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处世观念(孔子讲君子不器)
众所周知,“君子”这一概念在儒家文化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儒家子弟修学的目标就是成为“君子”,即成就“君子”一样的品格。
因此,在儒家文化当中,“君子”二字不仅是修学的目标,而且也代表一个人的成就,无论是学识还是修养,都是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度。
那么,何为“君子”呢?
关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为政》讲道“君子不器”。
什么意思?什么是“君子不器”?
其实“不器”讲的“君子”所处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君子”的特性。
我们先看这个“器”字。
所谓“器”,指的是有形的东西,即相,如《周易》中就曾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另外,“器”还指一个人的品性之意,如《道德经》中就有“大器晚成”这样的说法。
当然,这个“器”字,也有指容器之意,泛指其功能或功用,即有用之意,而“有用”也就意味着“有限”之用。
因此,孔子讲“君子不器”,其实包含有以下三个内容,即:
一、君子不应该光有其表
在孔子看来,君子不光只是外表像“君子”而已,即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徒有其表,而是应该从内至外,都有君子的品质。
甚至可以说,君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修为,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而一个人若是想成为君子,就必须从内至外地纠正自身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使其达到“君子”的要求或者状态。
因此,君子绝不是徒有其表,而不讲究内在的修养。
二、君子不应该顽固不化
在许多人的眼里,君子就应该行得端,站得正,有一股浩然正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君子就一定顽固不化或者因陈守旧,而是应该懂得变通,懂得取舍。
否则,一切都因循守旧,当然无法适应外在的变化,到处碰壁了。
所以,若是有人认为君子就是死板或者守旧,那一定是对于“君子”的误解,因为死板或守旧绝不是孔子所讲的“君子”。
三、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有用”这一层面
我们知道,凡是有用的东西,都会有局限,如一个碗,最多只能装满,而不能装超过其体积的范围,又如一把椅子,只能用椅子的功能,而不能把椅子当桌子用。
而君子也是一样,不应该只局限于“有用”这一层面,而是应该超越“有用”这一层面,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地接近于“道”。
所以,综上所述,正是孔子讲“君子不器”所包含有的三个内容。
而这三个内容,实际上所强调的正是君子的品格。
进一步地说,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君子”应该是“不器”的,唯有“不器”即是无形无相无限,方是大才或与自然相契,实现天人合一之道。
当然,这也正是儒家强调修身的目标与追求。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金刚经》《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了凡四训》《高僧传》《心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