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之歌是谁唱的(抗战时期南阳几所中等学校校歌歌词简介)

赵绍军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南阳不少中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歌这些校歌的歌词内容,分别表现出各自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宗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歌词内容无不体现了全民抗日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下面,笔者将几首有代表性的校歌的歌词摘抄如下并作简要介绍与分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阳之歌是谁唱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阳之歌是谁唱的(抗战时期南阳几所中等学校校歌歌词简介)

南阳之歌是谁唱的

赵绍军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南阳不少中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歌。这些校歌的歌词内容,分别表现出各自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宗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歌词内容无不体现了全民抗日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下面,笔者将几首有代表性的校歌的歌词摘抄如下并作简要介绍与分析。

省立南阳中学校歌歌词

省立南阳中学前身是著名的宛南书院,其地址在今南阳市老城区东关进贤街街。该校先后被命名为宛南中学堂、南阳府官立中学堂、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初级中学)、省立南阳中学校、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等,建国后,该校为南阳第一高级中学。2002年,南阳第一高级中学迁入新校址后,南阳市第六中学整体迁入,此后更名为南阳市实验中学至今。省立南阳中学校校歌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该校的办学宗旨和当时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其校歌歌词全文是:

白水潆洄,

龙岗崔巍,

宛城荆襄共媲美。

惟我南中,

英杰辈起,

训迪施教本无类。

礼义廉耻国之训,

忠勤仁勇校所基。

发扬民族道德,

文武合一;

捍卫国家独立,

舍我其谁!

南中,南中

同心同德共为建国努力。

这首歌词首先表现了学校优越位置、环境和培养成就,接着表现了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宗旨,正如歌词所说:“训迪施教本无类,礼义廉耻国之训,忠勤仁勇校所基,发扬民族道德,文武合一”。歌词最后是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对广大师生的号召,即“捍卫国家独立,同心同德为建国而努力”。

南都中学校歌歌词

南都中学全称为“私立南都中学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由南阳现代教育先驱者之一彭和卿(名彭钧,字和卿,)先生所创办。该校初名为私立南阳中学,其后更名为”私立南都中学”。南都中学在办学过程中高举“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旗帜,以“救国家,和民生,拼命,进取,吾校光荣”等歌词内容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校纪严明、师严生勤、发奋苦读、不甘后人、朴实无华、立志成才”的优良校风,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赢得了高度的社会赞誉,因而当时南阳城乡流传有“想读书,上南都”的口头语。南都中学歌词全文是:

白水浩荡豫山横,

龙岗蕴秀铸俊英。

俊英举起济时艰,

革命教育此培成。

技术须锻炼,

目标要认定。

救国家和民生,

拼命,进取,吾校光荣!

救国家和民生,

拼命,进取,吾校光荣!

上述歌词内容体现处该校激昂的革命进取精神、自豪而又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明确的办学目标,响亮地提出要“救国家和民生”、“拼命,进取”,指出这就是学校最大的光荣。

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歌歌词

宛西乡村师范学校 是由内乡、镇平、淅川、邓县四县在内乡县天宁寺联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学校的教学宗旨是“三杆主义”,即笔杆、枪扞、锄杆,重在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尚武艺的精神,使其在自卫、自治、自养诸方面获得知识与技能,成为热爱地方自治及各项事业的干部和乡村小学教师,进而将地方自治的思想灌输给全体民众。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校歌便集中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其校歌歌词全文是:

杏花春雨,

构林秋酡,

信美吾山河!

伏牛八百里呈雄伟,

自古白水英雄多。

像邓禹简策,

孔明帷幄,

博望风势,

冠军宏果。

何以今古不若,

锻炼身体献韬略,

同仇敌忾平暴倭!

猛进,莫蹉跎!

猛进,莫蹉跎!

当吾先兮开先塔,

中立不移作楷模,

全在我同学。

开篱门

导先路

振木铎。

建我农村,

医我沉疴。

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和万代,

万代共和,

万代共和,

万代共和!

在上述歌词内容中,“锻炼身体献韬略,同仇敌忾平暴倭!猛进,莫蹉跎!猛进,莫蹉跎”等句子,体现出抗日救国勇猛向前的战斗精神。歌词最后“导先路,振木铎。建我农村,医我沉疴。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共和万代,万代共和”则体现出该校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目的,那就是要实现地方自治,建成永久的共和社会。

国立淅川一中一分校校歌歌词

国立淅川一中一分校是在抗战时期 由省城开封等外地学校迁往内乡后,与当地联办的一所中学,这所学校校歌的歌词充分体现出北方大部国土沦丧,师生背乡离井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内容是:

芦沟月冷,

大河无声,

千里逐飘蓬。

家仇国仇,

一片血债,

牢记在心胸。

炼尔体魄,

励尔学行,

有志事竟成。

请君共勉,

曷当有日,

痛饮在黄龙。

歌词前边”芦沟月冷,大河无声,千里逐飘蓬“这几句充分体现出学校师生家乡沦丧,被迫迁往他乡的沉重心情。歌词中间”家仇国仇,一片血债,牢记在心胸“这几句则表明学校师生不忘国耻,牢记家仇国仇,决心血债血还。歌词的最后几句则进一步表明学校师生矢志不移,驱除鞑虏,直捣黄龙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通过这些歌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共同都有一项抗战救国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题,这对我们今天校歌的编写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