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是通过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在生长期间容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这是各地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20世纪80年代逐渐普及到各省、市、自治区。现在好多研究单位均已掌握了马铃薯脱毒苗的生产与快繁技术,脱毒薯正在迅速推广,并比一般种薯增产30%~50%,甚至1倍以上,很受农民欢迎。

学习本章内容,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各级种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种植通过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栽培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通过种薯世代相传的特殊病态,马铃薯植株出现叶片卷缩、株型矮化、茎秆细弱、块茎变形或瘦小、表皮老化等,其严重地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1676年,英国人安迪松称这种现象为“退化”。经过近300年的研究、争论和探讨,终于搞清了所谓“退化”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病害。病毒病害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比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侵染病害的程度较轻。

现已发现,造成马铃薯退化的病毒有30余种,我国常见的有卷叶病,这种病是由卷叶病毒(PLRV)引起。常见的还有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PVX)或马铃薯A病毒(PVA)引起,条斑花叶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束顶病是由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引起。这些病毒通过机械摩擦,蚜虫、叶蝉和土壤线虫等媒介传播侵染。有的是一种病毒单一侵染,有的是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病毒侵染植株地上部后,逐渐向块茎移动,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世代传给后代。

温度对传毒媒介(蚜虫等)有明显的影响,据调查,冷凉高海拔地区蚜虫少,而温暖低海拔地区则多;高温能使马铃薯自身的抗病性减弱,高温有利于病毒迅速侵染和复制,加重了发病程度,变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栽培和贮藏过程中的其他条件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毒侵染的为害程度。在相同条件下,由于品种的抗病、耐病能力不同,也有感病轻重之别。

培育具有高度抗病毒、经济性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建立马铃薯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法,培育繁殖优良的无毒种薯,是防止病毒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在马铃薯病毒中,除纺锤块茎类病毒外,均不通过种子传播,因此,利用实生苗繁殖种薯,也可以排除病毒。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1)

第一节 马铃薯脱毒技术及原原种快繁技术

一、马铃薯脱毒技术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产生卷叶、花叶、束顶矮化等复杂症状。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40%~70%,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所谓“脱毒”,就是脱去马铃薯自身积累和感染的病毒。主要做法是利用马铃薯无毒种子培育无毒苗,切取幼芽茎尖生长锥0.2~0.3毫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育成脱毒试管苗,移栽苗床结出无病毒的块茎用于生产。该项技术称作“茎尖脱毒”技术,它已成为防治马铃薯病毒、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最好方法。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2)

二、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把茎尖脱毒和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毒快繁供种体系。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称为脱毒核心材料和零代薯,可用于生产原原种;原原种扩大繁殖生产原种,用原种生产的种薯为一级种薯,一级种薯再繁殖一次,得到二级种薯。生产上常用的优质脱毒种薯为原种或一级种薯。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3)

三、马铃薯组织培养及原原种生产技术

(一)马铃薯组织培养

1.外植体培养

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为2~4厘米的干净、健康的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2.茎尖剥离及初代培养

外植体培养20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生长点0.1~0.5毫米部分剥离出来,转接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4~5个生长点;光照保持3000~6000勒克斯,每天照光13~16小时,温度控制在23℃,经2~6个月培养诱导,其间转接2~3次,生长点即可长成新的小植株;经病毒检测不带病毒的株系就可进行扩繁,未脱毒的株系淘汰。

3.试管苗扩繁

(1)扩繁前的准备:扩繁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扩繁基本培养基,外加6-BA0.5毫克/升 NAA 0.5~0.15毫克/升 蔗糖30克/升 琼脂8克/升 活性炭0.17克/升,pH值5.8。

(2)把接种用具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紫外线灯消毒20~30分钟,关掉紫外线灯,打开日光灯和吹风机。

