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份额。

汽车连接器领域内泰科占据统治地位,CR3 达 66.8%。连接器行业系充分竞 争的行业,目前全球连接器市场逐渐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自 1980 年以来全球前 10 大连接器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由 38.0%上升到 2020 年的 60.8%。据 Bishop&Associates 数据显示,汽车连接器细分领域中泰科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市场份额达 39.1%,矢崎、安波福位列第二、第三位,市场份额分别达 15.3%和 12.4%,前三厂商市场份额合计达 66.8%,整体更为集中。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7)

从产品定位来看汽车连接器属于中高端连接器产品,具备较高壁垒: 技术壁垒:在设计研发层面需要厂商深入了解汽车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可针 对客户要求进行适配开发。工艺层面连接器生产流程较为复杂,整个工艺流程涵盖 精密注塑、精密冲压、压铸、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组装和测试等领域,对于模具 的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需求较高。专利壁垒:海外厂商由于占 据先发优势,多项核心技术均已构成专利壁垒,新进入者绕开专利壁垒进行设计研 发制造会需要在新的技术探索中投入更高成本。客户壁垒:主机厂选择供应商时对 于产品性能把控和对供应商资质的审核较为严格,因而新进入者在与客户合作过 程中会经历从厂商资质到技术/工艺水平评定再到定点开发等多维度考核,需要长 时间的认证与测试流程。

相比国外知名连接器厂商,中国本土连接器生产厂商虽发展起点相对较低,但 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和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为汽车连接 器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得行业中中国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同时部分厂商由 于长年为海外头部厂商代工技术积累不断完善,部分产品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准, 有望在这一增量领域带来格局的重塑。

3 瑞可达:国产连接器优质厂商,车载产品助力成长

公司自成立起专注于连接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目前已成长为国内知 名连接器生产制造商。公司于 2006 年以射频、低频连接器产品为基础开始进入通 信系统领域,2013 年成功开发适配新能源汽车的连接器及组件,2014 年射频、 低频连接器产品进入防务领域。公司现已成为同时具备光、电、微波连接器产品研 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并具备连接器、模块和组件的完整产品链供应能力,产 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电动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防务设 备等领域。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连接器件、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模块,专注于以 5G 基站 板对板射频连接器为代表的通信连接器、以高压和换电连接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 车连接器。公司在两大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优质客户,通信领域主要服务于中兴通讯、 KMW 集团、波发特、安费诺、安弗施等移动通信设备集成商和专业连接器厂商;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与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等公司合作,并间 接服务于美国 T 公司。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8)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主要为纯电动、混合动力整车及其 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的配套产品。公司开发了全系列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组 件、充换电系列连接器、MSD、PDU 等组件及模块系统,各种部件及配件产品灵 活组合,构成了公司丰富的产品、组件和模块系列,公司目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连 接器行业的优质供应商之一。

公司营业收入由 2015 年的 1.9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9.0 亿元,CAGR 达 29.6%。2019 年以来公司新能源连接器营收占比提升明显,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 场需求旺盛,2021 年公司新能源连接器营收占比提升至 76.65%,业绩贡献同比 增长 131.75%。

毛利率逐步修复,归母净利润增长迅速。毛利率层面由于新能源连接器受 2019 年新能源汽车地补取消、国补退坡政策影响有所下滑,随后 2020 年 5G 连 接器产品逐步成熟、下游压价等因素通信连接器毛利率也有所下降。2020-2021 年公司产量攀升,规模化效益显现,新能源连接器毛利率水平逐步回归。净利润层 面 2018 年以来整体呈现稳步上行趋势,2021 年归母净利润达 1.14 亿元,同比 增长 54.65%。2022Q1 期内新能源市场需求攀升带动营收大幅增长,公司实现归 母净利润 5576 万元,同比增长 241.11%。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9)

双碳战略下新能源汽车景气向上,公司定增募资扩大产能。2020 年以来,我 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释放,带动上游连接器产品需求的高速增长。公司产能 相对紧张,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提高现有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新产品 研发。2022 年 3 月 1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 超过 6.83 亿元,其中近 60%资金用以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

