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1)

英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恩怨颇多,有过数次规模庞大的对决,更有一段长达百年的战争岁月。

始于1337的百年战争,让法国人对占据自己的广袤土地的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痛恨不已,而英国也对法国的不断反抗十分恼火。

虽然两个国家隔海相望,但这阻挡不住他们之间血腥的厮杀。

在一系列战役中,当属普瓦捷之战最有名气,这场战役法国人展示了什么叫骑士风范,但也为这个荣誉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数字,甚至国王都被对方俘虏,也让脆弱的法国封建统治受到沉重的打击,法国贵族阶层更是损失惨重。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2)

黑太子VS约翰王

在英国历史上,英王爱德华三世和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都是军事荣耀的典型代表,因为在战场上总是一身黑色铠甲护身,同时在作战中有过放纵士兵洗劫的行为,被敌人痛恨,也就一语双关的给他取绰号“黑太子”。

1355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打算对法国发动军事进攻,彻底将对方击败,他的长子黑太子·爱德华也带领一支参加过克里希战役的老兵组成的军队随军作战。

在法国大路上,黑王子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与兰开斯特公爵率领另一支军队占领了许多法国据点。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3)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黑太子”爱德华还和此时的法国国王“好人约翰”约翰二世进行谈判,希望以合约形式结束这场无谓的厮杀。

但“黑太子”爱德华似乎是志在必得,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谈判条件,让约翰二世根本无法接受。

爱德华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是有一定的依仗,当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正在法国肆虐,使法国人口几乎减少了一半。

因为经济受到重创,法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不稳定,到处都有农民叛乱的消息,这给了法兰西国王菲利普的儿子,约翰二世得以有时间重新部署并调集军队以对抗黑太子的军队。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4)

为了在黑太子爱德华难得的战机,他认为只要自己再给法国致命一击,这个百年宿敌极有可能就此倒下。

在双方谈判失败后,法王约翰二世征召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准备用武力解决问题,双方决战的地点就定在普瓦捷附近。

黑太子爱德华的军队被部署在诺瓦勒森林附近的一个高地,以防御阵型为主要作战方式,而在他们周围则是数万法国部队,因为部队推进速度太快,实际上此时的爱德华已经处于被包围的状态。

为了抵抗法国骑兵的进攻,他们将农场的栅栏拆下来,做成屏障,幸亏他手下的部队都是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幸存者,战争经验十分的丰富,在与优势法军对阵的时候,还能有正面交锋的实力。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5)

英法双方派出大军,一场恶战正式展开

法军方面由约翰二世亲自率领,部队主要由法国士兵组成,加上其他辅助部队总数约有2万人,数量和地理上占据着巨大优势。

实际上,法军完全可以采用围困战术,在英军消耗完口粮之后,再发起进攻, 一举就可以将黑王子击败,但数量的优势,让法王和贵族阶层产生了错觉,他们认为只要全力发起进攻,绝对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将英军击溃。

按照计划,法军分三波进攻,由多芬·查尔斯率领的军队打头阵,由奥尔良公爵则展开第二次进攻,法王约翰二世亲是最后的主角。

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军更侧重于战术的实施。开战不久,黑太子爱德华让一些负责后勤的士兵拉物资,制造逃离战场的假象,似乎英国人已经支撑不住。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6)

这让法国人欣喜若狂,在法国元帅让·德·克莱蒙的指挥下,法国骑兵部队对英军阵型发动了冲锋。

当他们冲破英军的栅栏防线后,法国骑兵部队被对方的长弓手包围,箭头如雨点般地射了过来,使法军第一波进攻损失惨重,但急于求成的法国人没有调整作战思路,而是让步兵部队按计划展开第二波进攻,结果又遭遇大败。

在两次失利之后,法军士气大挫,幸亏法王约翰二世的第三梯队也要展开进攻,法军才重新找到战场上的主心骨。

黑太子爱德华看到前两波法国军队被打得惨败,认为追击的时刻已到,他让部下带一部分骑兵做迂回包抄,而他则率领剩余的军队,向法军全力冲了过去。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7)

英军发动的冲锋,让法国军队阵脚大乱,当发现自己的后方也出现英军的时候,整个法国军团更是直接崩溃。

爱德华的军队在战场以残暴著称,这给溃败的法军士兵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很快法军就四散奔逃。等法王约翰二世审视周围形势时,发现自己已经被英军所包围。

无奈之下,国王约翰二世和他的儿子菲利普向英军屈服,国王的投降,让法国军团瞬间解散,刚才还你死我活的残酷战斗也随之戛然而止。

可以说,此次法军战役的失利,完全是因为约翰二世自身造成的,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他没有灵活地运用手中的兵力,结果给爱德华以可乘之机,让他在占劣势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给法军以重创。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8)

战术的失策让人数占优势的法军大败,法国被迫求和

在战役中,国国王约翰二世和他的王子菲利普都被英军俘虏,随着他一同投降的还有100多名有身份的贵族骑士,一名法国元帅也被被杀死,法国贵族受到极大的羞辱。

因此战役在法国境内爆发,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的动荡,国王的被俘虏,更是进一步影响和法国的政局。

为了能够尽快将国王等人从英国赎回来,接替国王临时执政的多芬·查尔斯不得不对百姓征收重税,这进一步加深了贵族和底层人民的矛盾,各种起义层出不穷,差点造成帝国的解体。

同时,查尔斯还要组建军队,与英国抗衡,以避免灭亡的危险局面出现。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9)

查尔斯并不是杞人忧天,在1359年,英军又通过加来港入侵法国,并妄图占领法国的首都巴黎,但在法国人民的抵抗下,这个计划被迫夭折,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后来查尔斯提出谈判请求,黑太子爱德华同意并签署了《布雷蒂尼条约》,法国和英国持续百年的战争到此画上了句号。

而且英王也同意放弃了索取法国王位的要求,但是要扩大英国在法国占有领地权利,使英国拥有更多的土地权。

在这期间,法国国王约翰的个人修养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他表现出的骑士风范,也为落败的法国注入一剂兴奋剂。

法兰西战争详解(法兰西的百年战争)(10)

法国国王约翰二世在赎金和儿子作为交换人质的条件下,于1361年被爱德华释放回法国,但1393年,他一个做人质的儿子从英国偷偷逃跑,这让注重契约精神的约翰二世十分尴尬,为了弥补儿子的错误,他自愿返回英国接受惩罚。

后来一直扣押在伦敦,直到1364年去世。他的这种重视容易的骑士行为,为他留下了“好人约翰”的历史美名。

在普瓦捷战役中,法军本来就有数量和地理上的优势。如果他们能冷静地调查敌人的动向,而不是发现英国人稍微动了一下,然后匆忙发动攻击。

如果他们没有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小心翼翼的防御,那么战局就会逆转,国王和王子也不会成为对方的俘虏,遭受奇耻大辱。但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它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法国只能恨恨地吞下失败的恶果,成就黑太子爱德华的美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