(3)用肥皂把手洗干净并擦干,再用75%酒精消毒,待手上酒精干后,点上酒精灯,把剪子、镊子、培养皿等所需用具在酒精灯上进行消毒。

4.接种扩繁

用75%酒精喷待接的试管苗和制备好待用的扩繁培养基表面,将已脱毒株系按每苗留l~2片叶为一个茎段剪下,正向插入扩繁培养基上;一般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茎段,在温度25℃~27℃、光照2000~3000勒克斯、每天照光15~16小时的条件下培养3~4天即可生根长芽;30天后可按1∶7瓶进行扩繁1次,即原来每瓶15苗扩繁1次可达7瓶105苗,以后每隔30天扩繁1次,繁殖到目标苗数后,再经2~3个月培养即可扦插到原原种繁殖温室或网棚,进行原原种繁殖。

(二)原原种(微型薯)生产

试管苗扦插到繁殖网室后生产出重1克以上可用于繁殖原种的微型种薯,叫原原种,又称试管薯、迷你薯。

1.繁殖网室

用隔虫网温室进行原原种生产,不仅可进行大面积、高密度无土栽培,而且繁殖速度快,生产数量多、质量好。网温室一般顶高2.2~2.8米,侧高1.8~2.0米,长和宽根据场地大小而定,长一般30米以上,宽4.5~6米,上面覆盖防虫网,以防止害虫特别是传播马铃薯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虫进入,暴雨来临时可加盖塑料薄膜防雨,夏季烈日暴晒时可加盖遮阳网遮阳。为便于管理,网室内用砖砌宽1.2米、高0.4米、中间留0.5米走道的苗床。人员进入时要换消过毒的工作服,用1%甲醛溶液洗手,禁止抽烟。网室内浇水和排水要方便,基质和空间要做严格、充分的消毒。

2.炼苗

扩繁脱毒苗长到3~4厘米高、苗龄3~4片叶时进行移植,移栽前5~7天炼苗,把培养瓶口封口膜打开,就地放置或移到温室自然光下炼苗。

3.建造苗床

制备大小适中、深度为20厘米的培养盘或苗池,上铺基质,主要有锯末、粗糠、炭渣、珍珠岩、蛭石、河沙等。其中最好的基质是蛭石,无病菌、膨松,但成本高;其次是珍珠岩;最后是河沙,易渍水,易死苗,但成本低,结薯率高。基质厚10厘米,pH值6~7,偏酸或偏碱都要进行调节。

4.消毒

(1)网室建好后,应用“功夫”杀灭地下害虫,用抗蚜威灭蚜,空间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喷雾,网室周围要经常除草。网室内每收完一茬薯,都要进行一次空间消毒和基质灭菌。

(2)基质灭菌:将苗床用0.3%的甲醛溶液浇湿,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7天,期间放风两次,每次1小时,揭膜5~7天后插苗。用蛭石和珍珠岩做基质,第一次使用时可不进行消毒。

5.栽培管理

(1)试管苗扦插:扦插前1天在苗床上浇清水,湿度2~3厘米,最多不超过5厘米;第2天再浇1次后刮平墒面。将炼苗后的试管苗取出,洗净培养基,用消毒剪从基部剪下,按早熟种2厘米×5厘米、中晚熟种3厘米×7厘米用竹筷划沟扦插,若试管苗根数少,可不剪而直接进行扦插,若试管苗长超过10厘米,可按5厘米留2~3个节一段剪成若干茎段,在20毫克/千克浓度的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滤水进行扦插,扦插深度2~3厘米,苗长可埋入2~3个节,苗短1~2个节。苗插好后浇定根水2~3次,吸透为止。

(2)水肥管理。

①浇水:扦插后相对湿度保持在95%~100%,基质持水量达饱和。每天用喷枪或洒水壶喷洒6~8次水,主要喷地上部分,防止萎蔫,5~15天(冬季15天、夏季5天)后开始生根、长新叶。扦插15天后每1~3天浇1次透水,一般需注意阴雨天不浇,基质上部不干不浇,暴雨天气还应注意防雨。收获前15~20天停止浇水。

