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文献综述的两个要点(写好文献综述的两个要点)
前几天看一个作家谈如何写出好文字,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很优雅的女士,面对着镜头不慌不忙的说:
写好文章的诀窍就是:
”first, read; and second, write”
说完之后自己对着镜头咯咯乐
我想她其实指出了所有写作的一个共通的要点:没有大量阅读作为基础是很难写出好东西的,无论你写得是什么。所以我们在专栏花了好几篇的篇幅讲了如何阅读文献——跟我们很多人初入学术圈的想法不同,文献这个东西,阅读这个动作,我们作为研究者是会一直一直,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无论你的学术成就高到什么水平。就像踢球三天不练手忙脚乱,就像弹琴几天不练自己知道,如果不能长期坚持阅读文献就真的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输入决定输出,尤其是对于用英语写作的外国人来说。
▶ 这篇文章只谈两个关于写文献综述的要点:
1.文献综述的在学术文章里的作用
2.”synthesize”的技巧入门。
1
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文献综述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们通常说到“文献综述”可能有两个意思:
第一是说某一类学术文章,本身就是一篇文献综述的文章 (literature review article)——这类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把某个领域的目前为止的各种研究进行一个集合,把大家排排队,分分类,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来,让此后的读者省去很多读文献的时间,或者方便读者用一种高屋建瓴的大视角来读谋篇文献。
第二种谈到“文献综述”的时候,是指一篇学术文章中的一个章节——Literature review, 一般出现在一篇学术文章的 Introduction后面,hypotheses 和方法部分的前面。英文文献中只要是实证文章(empirical article) 就一定要有对其他文献的介绍、评价、分析,一定要有对其他文献的借鉴,不可能有哪篇文章是完完全全开创了另一个新的平行宇宙的。
写好文献综述必然始自对“为什么一篇学术文章不能缺了文献综述”的深入理解。
假设你被派到了外太空去研究一种地球上从来没有的植物。这种植物长在距离地球几亿光年的一颗刚被发现的星球上,你的任务是去研究这植物跟地球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移植到地球上来养。你到了外太空,看到了这种奇怪的植物,发现它跟地球上的树有着一样的树干、树皮、和树叶,然而它成熟的时候不会结一般的果子,而会长出一颗金字塔形状的金子来。
回到地球你需要出一份研究报告,你需要对比出这棵树和其他地球上树的异同,你会怎样写呢?你大概会说,这棵树被称为“树”是因为它有着地球上被称为“树”的植物的特点;然而它又不是树,因为它的果实是金属,而不是果子或者种子。
在这个你写报告的过程中,其实你就无意之间做了一次对以前知识的提及和利用,因为任何新知识的创立都不可能脱离已经存在的知识的路径依赖,依赖的方式或者是信息性的,或者是范式性的和视角性的。哪怕是对外星球植物这样一个完全新鲜的领域,哪怕是这种极端的脱离我们认知的事物,我们在开始研究它的那个起点总是会需要利用我们现有的知识、现有的认知结构、现有的知识体系、现有的思考范式去处理这些信息。而研究者有责任让读者看到你做了怎样的路径依赖:你的研究基于哪些现有的知识,哪些过去的发现,哪些范式的影响。
所以文献综述的本质其实就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为读者清楚地列举和勾勒出至今为止某个领域都有哪些重要的结论,都有哪些必须要说的发现,我们目前都知道些什么,又不知道什么,指出目前已存在的研究当中有哪些”gap”,从而能够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开始解释自己的研究为什么有意义,自己的研究假设为什么设定了这样的逻辑。
所以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至少起到如下几个作用:
指出在你的研究之前都已经发现了什么.
用一定的逻辑把这些研究串联起来(对比、归类、比较、分析),方便读者看到一个全景,而不只是你的研究.
指出此前研究的gap是什么, 哪些点还没研究到,为什么缺,为什么缺的这个重要.
指出你的研究会弥补上这个literature中的gap.