4 意华股份:连接器 光伏支架双轮驱动成长

意华股份于连接器领域深耕多年,2019 年切入光伏支架赛道。意华股份成立 于 1995 年,位于浙江省乐清市,是一家专注于以通讯为主的连接器及其组件产品 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05 年将主营业务延伸至消费电子连接器领域,2017 年投资设立武汉意谷进军通信器件领域,同年在 A 股上市。2018 年进一步拓展了 汽车连接器领域业务。2019 年公司收购意华新能源切入太阳能光伏支架赛道, 2021 年公司收购天津晟维 51%股权,进一步完善在太阳能支架领域的布局。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稳定,多位高管共同为公司实控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意 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销售,持股占比为 44.94%。 陈献孟、方建斌、蒋友安和方建文四位高管为一致行动人,分别直接或通过意华集 团间接持有公司 9.30%、9.60%、8.82%和 7.80%的股份,合计占比 35.52%,为 公司实际控制人。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0)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上升,新增光伏支架业务成为公司发展重要支撑,净利润水 平成长稳健。公司营业收入不断增长,目前已由 2017 年的 12.15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44.90 亿元,2017~2021 年的复合增速为 38.64%,发展迅猛。从公司收入 结构来看,连接器业务收入整体维持稳健增长,营收体量由 2017 年的 11.77 亿元 增长至 2021 年的 20.50 亿元,2017~2021 年复合增速达 14.87%。同时公司 2019 年进军光伏支架领域后,营业收入提升显著,2021 年光伏支架业务贡献营 收 22.56 亿元,营收占比达 50.24%,成为公司发展重要支撑。

毛利率下滑有望得以修复,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公司 2019 年来毛利率水平有 所下滑,主要系毛利率水平较低的光伏支架业务占比提升显著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017 年的 0.94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80 亿元,2017~2021 年复合增速达 24.20%,2021 年营收虽同比高增 37.37%,但受制于短期原材料 涨价、运输费和工厂搬迁费等增加的影响使得 2021 年净利润承压,我们预计后续 伴随成本侧压力的缓解和释放,公司利润水平有望得到修复。同时公司为聚焦主业,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剥离亏损资产湖南意华(2021 年亏损 0.69 亿元),我 们预计成功剥离后也将增强公司业绩表现。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5G 通信产品与车载产品有望丰富公司产品品类。公 司研发费用由 2017 年 0.56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 2.03 亿,复合增长率为 37.98%。 公司应用于 5G 网络 CFP2 200G 高速连接器产品和 SFP56 2X12 高速连接器系列 产品目前已研发成功并已小批量投入生产,同时华为大众 5G T-BOX 新产品与车 载雷达壳体新产品研发也已按计划稳步推进,我们预计投入销售后将进一步打开 公司成长空间。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1)

定增光伏支架业务,扩大相关产能。拟募集资金用于光伏基地建设。2022 年 1 月,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10.77 亿元,用于天 津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乐清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 目、光伏支架全场景应用研发及实验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新基地的建 设将有利于扩大公司产能,提高光伏支架核心部件生产供应能力,适应公司快速发 展的业务需求,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 鼎通科技:拓展品类把握发展黄金机遇

公司专注于高速通讯连接器和汽车连接器研发、生产和销售,集精密制造、模 具设计为一体。公司自 2003 年成立至 2020 年科创板上市,在通讯连接器和汽车 连接 器 领域 持 续发 力 , 先后 通 过了 ISO9001:2015 质量 管理 体 系认 证、 ISO14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2016 汽车管理系统认证。技术 积淀深厚,与全球龙头厂商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21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 大热,公司顺势扩产不断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

公司产品以汽车和通讯连接器为主,同时具备精密模具和零件制造能力。公司 拥有产品研发、精密零件加工、模具制造、精密冲压和注塑成型技术,追求做专做 精,微型化、精密化的产品结构相辅相成。目前仍持续专注于提高综合制造能力, 以零缺陷的品质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2)

通讯连接器:公司通讯精密制造产品偏细分领域,为企业提供非标定制服务, 客户关系优质稳定。公司为安费诺、莫仕和中航光电等知名连接器模组制造商提供 高速背板连接器和 I/O 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精密结构件和壳体(CAGE)等,最 终配套供应于华为、爱立信、中兴等通讯设备厂商,广泛应用于通讯基站、服务器 等交换设备及储存产品。 汽车连接器:与部分龙头厂商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领 域业务,从 tier2-转向 tier1。汽车连接器领域主要是 BMW、Audi、VW、Chrysler、 GM 等欧美汽车工厂的二级供应商,为其提供 Insert-molding 汽车连接器及防水 密封型汽车连接器,主要应用于家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核心客户包括泰科、安费 诺、莫仕、中航光电等,连续多年成为安费诺、中航光电的战略级供应商。公司正 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线束连接器、电控连接器等产品研发储备稳步前进, 目前已实现部分交付,正小批量试产,同时新开发除比亚迪外,金康、长安、长城、 一汽等主机厂客户。 精密模具与精密模具零件:进口精密检验设备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及高品 质要求。公司根据客户的连接器产品方案设计和开发精密模具,用于通讯连接器组 件和汽车连接器组件的批量生产。