②追肥:扦插生根后,即扦插15天后开始追施1号营养液,按2千克/平方米~3千克/平方米浇施,每周两次,浇后用雾状水洗苗,洗至叶子滴水为度。30天后施2号营养液,按2千克/平米~3千克/平米浇施,每周1次,浇后用雾状水洗苗。60天后1号、2号营养液交叉使用,每3~4天1次。收获前15~20天停止追肥。

(3)温度控制:生长前期温度保持19℃~22℃,后期控制在15℃-18℃。夏季气温高,应注意网室通风,防止强光照射扦插苗,中午用70%遮光率的遮阳网遮挡扦插苗,冬季气温低时可加盖塑料薄膜增温,但要增加透光度,使扦插苗多见日光。

(4)除草:及时人工拔除杂草。(说明:基质快繁原原种不需要培土,基质厚度够就可以。)

(5)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特别在阴雨天发病率最高。发病前遇阴天雨季可用瑞毒锰锌1000~1500倍液喷雾预防,每隔7天1次,连喷两次;发病后用瑞毒锰锌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1次,连喷2~4次;也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防治,每隔7~12天1次,连喷4次。

(6)虫害防治:网温室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螨类及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等。蚜虫防治要注意检查网室,及时防堵漏洞,严防蚜虫侵入传毒;温室白粉虱可用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加溴氰菊酯3000倍稀释液喷雾,每隔3~7天1次,连喷3次;螨类可用800倍三氯杀螨醇防治;小地老虎在有土栽培条件下容易发生,而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则很少发生。

6.适时收获

马铃薯苗生长后期,薯苗退绿变黄时停水停肥,茎叶全部枯萎后收获微型薯。早熟种一般90天左右收获,每株收种薯3~5粒;晚熟种100~110天收获,每株收种薯3~5粒。新收获的种薯含水量较高,需摊晾干,但不能在阳光下直晒,晾干的种薯分级后分别放在编织袋、尼龙网袋等透明的容器中,按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日期分别贮存,以免混杂。贮藏期间窖内温、湿度分别控制在2℃~4℃和80%~90%,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休眠期为60~80天,用赤霉素处理能打破休眠、加快萌芽速度,萌芽时间可缩短30天左右。

(三)茎尖扦插扩繁

茎尖扦插扩繁是在试管苗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以试管苗扦插苗为母本,剪取其茎尖进行扦插的一种快速繁殖原原种的方法。

1.茎尖的剪取

以扦插成活的试管苗为母株,在母株扦插30天后剪取其茎尖1叶至2叶一心或2叶至3叶一心进行扦插,剪取量30%~40%;7~10天后第二次剪,剪取量100%;40天后每隔7天可剪一次茎尖进行扦插。母株一般最多可剪半年。剪苗次数越多,生育期越长,结薯个数越多。剪取茎尖达半年的母株单株结薯可达50粒以上。母株在收获前30天停止采苗,并停止浇水追肥,促进营养转移,使苗不恋青,薯块迅速成熟,小薯块也能做种。

2.茎尖扦插

将剪下的茎尖泡在清水里,如苗老可用3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赤霉素或萘乙酸浸泡5分钟再扦插,用竹筷在浇透水的墒面上按2厘米×3厘米或3厘米×4厘米的株行距插2~3厘米深的小洞,然后把剪下茎尖的第1个节放在洞里,所埋叶和节会产生掖芽薯,栽几行后就要浇水2~3次,使其自然封洞,确保苗不萎蔫。

3.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与试管苗扦插相同。收获前15~30天停止浇水。茎尖扦插后15天开始施肥,每隔7天1次,共施两次;然后再施另一种肥,每隔7天1次,共施两次;45天后两肥交叉使用,每3~4天1次;收获前15~30天停止追肥。

4.除草及病虫害防治

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与试管苗扦插相同。(说明:基质快繁原原种不需要培土,基质厚度够就可以。)

