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1)

在近代中国,湖南三湘大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中有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一批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

此外还有不像他们那样轰轰烈烈,却是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思想家,被誉为可以比肩明代王阳明的魏源。

魏源是湖南省邵阳人。

邵阳是湘中的一个古城,史称宝庆府。

那里在近代还出过魏光焘﹑蔡锷等历史名人。

如今的邵阳火车站前有一个气势宏伟的偌大广场,被命名为魏源广场。

广场的中央竖立着一座高大的魏源塑像,他手持书卷,站立着仰首眺望远方,目光深邃,神态严峻似乎陷入沉思。

广场上还有一组反映魏源生平的浮雕,而一幅《海国图志》书卷无疑是其中的重点。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2)

魏源一生著作很多,为什么这本书占据了显赫的位置,《海国图志》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籍呢?

中日甲午战争,貌似强大的清朝以惨败告终。

战后,李鸿章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讨教,为何日本能够迅速崛起。

伊藤博文却反问:为什么不去看《海国图志》呢?

由此可见此书的名气和影响之大。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3)

02

魏源1794年出生在邵阳县。

他从小便刻苦学习,16岁考中秀才。

后来他举家迁居到江苏扬州,28岁那年中了举人。

可是在此后的会试中却名落孙山。

1832年,魏源来到南京,在城西清凉山下风光秀丽的乌龙潭边建起一座三进的宅院。他借用《诗经·大雅》中的篇名“卷阿”,将这座宅院起名为“小卷阿”。

魏源仕途不顺,可是并不妨碍他能够放眼世界。

也是在这一年,晚清名臣林则徐调到江苏任巡抚,在南京任上待了4年。

魏源结识了这个比自己年长9岁,意趣相投的朝廷大员,并且成为了朋友,过从甚密。

直到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离开南京。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4)

小卷阿,也就是魏源故居

1841年,魏源进入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

当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幕僚他直接参与了抗英战争,曾经在前线亲自审讯过俘虏。

而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因为大清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清廷急于跟英国人议和。

在投降派的诬陷打击下,林则徐当了替罪羊,被革职,流放去新疆。

在途径镇江的时候,魏源赶去与他见面告别。

林则徐拜托魏源完成自己一件未了的心愿。

林则徐多年担任清朝封疆大吏,早就与洋人打过多次交道,逐渐萌生了编写一部介绍外国的书籍。

为此他还留心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开始撰写一本取名《四洲志》的著作。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5)

如今被发配边疆,他感到自己年老体衰,甚至来日无多,已经没有精力来继续著作了。

于是想到请故交魏源来继续完成这个事情。

他把自己所有的资料和未完的书稿都交给了魏源,嘱托他编写一本能够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国家前途的书籍。

03

鸦片战争的失败原本就让魏源看清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非常失望。

如今有好友相托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他索性辞去幕僚之职,回到家中沉下心来专心编著。

魏源以林则徐的《四洲志》草稿为蓝本,参考了大量能够找到的历代典籍史志和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实录,以及一些外国书籍资料。

1843年1月,一套50卷图文并茂的《海国图志》就编辑出版了。

这部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魏源和林则徐的宗旨一样,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6)

同时,魏源还完成了一部共14卷的《圣武记》,以详尽的史料为基础,叙述中国从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

其中记载了平定新疆之乱,戡定台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还特别揭露了沙俄的侵华野心。

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对一些军事问题的见解。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终于中了进士。

后来到江苏东台和兴化任过知县。

可是他对于《海国图志》的修订和增补一直没有停止。

到了1852年,《海国图志》扩充到了100卷。

书中搜罗了约80幅各种地图,包括亚﹑欧﹑美﹑非四大洲各国的地图以及反映中国周边国家历史沿革的地图。

对于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都作了尽可能详尽的介绍。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7)

这部巨著如果放在当下,可能只是浅显如同中学课本的深度。

可是放在160年前的晚清,绝对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在闭关锁国的形势下,写出这么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还打破了千百年来天朝上国的概念,第一次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后期,西欧与北美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水平突飞猛进。

