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

爱人祖居的老屋,最近突然部分屋顶倒塌,祖先虽不是大户人家,但是公公对于兴建当时唯一的住所,吃尽了苦头,老屋建在余家炉村小组一个大水井百米远的地方,井水很清澈甘甜,多年来祖祖辈辈都喝这口井水,水井旁边是一颗四百年左右年轮的老樟树,在60年代,老屋简直是固若金汤。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1)

我婚后的欢乐时光大多在老屋度过,二层楼一厅八房的结构,那时的老屋有婆婆和大伯子、小叔子、小姑子一大家人居住。小孩子们总喜欢在老屋二楼捉迷藏,木制的楼板被嬉闹追逐的脚步声弄得咚咚响;而顽皮的小侄子喜欢捣梁上的燕子窝。

而随着大伯子在村口建了新房、小姑子出嫁、小叔子远赴沿海城市,婆婆在我婚后到县城和我们居住,老屋渐渐地没人居住而导致屋顶漏雨,墙皮脱落,支撑老屋的柱子被白蚁啃得伤痕累累,每次回归老屋我都欲沿着木制楼梯上楼,吱呀作响的楼梯让我担心老屋承受不住,老屋已经衰败不堪,立在老屋大厅中央,一阵酸楚涌上心头。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2)

老屋凝聚了公公婆婆辛勤的汗水,听说公公就是因为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肩扛锄头、身合挑担,跨田埂、钻地头,将厚实的砖头和乌黑的瓦片,乃至房梁屋角等木材从十里远的稻田里、泥地旁、祖山上肩挑手扛而来。在物资缺乏短吃少喝的60年代,公公婆婆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硬是撑起了这个一厅八房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的老屋,以致后来公公身体每况愈下。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3)

爱人在老屋里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老屋的每个角落,都有他遗留的足迹。爱人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离老屋越来越远。婆婆在县城和我们居住了十四年后,终于叶落归根,和公公同时葬在了离老屋不远的祖山上。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4)

祖屋的老家具和农机家什,我独独看中了挂在墙上的斗笠,随着生命的烟云翻飞,斗笠也成为了我对老屋最为珍贵的记忆。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5)

斗笠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在黎川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不管天晴落雨,戴在头上,是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斗笠起源于何时我不得而知,只记得《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看着老屋墙上的斗笠,想起我记忆深处父亲他那顶金黄透着油亮的大斗笠,此时此刻,窗外连天刷刷的雨声,眼泪不禁又一次夺眶而出。

祖屋神台(祖屋与斗笠)(6)

走出老屋,三步一回头地有点依依不舍,手中的斗笠给我的是我初为人妇时代最为珍贵的记忆,那种不受世事缠绕的亲人们之间的最真挚最淳朴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