5.收获

早熟种一般60天左右收获,每株可收种薯1~2粒;晚熟种80~90天左右收获,每株可收种薯3~4粒。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4)

四、微型薯沙繁生产技术

微型薯沙繁生产技术是一种沙繁马铃薯脱毒微型的生产方法,具体做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基质

选择沙粒直径为1~2毫米的山沙或河沙,铺于温网室内的地面苗床上,厚度为10~30厘米,并刮平墒面。

(二)基质的消毒

用3%~5%甲醛水溶液浇透苗床,用塑料薄膜将墒面盖严实,熏蒸4~8天后,揭膜通气3~5天,然后将基质彻底翻松放气1~2次,每天1次。

(三)苗源

从组培室取出带6叶至15叶一心的试管苗,在温网室内打开瓶口,注入少量水,从培养瓶内取出脱毒苗,剪去根部后,将试管苗剪成带3个至4个叶节的小段,置于盛有水的干净容器中浸泡10~60分钟。

(四)遮阳

将遮阳网1~2层拴在温网室内的四周和顶部,试管扦插苗遮阳10~15天,继代扦插苗遮阳7~10天。

(五)扦插方法

试管苗扦插,刮平墒面,用水浇湿墒面深度为2~5厘米,按5~7厘米的行距划1~2厘米深的浅沟,用手将试管苗小段按2~3厘米的株距轻轻放入沟内,使叶节的下端立于沙中,或用钉有钉子的木条在刮平的墒面上插1~2厘米深的沟,用手将试管苗小段插入沟,插苗后浇定根水,吸干,反复浇3次。

继代苗扦插,将在墒面上已移栽成活的试管扦插苗剪取带2叶至3叶一心的茎尖浸泡在水中10~60分钟,用竹筷或钉有钉子的木条按株行距刮平并浇湿,深度为1~3厘米的墒面上插1~2厘米深的沟,用手将茎尖下部茎秆插入基质,叶芽全露出于基质上,插苗后浇定根水,吸干,反复浇3次。

(六)肥水管理

试管苗扦插后,对遮阳网和苗床上喷清水,保持温网室相对湿度在65 %~95%,15天后开始适量浇营养液,35~40天处理苗子,进行“竖苗”或“陷苗”,50~55天剪取带2叶至3叶一心的苗子茎尖,80天后停止浇营养液,90~150天收获微型薯,分早、中、晚熟品种,对未收获的微型薯需继续浇营养液,并进行第二次剪尖和“竖苗”或“陷苗”。

继代苗扦插后,对遮阳网和苗床上喷清水,保持温网室相对湿度在65 %~95 %,7~10天后开始浇营养液,61~65天收获微型薯。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5)

第二节 马铃薯脱毒原种繁育技术

一、繁育基地

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应建立在海拔2000米以上,降雨量500毫米以上,周围两公里范围内不种果树及茄科作物及十字花科作物的隔离区。

二、繁育规程

(一)繁种田选择

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轮作周期最短5年,禾本科或豆科为前茬。

(二)土壤耕作

前茬收获后,伏秋深翻耙耱,冬春镇压,结合入冬前最后一次整地,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千克拌成毒土施入,防地下害虫。

(三)种薯准备

选经过病毒检测和质量检测的合格原原种做种,播前40天出窖,置于15℃~18℃和散射光下催芽,芽长至2~3厘米即可播种。也可用10毫克 /千克~15毫克/千克赤霉素水溶液浸种10秒打破休眠。

(四)播种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为播种适期,宁夏南部山区在4月下旬播种。种薯在沟内顶向上放置,播深12厘米,薯越小越浅。墒情差时适当播深。采用垄作,亩保苗6000~7000株,种前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4~5吨,化肥纯氮5~7.5千克,五氧化二磷4~5千克,氧化钾5~7.5千克。

