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险坠落游客(步步惊心变步步夺命)

日前,天津蓟州九山顶、湖北恩施地心谷高空“步步惊心”项目接连出现游客坠落事故,引发关注。事发时,两名游客身上均佩戴安全绳,但坠落时安全绳均已脱落,致涉事游客一死一伤。

对此,网友们一边感叹“步步惊心”变“步步夺命”,一边也不由发出连串追问:此类高空项目是如何通过审批的?为何项目下方没有防护网?为何游客的安全绳是背心式半身安全带而非五点式全身安全带?工作人员的救援过程是否专业?……

有业内专家表示,“步步惊心”这类相对新奇的网红游乐项目层出不穷,暂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在带来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危险性,亟待出台全国性的相关规定。

两起高坠事故安全绳均脱落

7月22日14时许,一名游客在游玩九山顶景区“步步惊心”项目时突发身体不适导致昏迷,在工作人员救助过程中坠落,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同一天,湖北恩施地心谷“步步惊心”项目一名10岁上海男童坠落,造成腰椎胸椎骨折,暂无生命危险。

从网上披露的视频及照片信息看,两起涉事项目的安全绳均固定于游客的上半身,即所谓的三点“背心式”安全绳。事发时,安全绳均发生脱落,导致游客坠落。7月24日,恩施地心谷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景区的游客项目此前均已通过了安全监测评估,符合相关规定。

但熟悉这一领域的人士表示,三点“背心式”半身安全带基本属于淘汰型防坠产品,一般高空游乐项目上都会选用五点式全身安全带。如果这两起事件中涉事游客佩戴的是五点式全身安全带,坠落的概率将大大降低。也有网友提出,这类项目应配置安全网防止高坠,宁可备而不用,但不可缺失。

记者查询发现,天津九山顶景区游乐项目价格表上的“步步惊心”项目票价50元,游客身高1.4米以上可以游玩,有恐高症、心脏病等禁止游玩;恩施地心谷“步步惊心”项目为20元每人,景区内还有玻璃桥、观光电梯等项目。目前,两个涉事高空游乐项目均已被责令关停整改,并对相关景区进行全方面安全隐患排查。

高空险坠落游客(步步惊心变步步夺命)(1)

九山顶景区“步步惊心”项目中游客(红圈内)突发昏迷,救援过程中安全绳脱落导致游客高坠

高空险坠落游客(步步惊心变步步夺命)(2)

恩施地心谷景区“步步惊心”项目上10岁男孩紧紧抓住已脱离上半身的安全绳

其实,不仅是这两处“步步惊心”项目出事,伴随着景区大批上马新奇特的网红游乐设施,几乎每年都有游客在此类项目中出现意外事故或涉险。以当下在国内各大旅游景区大行其道的玻璃栈道为例,就曾出现过好几起事故:

2020年8月19日,辽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虎谷峡景区内一处玻璃滑道发生事故,造成一名游客死亡、多人受伤;2021年2月14日,宁波象山县一处网红玻璃栈道突发故障,造成4名游客被困受伤;2021年5月7日,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琵岩山风景区内的高空玻璃栈道突发险情,栈道上的玻璃出现掉落,一度有人员被困……

今年暑期,除了两处“步步惊心”项目出现游客高坠外,与涉水有关的项目也连发意外。7月16日,四川遂宁市蓬溪县蓬南游乐中心的气垫游泳池发生事故,多人落水,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当天下午4时许,湖北英山县龙潭峡漂流景区内一名漂流者因所乘橡皮艇侧翻,不幸溺水死亡。

高风险旅游项目为何频发意外

高空、涉水项目事故这么多,景区为何仍乐此不疲地上马这些项目?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看来,利益驱动是最大的原因。由于当前的政策导向并不鼓励景区门票随意涨价,游客的二次消费成为景区创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景区热衷于投资建设缆车、玻璃栈道、“步步惊心”、漂流等项目增加二次消费,就成为必然。

以恩施地心谷为例,记者查询发现,该景点的门票加交通成人票价为90元,但门票加换乘车、玻璃桥、空中魔毯、观光电梯的套票价格为180元,直接翻了一倍;景区另外一些门票加游乐项目的组合套票,价格也从105元至135元不等。同时,景区建设这些新奇项目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挑战性和体验性,对崇尚冒险、追求新奇的旅游者颇具吸引力,也成为招徕游客的招牌。

刘德艳表示,此类相对新奇的旅游设施层出不穷,有些设施难以归类、界定,给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但在实际运作中,高风险旅游项目是一个全链条运作的过程。

以经营大型游乐设备为主的嘉年华为例,除了设备本身质量过硬外,设备售卖方还需对经营方的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培训,经营方在运作中不仅要维护和运营好这些设备,还应履行对游客的提醒义务。另一方面,游客也应遵守游玩的基本规则,在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强行挑战刺激性设施。因此,高风险旅游项目即使顺利通过审批后上马,其后续环节仍需全程保持良好的维护和运转状态,否则就可能存在隐患。

对于网友提出的安全绳是否偷工减料、救援人员是否专业的疑问,有行业人士表示,两起事故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人手问题。在疫情影响下,不少旅游景区开开关关,一旦景区关闭期间出现人员流失,暑期客流反弹后再仓促开放,景区工作人员数量是否足够、技能是否培训到位都要打个问号。

此外,疫情下收入受到影响的景区是否愿意投入足够资金更新安全防护设施也存疑。“意外事件永远都会发生,但还是希望更多景区能充分关注游乐设施安全,防患于未然。比如为游客佩戴全身式安全绳,这在高空游乐项目中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该人士同时也提醒,游客在尝试新奇旅游项目时也应多留一个心眼,不要轻易尝试安全防护设施明显不到位的项目,出游过程中安全第一。

行业人士表示,我国对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界定主要分为五个种类,即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实践中,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轮滑、滑雪、卡丁车以及大型游乐设施、摩托艇、游艇、水上飞伞、潜水、穿越高山峡谷、蹦极、攀岩等项目均被列入其中。这几类项目安全系数低、风险性大,产生安全事件的概率要高于普通旅游形式。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法律、法规对高风险旅游项目作出了一些规定,如《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但由于实际运作中高风险项目类型众多,规定比较零散,涉及的管理部门也很多,管理上存在难点。当下,包括广东、上海等在内等省市已对高风险旅游项目出台相关规定,但细化程度不一。在大众旅游加速普及、景区不断求新求异的情况下,亟待出台全国性的相关规定,以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旅游项目的规范和管理。

题图为恩施地心谷景区“步步惊心”项目救援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作者:李宝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