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与义乌尴尬地位(金华和义乌欢喜冤家)
1st
一座城市若有一个超级IP,就将拥有一飞冲天的可能。
就像宁波一直在羡慕杭州的西湖,虽然宁波有一座规模更大的东钱湖,但缺乏类似白蛇传级别的传说加持,也没有风波亭的千年惆怅,没有苏轼的妙笔生花,没有鲁迅的锦上添花,东钱湖的文旅始终只能是宁波的自娱自乐。
而对于金华来说,她的超级城市IP在哪里 ?
毫无疑问,首先就是义乌,其次是还未完全开发的横店概念。当然,尤其是义乌,占据了金华城市IP的半壁江山。
所以,金华发展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就是金华如何处理好和义乌关系的问题。再分解开来,就是义乌应该在金华获得怎样的定位,如何利用好义乌这个超级IP,将整个金华的蛋糕进一步做大。
而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显然,用一个流行的词,就是内卷。具体就不说了,总之,金华和义乌携手的时候不多,彼此戒心倒有不少。
2nd
这类内卷绍兴也曾面临过。绍兴当年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市本级的越城区,和强大的绍兴县的关系。
绍兴的做法是将绍兴县的一线经济强镇,逐步划归到越城区,比如东浦镇、鉴湖镇、皋埠镇、马山镇、灵芝镇。各种资源要素,酒店、学校、医院等等也向越城区倾斜。最终,在2013年,绍兴县被并入主城区,更名为柯桥区。这还不算,原属绍兴县的孙端、陶堰、富盛,也划归越城区。
绍兴陆游故里
幸得杨汛桥、钱清在柯桥最西部,否则估计最先并入的就是它们。
这样做好吗?对越城区当然是,壮大的财政和扩大的纵深让越城区可以大刀阔斧开发迪荡、镜湖,房价急起直追。但对柯桥则未必。
当柯桥还是绍兴县时,绍兴县是中国十强县的常客。在浙江的地位和萧山并列,义乌和慈溪双雄还轮不上。而在变成柯桥区后,其排名在全国百强区,长期徘徊在30位后,直至近两年才略有攀升。
萧山是另一出悲剧,当然萧山的悲剧也是因为错过了互联网风口,再加上领土的萎缩,终于只能成为浙江二线城区。
事实上,我觉得对柯桥区的一系列操作,对绍兴也未尝是善举。绍兴最大的BBS有一个子论坛叫第四城市。2005年时分绍兴第四城的地位固若金汤,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牌照正好是ABCD,而嘉兴还是个弟弟。
在2011~2013年,绍兴甚至力压温州,成为浙江第三城。
但到了2021年,绍兴不但与温州的差距在拉大,连第四城的地位都已被嘉兴严重威胁。
而在人口方面,用一张六普和七普的人口增长率排名,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绍兴排名居然仅仅高于衢州一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被台州、嘉兴远远甩在身后。
十四五规划中,绍兴GDP的目标是8500亿元,而嘉兴提出了9000亿。也许到那时,绍兴真可能丢到第四城的位置。
3rd
如今,同样的试卷正交到金华手里。一样的强县弱市,一样的一枝独秀,金华是要学绍兴,强行兼并义乌,还是采用另一种方式?
我想说一下我的答案。
金华应该作为义乌坚强的后盾,如果他们是一个球队的队员,那么金华应该是义乌的清道夫,义乌应该是金华的前锋,一个稳固后方,并不段输送弹药,一个披荆斩棘,攻城掠池。
这样的局面是不是现实呢?义乌需不需要金华这个后盾呢?我认为很需要,原因就是来自义乌当下的几个痛点。
义乌的痛点在哪里?空间限制、层级不够、产业等级不高、人才不足
空间限制这里主要指义乌国际机场。因为背靠山脉,义乌国际机场扩建空间有限,这势必会影响到义乌辐射力的扩张,导致城市流量被周边枢纽虹吸。
如能借助规划中的金义都市区新机场,继续扩大辐射力,对义乌的发展必然锦上添花。
层级不够,主要指行政层级。有些大型集团企业有这样一条规则,要落地某地级市,首先落地市本级,再落地到下属县市,这种前置条件自然会不利于义乌的招商工作。
产业等级不高。一个小商品市场的“小”字,就天然固化了人们对义乌产业等级的印象。虽然近年来义乌大举发展光伏和装备制造业,但目前也只是千亿级。同时这一产业等级还受到另一个因素的限制,那便是人才不足。
人才不足和产业等级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工资高不上去,产业发展环境一般,自然无法对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产业升级的举步维艰。
人才不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高校不足,除了一家底蕴一般的义乌工商学院,义乌再无其他可靠的人才造血能力。
4th
但是如果能妥善处理好金华和义乌的关系,我相信以上问题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机场问题不用多说,已经是箭在弦上。这是金华以自己的空间补贴义乌,为义乌发展创造更大便利和纵深的最鲜明例子。
层级问题,确实很难解决,义乌如果不能撤市变区,然后将行政中心迁至两地之间,义乌的层级问题就无法解决。
我有一个梦想:如未来有一天义乌能变区,那就将金华的行政中心从婺城区迁至金义都市区,再划出义乌的义亭,共同组成一个新的行政区——金义区,集中金义资源,优势互补,共建金华主城区。甚至金华市也可以更名为金义市,彻底成为一家。
产业等级和人才问题,我视为一个问题。
金华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较为可观的,如义乌能分享这些资源,对人才建设裨益甚多。
金华现在全力打造自己的大学和职业教育,如果能两地共建高校和职校,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地对口培养专业人才,形成高校和企业的人才直通车,或许对两地的人才培养都带来更大机遇。
比如,可以将义乌工商学院升级为义务商学院,以义乌各市场交易数据,定期发布义乌指数。将各种江湖传言(如美国大选预测)数据化,进一步扩大义乌的影响力,也能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招商工作。
而在金华和义乌的各自定位上,明确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时尚中心等等,各中心功能的归属,再根据不同定位分配相应的资源要素,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而不是互为内耗,对彼此的发展都将获益良多。
如果格局再拉大点,这种功能的分配还可以包括横店在内,形成从婺城区到横店的一轴三心。将横店的能量做更大的释放,金华未来便更为可期。
以上为正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