(五)田间管理

苗高10厘米时中耕除草,结合中耕浅培土,培土高度5厘米。现蕾期高培土,高度15厘米。结合培土亩追施尿素5~7.5千克。田间发现疫病植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全田喷药。可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田间有翅蚜达0.5头/平方米,用2.5%的敌杀死或25%速灭杀丁防治。

(六)田间检疫

调查病害和品种混杂情况。

(七)收获时期

地上茎叶枯萎时收获。收前割去薯秧,清理到田外,以减少薯块感病。收获时防止机械损伤,避免受冻,收后摊开晾晒。

(八)保鲜贮藏

用箱、包、筐等包装,分品种、产地贮藏,防混杂。窖内保持适宜湿度。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6)

第三节 脱毒马铃薯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

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二、拱棚的搭建

大拱棚的内径宽度一般在6~12米,拱高1.8~2.6米。大棚的拱架有钢结构、水泥结构、竹木质结构多种,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大拱棚应选择厚度为0.06~0.12毫米的无滴膜。较薄的棚膜一般用1年,可保证有较好的透光度,促进马铃薯的早熟,提高产量;较厚的棚膜一般用2~3年,可节省种植成本。小拱棚的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宽度为2~3米。二层膜高度一般离大拱棚顶部30~50厘米为宜,二层膜一般选择厚度为0.02~0.03毫米。

三、整地施肥

马铃薯的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入冬前应深耕30厘米左右,冬耕晒垡,疏松土壤。深耕前每亩撒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马铃薯生育期短,需肥量大,需集中施肥,化学肥料以底肥为主,播种前15~20天造墒,结合旋耕可同时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亩~100千克/亩。

四、种薯准备

(一)切块

1.切块大小

一般1块薯块在30~40克为宜。

2.切块方法

切块最好在不低于1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切块时,先将种薯脐部切掉不用。将带顶芽、50克以下的种薯,自顶部纵切为二;50克以上的大薯,应自基部顺螺旋状芽眼向顶部切块,到顶部时,纵切3~4块,可与基部切块分开存放,分别播种,可保证出苗整齐。

3.切块存放

及时放于湿润、阴凉通风处摊晾7~8小时,温度不低于10℃。待切口愈合后进行催芽或播种。

4.切块注意事项

在切掉脐部的同时,观察种薯健康状况,淘汰带病种薯。切刀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切好的薯块应放置在纸箱或竹筐内,避免薯块直接放在地面或塑料薄膜上,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二)催芽

1.催芽的作用

催芽可缩短马铃薯出苗时间,同时可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大棚种植时,如茬口能衔接及时,可以不催芽直接播种。

2.催芽时间

播种前20~25天切块后催芽。

3.催芽方法

分室外催芽与室内催芽两种,催芽温度15℃~20℃为宜,严格控制温度不超过25℃。室外催芽,采用阳畦进行催芽,阳畦底部距地面40厘米。每150千克种薯约需阳畦2平米,切块前3天整好阳畦,提前升温。薯块堆积厚度不能超过20厘米,从阳畦北面倒入薯块,距阳畦南端40厘米不宜放置薯块,薯块上部盖草帘或沙子,喷洒适量温水,保持草帘或沙子潮湿即可(注意草帘应在畦外洒水,以防漏水烂种)。草帘上部盖薄膜。在催芽过程中,视草帘或沙子潮湿情况可适量喷洒1~2次温水,以保持适宜的水分。15天后,分拣出芽长1厘米以上的薯块在阳畦内单独存放炼芽,不再继续盖草帘。达不到标准的可继续催芽,20天后,揭开草帘见光炼芽。室内催芽,如室内温度适宜,可在室内散射光下催芽,室内温度低时,可在塑料棚内催芽,将种薯排到棚内,上盖2~3厘米潮湿沙子。催芽过程中及时检查,出芽1~2厘米后,轻轻扒出薯块,播前3~5天放于散射光下低温炼芽。

