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

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1)

《山海经》之南山经—玄龟

玄龟又叫旋龟,有着鸟的头、蛇的尾和乌龟的身子,经常在水中发出难听的如同敲木头般的声音。据说人佩戴玄龟甲,可以防治耳聋,玄龟甲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晋人王嘉《拾遗记》记载,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死后化为黑鱼,成了河神。到大禹治水时,有黄龙摇着尾巴在前面开路,有玄龟背负青泥在后面相随。这个玄龟可不是一般动物,正是鲧派来帮助大禹的神灵。它的颌下有大篆印文,写着“九州山水”的字样,大禹每疏导通一处水域,就用青泥作为封记,而玄龟则在青泥上作印。

屈原《天问》中有“鸱龟曳衔,鲧何听焉”一句,闻一多先生结合《拾遗记》的记载,认为这里的鸱龟就是玄龟。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2)

大鼋

那么,《雪中悍刀行》中的大乌龟是山海经里的玄龟吗?其实此处的大乌龟是蛟龙。

据记载春神湖驼碑大鼋,龟甲阔达两丈,负大碑,有灵性,观之如千年古兽。水浪蓦然哗啦作响,湖面上浮现一坨庞然大物,龟甲阔达两丈,负大碑。

《说文解字》中记载甲虫惟鼋最大,鼋谐音元,元者大也。徐凤年因为雪白矛隼的关系,当年仔细读过《神州景物略》以及《天禄识余》,后者《龙种篇》便有鼋的详细文字著述,鼋嗜睡,尤以魁鼋为最,不逢乱世盛世不出水。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3)

《雪中悍刀行》小说情节

王初冬点了点头,正色道:“我出生那天它从湖底醒了,爬到我家门口,爹说它是我的长命物,等我长大以后,清明左右,我就找它玩。”徐凤年好奇道:“龟鳖?或是蛟龙不成?”

王初冬脸红道:“蛟龙哪里会爬到我家,它是只驼了块无字碑的大鼋,长得像只大乌龟,很笨的,高人说它是大禹治水时的镇海神兽,小时候我坐在它背上游春神湖,它一高兴就潜入水底,差点淹死我,后来爹就不许我偷偷出来找它了。”

徐凤年震惊道:“王初雪,可以啊,看不出来你还是天赋异禀。我以前在武当山上认识个骑青牛的道士,你更厉害,都骑上大鼋了。”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4)

王初雪莞尔一笑,转身拍了一下大鼋硕大脑袋,大鼋似乎不太情愿,她便赌气接着拍,估计它实在拗不过小妮子一拍接一拍要拍到天荒地老的蛮不讲理,嘶吼一声,身形一晃,那块无字碑吱吱响起,阳面凹陷下去,露出一墙面的阴书,徐凤年站起身,眯起丹凤眸子,飞快瞄了几眼,迅速记下。古篆一个都认不得,但字形都牢记于心。怪不得徐凤年如此势利,保不齐哪天这部天书就是一块免死金牌。只是全部记下后,徐凤年指了指自己额头,坦白道:“我已经都看清楚了,都藏在这里。”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5)

赑屃

从对大鼋的描写来看,它的原型很可能是龙生下来的九子之中的赑屃【bì xì】,它的模样就是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填下、龙龟等。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 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在古代蛇与龙是一体的,蛇即是龙,龙既是蛇。又因为有“龙,鳞虫之长;麟,毛虫之长;凤,羽虫之长;龟,介虫之长。”所以在汉族民间蛇与龟的结合,常被龙与龟的结合替代。赑屃由最初的龟状(玄武)演变为龙头龟状,这也是汉族民间流传很广的玄武形象。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因为在唐宋之前的赑屃头为龟形,状玄武,以后逐渐龙化,致明清纯为龙首,独角,角于头顶中身生。赑屃,龙之子。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6)

霸下

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汉族神话传说赑屃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赑屃又称龙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稳步的向前走,总是不停步。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7)

赑屃

相传赑屃为龙的九子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善驮重物,外型似龟,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

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城南四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玄龟(上古神兽玄龟之谜)(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