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英年早逝的人 孤苦伶仃的千金自父母早逝沦为孤儿
泪尽而逝,孤苦伶仃的千金小姐林黛玉自父母早逝便沦为孤儿,到流尽最后一滴眼泪,在《红楼梦》里可谓是最悲哀的,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无情。支撑她活着并快乐生活地爱情之火熄灭后,压断了少女心头的最后一根稻草。千金之躯的贵族小姐,看似风光热闹的背后,实则格外悲苦凄惨。伤心难过伴着泪水,多少泪水流尽而去,油干灯枯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六岁大的孩子失去母亲,被外祖母接去,寄养在祖母身边。后在十岁左右时父亲又病逝,孤苦伶仃,人生瞬间开始变了,疾病缠身,弱不禁风的千金小姐瞬间沦为孤儿,伤心难过总是难免的,到流尽最后一滴泪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这要多少泪水才能够流呢?甚至到了最后连泪都没有了!
—、绛珠仙子林黛玉的前世今生,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官至兰台寺大夫,因作者是虚拟的职位,可能相当于都察院御史。就林家而言,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至如海业经五世。到了如海一辈,科第出身,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这就是说嫡庶旁支后人少,按那个年代的来看的话,人口单薄,后继无人,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封建社会里,女孩子要嫁人,只有男孩才算丁。顶立门户者非男丁莫属,女孩子嫁出去了,按外姓人来看。
世居扬州的林家,官运亨通,香火不旺。四十已过的林如海,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而如海的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将爱女如珍,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欲教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对于一个六岁大点的孩子来说,偏偏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亲生母亲,没有了亲生母亲的庇护,有多痛苦谁能想到,对其幼弱的心灵打击可想而知。也许在之后的许多日子里,林黛玉自被外祖母接到贾府起,一直是泪始未干时,每每伴随着伤心的眼泪,无不与此相关。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露 一作: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弱不禁风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一把辛酸泪与林黛玉的眼泪都是泪。林黛玉的眼泪从何而来?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经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仙草修成女体之后,一直为未酬报灌溉之恩而中情郁结,听说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便要随他一起去,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侍者的灌溉之恩。林黛玉就是绛珠仙草降世。绛珠草的化身就是黛玉,赤霞宫神英侍者的化身即是宝玉。
二、一僧一道引出了一道引线,演绎出了悲欢离合的人间爱情故事
曹雪芹笔下多次提到的一僧、一道,其实就是一道引线而已。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正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喜怒哀乐由此而生,演绎出了悲欢离合的人间爱情故事。绛珠仙子下凡,则有意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曹雪芹安排的另一重要人物薛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薛姨妈与王夫人是亲姊妹,同为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人。说来也巧,只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爱情大戏,拉开了三人之间的爱情大幕。神仙出场,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曹雪芹写得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厮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为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还有一点就是王夫人从内心喜欢宝钗,亲上加亲,那时候还没有近亲结婚这一说。天势地利人和对宝钗有利,而作为贾府传宗接代的孙辈,贾母也看好宝钗,而对于病病殃殃地黛玉并不看好。更何况那个时候,婚姻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纯粹的爱情是无法想象的,有情人很难走在一起。
三、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
对于无父无母的林黛玉来说,本来就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她又是个极聪慧而过于敏感的女孩。她生命的全部希望在于爱情,这也是她活下去的理由,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哪些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
曹雪芹多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也许这也正是上天的安排。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但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得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流了泪。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见大门关闭,黛玉叩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没事地跑了来坐著,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叩门越发生气“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荫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悲戚之声,纷纷躲避。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书中这样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个除夕之夜,曹雪芹奋笔疾书《红楼梦》,灯干油枯,泪尽而逝。林黛玉流尽的最后一滴眼泪,不也正是曹雪芹为《红楼梦》流尽的眼泪吗?这是他心中永远地疼,未曾了却的遗憾。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在贾府的日日夜夜里,林黛玉总算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谁又能想到这苦难,竟然接二连三地砸到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她的父亲撇下她又撒手人寰,真是应了那句“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总有那么相似。”这样的不幸遇到林黛玉的头上,还有多少眼泪要流出来!
在《红楼梦》中,第一个死去的女子是贾敏,她是荣国公贾代善与贾母(又称史太君)的女儿,林如海的妻子,林黛玉的母亲。虽说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但她是贾府的直系血亲,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姑娘。之后,贾府里死的第二个人便是秦可卿,年纪轻轻地就走了,死得也十分蹊跷。秦可卿是贾母最欣赏的重孙媳妇,生前也是好评如潮。她死后,丧事风光,停灵49天。五七这一天,也就是停灵第35日这天,随贾琏一起去送林黛玉的昭儿回来给凤姐请安,昭儿告诉凤姐,“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由此可知,林如海和秦可卿死的时间差不多,应该在同一时期。秦可卿死了,贾蓉封了龙禁尉,贾蓉的履历写的是“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此时,间隔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不过4年。照此算来,也就是说在林黛玉10岁多的时候,林如海死了。再结合《红楼梦》第二回原文,“今如海年已四十……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可知,林如海死的时候是45岁。也许这样的推算还是比较可信,符合当时的的情况。
五、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封建礼教的枷锁像一把刀子联合操纵绞杀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意思是说:“没有父亲,谁来保护我?没有母亲,谁来照顾我?”《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红楼梦》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葬花。《葬花吟》表现了林黛玉极度悲伤地心情的诗句是:“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如此悲伤的原因是:黛玉把花比作自己,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无所依靠而且黛玉多愁善感,花谢时她联想到红颜之易逝,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花谢时她将它们埋葬,而自己死去时,埋葬自己的又会是谁呢? 黛玉自己拿个小花锄葬花,一边葬一边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葬花的凄凉与忧伤跃然于纸上,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葬花人葬送的是爱情,心如死灰,失望到了极点。恰巧这个时候,一边张罗着冲喜,忙着给贾宝玉与薛宝钗完婚,一边是林黛玉病得奄奄一息。只不过整个贾府上下,都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所以,用偷梁换柱的方法,真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罢了。这幕后操纵者是谁呢?
于是,王熙凤又闪亮登场了,许多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她的影子。她向贾母和王夫人献上了调包计。具体就是一边哄骗正疯癫的贾宝玉,说新娘是林黛玉,而另一边则瞒着林黛玉。结果百密一疏,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还是被傻大姐给说了出去。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这句话说的是,宁愿拆了一座庙也不愿毁坏别人的婚姻,比喻毁坏别人的婚姻罪孽很大,甚至比拆掉一座寺庙的行为还要恶劣。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以为漫天过海天衣无缝的计策,还是泄露了,因为纸里包不住火,聪明反被聪明误。当林黛玉闻听闻后,不由得万念俱灰。结果在这农历二月十二,也是黛玉17岁生日这一天,贾宝玉和薛宝钗大婚的日子,最终泪尽而逝,给这悲惨的爱情故事划上了句号。
黛玉之死与宝玉、宝钗大婚均为同一天。这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张罗着宝玉的婚礼,那边的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句话、一滴眼泪也没有了。这是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天下有情人终未成眷属。好心办坏事,是封建礼教夺去了黛玉心中最后一点希望,倒不如说是封建礼教扼杀了宝黛之爱。爱情悲剧就是这样,孤苦伶仃地林黛玉心中最美好的一点希望破灭了。悲剧美就是让美好的事物彻底毁灭,大美大悲大痛,至此,宝玉与黛玉间的爱情故事结束了,划上了一个最悲哀的句号。
图源网络,若侵请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