4.薯芽保护

薯块运输时使用筐或纸箱装运,切忌使用编织袋、麻袋等袋子,以免损伤薯芽。

5.薯芽防病

为了防病,薯块可以用阿米西达、多菌灵等药剂掺滑石粉拌种,也可在播种后、覆土前沟喷阿米西达进行消毒。

五、播种

(一)播种时间

当地面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大拱棚三膜种植时,黄淮海地区一般在12月份至翌年1月初播种为宜。播种深度为10~12厘米。

(二)播种密度

单垄单行种植模式,5000株/亩~5500株/亩,大行距70~9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7~33厘米。

(三)起垄

平底开沟,沟深5厘米;播种,将催好芽的薯块按既定种植模式放入沟内,保持芽朝上;沟内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亩;撒除虫剂,5%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亩~4千克/亩;覆土起垄,垄高20~25厘米(偏黏性土壤垄高应不低于30厘米),单垄单行种植模式垄土肩宽40厘米。单垄双行种植模式垄上肩宽55厘米。除草剂选择33%二甲戊灵(施田补)50毫升/亩~60毫升/亩。

(四)地膜覆盖

使用厚度0.006毫米的地膜为宜,盖膜时一定要拉紧拉实,两边用土压严。在播种过程中,及时搭建二膜或小拱棚,以及时提高地温。

马铃薯种子脱毒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7)

六、田间管理

(一)适时浇水

在出苗前可根据土壤墒情,选择适当时机浇一次透水,以促使苗齐苗壮。浇水时应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如一次不能浇透,可间隔1~2天再浇水一次,以达到浇透水的效果。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团棵期及时剔苗,保持一株健壮苗。

(二)水肥管理

第一,幼苗期、发棵期根据墒情适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开花期、薯块膨大期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一次水量不宜过大,以沟深的2/3为准,切忌大水漫灌过垄面,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产量。

第二,浇水应在晴天的中午进行,尽量避开雨天浇水,以防棚内湿度过大。浇水后一定要注意通风排湿,如棚内湿度过大,阴雨天也要通风排湿,晚疫病发生流行期,晚上可在棚内燃放百菌清烟雾剂。注意遇倒春寒前浇水,可防冻害;收获前10~15天应停止浇水,以利于收获。

第三,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可适当喷施叶面肥。马铃薯团棵期可根据生长情况在浇水过程中每亩冲施氮肥2~3千克,以促进马铃薯的茎叶生长。马铃薯现蕾后,地下块茎进入膨大期,应随浇水每亩冲施钾肥5~10千克,以满足马铃薯膨大期对钾的需求。

第四,棚温控制和放风。上午8~10点钟,棚内温度升到18℃就要放风,下午3点钟左右棚内温度为14℃~16℃时要关闭通风口。夜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晚间可以不闭棚(注意防风)。棚内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5℃。超过30℃棚温时,容易造成烧苗。马铃薯受冻后,除及时浇水、防病和喷施叶面肥外,最主要的是控制好棚温。棚温达到15℃时应及时通风,使其不要超过25℃。杜绝捂棚提温的错误做法。通风有顺风和逆风两种方式。顺风是指在上风头封闭,下风头开口。逆风也叫“过堂风”,是指上下风头都开口通风。前期气温低时一般采用顺风通风;后期温度上升、植株逐渐健壮,一般采用逆风通风。通风口的大小,要根据棚内气温和天气及时调节。

另外,通风时既要注意把没有通过风的地方轮换通风,又要注意大拱棚和二膜或小拱棚的结合。通风采用侧面中部通风为宜,可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马铃薯植株上,减少通风对通风口处马铃薯植株的伤害。

七、收获

一般情况在5月上旬前收获完毕。收获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采用竹筐或纸箱装运,以免掉皮破损而影响商品性。收获的马铃薯要及时覆盖,防止因阳光照射而使马铃薯青头,更要避免阳光暴晒、雨淋而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