公司毛利率水平较高,利润维持高速成长。公司汽车连接器毛利率水平较高, 常年维持 30%以上,精密模具业务保持稳定的高毛利率水平,公司在模具设计和 开发上已形成独特优势。在全球结构性偏紧、大宗原材料价格凶猛上涨双重压力下, 公司凭借产品拓展、内部优化成本,2021 年净利润达 1.09 亿元,同比增长达 50% 以上。2022Q1 公司营收达 1.7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70.64%,整体态势向好。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3)

公司定增募资扩大产能,持续强化双增长逻辑。2022 年 4 月 8 日,公司发布 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2554.2 万股,拟募集金额不超过 8 亿元,拟投向项目包括:高速通讯连接器组件生产建设项目(3.88 亿)、新能源汽 车连接器生产建设项目(2.52 亿)及补充流动资金(1.6 亿)。其中公司预计高速 通讯连接器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 4770 万个,对应年均新增营收 6.21 亿元/净利润 1.01 亿元;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 2490 万个,对应新增营收 3.66 亿元/净利润 5147.60 万元。本次扩产项目均由子公司河南鼎润作为实施主体,生 产基地建设周期约 30 个月。

6 永贵电器:车载产品贡献全新增量看点

公司始创于 1973 年,2012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各类电连接器、连 接器组件及精密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已形成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 源信息、特种装备三大产业板块集群。公司轨交连接器已成功进入“复兴号”供应 体系,自 2020 年起展望未来十年,拟打造“世界级互连方案提供商”。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各司其职。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范永贵、范正 军、范纪军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 14.01%、8.17%、7.87%的股权,公司旗下 设有四川永贵、北京永贵、深圳永贵等多家子公司负责不同产品线的生产。

公司立足于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多元拓展,已形成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 能源信息、军工与航空肮天三大业务领域:

轨道交通与工业:轨交连接器技术含量高,认证周期长,壁垒高。公司通过 CRCC 认证体系,产品能力充分认证,在轨道交通板块已形成包括连接器、门系 统、减振器、贯通道、计轴信号系统、受电弓、蓄电池箱在内的七大产品布局,主 要应用在铁路机车、客车、高速动车、地铁、磁悬浮等车辆及轨道线路上,配套供 应于中国中车集团、铁路总公司以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地铁运营公司。

车载与能源信息: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带动连接器、充电枪市场高速增长,公 司车载与能源信息产品包括高压连接器及线束组件、PDU/BDU、充/换电接口及 线束、交/直流充电枪、大电流液冷直流充电枪等,在电动汽车领域提供汽车高压、 大电流互联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进入吉利、上汽、本田、比亚迪、北汽、东风、 一汽、长安等供应链体系。未来充电桩充电功率将越来越大,液冷技术是可以同时 解决充电枪散热问题和充电线缆的重量问题的理想方案,公司液冷大电流充电枪 电流指标可达到 600A,电压可达到 1000V,并已形成批量供货,在技术上处于国 际先进水平。

军工及航空航天:公司军工及航空航天产品主要包括军用圆形电连接器、军用 微矩形电连接器、机柜连接器、航空电子模块式连接器等,主要配套于中国十一大 军工集团研制的战车、雷达、火炮、导弹、战机、水上水下各型舰船等武器及设备。 近年来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不断修复,车载业务占比提升明显。2016 年至 2018 年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19 年公司业绩受收购翊腾电子影响,2020 年 5 月 公司完全剥离翊腾,净利润扭亏为盈,业绩回升显著。 2012-2021 年公司轨交产 品持续发力,车载与能源信息产品营收贡献率攀升。 2012 至 2019 年,公司轨道 交通与工业产品与轨道交通连接器营收稳步增长,而二者营收占比均呈下降态势, 通信连接器及电动汽车连接器营收占比则逐年上升。2020 年公司将产品划分为轨 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军工及航空航天三大板块,受益于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需求,公司车载与新能源板块业绩贡献率进一步增长。

汽车传感器行业研究(汽车连接器行业研究:增量需求打开成长空间)(14)

2018-2021 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经营管理效率提升。2018-2021 年公 司费率收窄,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公司重视产品研发,2018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0.79 亿元,2021 年增长到 0.95 亿元,研发投入呈增长态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