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却将先进科技和文明视为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从朝廷官员﹑社会贤达到普通民众对于世界的认知十分愚昧和敌视。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8)

以致于出现了传言埋在地上的电线杆,一根根戳在地上,专门吸取地下死人的魂魄,将其顺着电线传到英吉利和法兰西去,供给洋人吸食的笑话。

中国第一条唐胥铁路建成后,朝廷下令禁止使用火车头牵引,改成用驴马拖拉车辆,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事来。

按说,当时的中国需要深刻反省,需要了解西方世界,这部书应该大受欢迎才是。

可事实却是,《海国图志》不仅得不到朝廷的重视,也不受作为读书人代表的官员们待见。

在当时的中国,大众还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世界其他国家,一概以“印度阿三”,“高丽棒子”,“东瀛倭人”,“洋毛子”之类视之。

至于了解世界的书,觉得有个屁用,那些国家是啥样和我有什么关系?看了也不能多赚两个钱,还不如看看戏耍耍鸟呢。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9)

这部书仅仅刊印了千余册便偃旗息鼓,不见踪影。

一些思想僵化的所谓大儒,甚至恶毒地提议将此书查禁焚毁。

书中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体制,这显然是大清封建王朝及其遗老遗少们所不能接受的。

04

《海国图志》在国内前景黯淡,没想到不久在东瀛日本却大行其道起来。

当时,这部书随着中国商船,流入了日本。

因为书中有关于基督教的内容,而日本禁止基督教,所以书就被查封了。

不过书并没有被销毁,而是被送往官方的机构,供那些关注世界局势的幕府大臣们阅读。

两年之后,日本发生了“黑船事件”。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4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开国。

日本人第一次见到这种强大的黑色铁甲军舰,称这次事件为“黑船来航”。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10)

美国人的4艘军舰共有63门大炮,而当时日本在江户湾能与之相比的海防炮只有大约20门。

在不开国就开火的武力胁迫下,江户幕府只好同意开放口岸通商,允许美国船只在日本港口补给。

第二年与再次率美国舰队造访的佩里正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神奈川条约》。

与那些面对洋人的坚船利炮,还在盲目自信的大清朝野不一样的是,日本人迫切地想要了解世界。

《海国图志》就成了他们现成的极好途径。

很快,这部书在日本畅销起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著。

因为被称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所以每个有抱负的年轻人,都要想方设法得到,几乎人手一册。

因为供不应求,《海国图志》书价成倍飙升。甚至还出现了手抄本。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11)

日本版的海国图志

一些日本近代的著名人物都与这本书结下不解之缘。

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坂本龙马17岁时,到江户学习剑术。

为了能够争抢《海国图志》先睹为快,竟然与师兄相约决斗。

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排队抢购一本《海国图志》,被大雨淋成落汤鸡也在所不惜。

05

当时日本的许多私塾将《海国图志》作为教材。

一个名叫吉田松阴的塾师,在他的松下村塾中向学生们灌输《海国图志》,特别是其中的“筹海篇”。

这些学生中,就有后来的“明治宪法之父”﹑日本第一个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

他们都是明治维新运动的元老。

而他们的老师吉田松阴则成为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和理论奠基人。

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明治维新运动,是日本近代化的转折点。

改革使日本在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继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更是在日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赢得了先机。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12)

甲午战争前,在欧洲学习的大清海军留学生们,发现日本的同学在吃饭时都会聚精会神地翻看一本日文版的《海国图志》。

毫无疑问,这本被大清王朝弃如敝履的《海国图志》,启发了大批日本青年精英认识了世界,投身强国之路。

日本历史学者也坦然评价说:《海国图志》起到了决定日本前进方向指南针的作用。

了解日本通史看什么书(大清自己人不看)(13)

日本同时和中国和西方学习

对此,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经痛心疾首: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

魏源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

1857年在杭州东园僧舍辞世。

与林则徐一样,魏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