让你的文章”fit in the big conversation”(融入到更大的对话中去).
关于"fit in the big conversation"这一点其实尤其重要——换句话说,你要记得,你的文章要融入到当下这个领域整个的一个大的讨论中去,你可以支持或者反对某个现存的观点,这都没有关系,然而你不能完全把自己的研究从当下的所有讨论中跳脱出来,不能跟别的研究一点重叠都没有。
这就好像,某个领域的资深学者们坐在一个屋子里面高谈阔论,你忽然跑进屋子想让大家都听你说话,那么你就要听听他们正在讨论什么,用什么语言讨论,关注点是什么,然后让自己接着他们的谈话,但是又不乏新意的展开自己的讨论。你的发言要能跟其他人说的话有关联,你的发言方式最好能符合当时的场合和气氛,如果你完全不管别人在讲什么就上来说一通,别人可能会对你带搭不理,充耳不闻,那么即便你真的有很好的观点也很难进入到别人的耳朵里面。
所以为了把自己的游戏玩好,要先跟别人一起玩。
2
”synthesize”写好文献综述必备技能:
“Synthesize”这个词对应的中文翻译是 “综合”、“合成”,然而我觉得都不是很准确地对应到这个词的本意。请允许我在这里先直接用这个词的英文。
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只顾“summarize”而不注意”synthesize”。
Summarize 和synthesize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
前者是比较基础的一种技能,想做好并不难,需要的能力是理解、概括、罗列,就这么简单。比如,你看了10篇关于研究猫为什么喜欢抓耗子的研究,然后概括总结和罗列每一篇文章的发现:”第一篇文章认为XXX, 第二篇文章发现XXX, 第三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XXX….”
然而如果你仔细阅读好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作者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一定不只是总结和罗列现有文章及其发现这么简单, 而是会以一定的逻辑、框架、顺序去把不同文献进行联结、对比、分析、讨论、评价——这就是synthesize的过程。
举例:“在研究猫为什么捉耗子的现有研究中,XXX和XXX发现猫是因为饿才去抓耗子的,这个发现与YYY和YYY的研究结果不同,他们是从进化学的角度提出了某种假设。但ZZZ近年的研究将两个假说结合了起来,虽然该研究在选取样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进一步推进了我们对喵星人的理解。。。正如XXX在他的文献综述中评价的那样:虽然我们今年来有大量关于猫吃老鼠的研究,然而我们缺乏不同样本、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连接,这大大局限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此处实为展示结构,内容纯属虚构)
Synthesize是个需要练习的技能,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好的文献综述需要这个技能,然后要在读别人的文章时多关注别人是如何synthesize的,最后在我们自己写的时候可以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
避免以文章为单位而组织文献综述的结构,而是以“研究问题”为单位组织结构组织文献综述。比如与研究问题一相关的文章,研究问题二相关的文章。。。以此类推。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以以研究方法、某些概念、或某个研究视角为单位来组织文章结构,比如使用experiment的文献有XX,使用survey的方法有XX.
在文献综述中使用对比(comparison): 讨论不同文章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关注点有什么不同,使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在文献综述中添加自己的评价和讨论:文章之间各自有什么优缺点等,哪些文章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为什么,还缺哪方面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属于你的“original thoughts”.
总结一下,synthesize跟summarize 相比更侧重不同研究之间的 ”relationship”而不是单个研究的发现,更侧重基于某个目的的叙述顺序而不是以文章为单位一一罗列,更侧重展现你对此前研究的评价和创新性想法,而不只是客观描述或概括现有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写好一个文献综述并不像想象那么容易;而极佳的文献综述真的可以让整篇文章大大增色。
当然无论是summarize还是synthesize, 要想论述大量的文章是需要有一套阅读和整理文献的系统的,也就是做文献笔记和管理文献笔记的方法。只有做好充足的literature review 和literature notes, 你才能够在写自己的综述的时候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文献综述的目的,并且练就了纯熟的synthesize技能,相信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离你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