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1)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2)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3)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4)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人。 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为天下传诵。以贡生考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漫游燕、赵、齐、 鲁、越之间。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5)

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 “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幼时家境相当贫寒,其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磨炼,铸就了戴名世独特的性格特征,也为他日后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戴名世自幼即刻苦上进,力学古文不辍。作为一个正直的文士,不愿“曳候门之裙”,因此只能过着冷落、孤寂的生活。在京师与徐贻孙、王源、方苞等人相聚,往往“极饮大醉,嘲谑骂讥”,使达官贵人们侧目。戴名世与方苞等人的结合,是以针砭时弊、振兴古文为共同旨趣的。他们每每“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招来了公卿大夫们的仇视和攻击。古文创作实践,哺育着桐城派的诞生。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6)

戴名世每以史才自负,很想仿效《史记》形式,作出纲目,然后广泛搜罗资料,相互参证,力求真实,写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广游燕赵、齐鲁、河洛并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访问故老,考证野史,搜求明代逸事,不遗余力。一时之间,文名播于天下。1702年,戴名世的弟子尤云鹗把自己抄录的戴氏古文百余篇刊刻行世,即著名的《南山集》。一经问世,即风行江南各省,其发行量之大,流传之广,在当时同类的私家著作中是罕见的。这本书使戴名世流芳文坛两百多年。1705年,戴名世年已五十二岁,赴顺天乡试,中第五十七名举人。1709年再试,中会试第一名,殿试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在京供职,参与明史馆的编纂工作。《南山集》中录有南明桂王时史事,被御史赵申乔参劾,以“大逆”罪下狱,1713年被处死,六十岁。株连数百人,震动儒林。这就是“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的“《南山集》案”。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7)

戴名世在文学、史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成就。从《南山集》中可看出他的散文是沿着明代唐宋派的道路在发展,有其特色。认为作文当以“精、神、气”为主,语言文字为次。认为文章之所以能传神,关键在于“义理”,而“语气”则是从属之物。文章要平易自然而言之有物,反对藻饰剽窃,认为“自然之文”才是文章的最高标准,而文章只有讲究“精”与“神”才能达到“自然”的境界。自然之文也必须“道、法、辞”三者均备,即思想内容、结构法则与语言应当完美结合,三者缺一不可。戴名世文章以史论、史传、游记、序跋为主。对史学很感兴趣,时常倾慕司马迁、欧阳修独自修撰《史记》、《五代史》。生活十分穷困,藏书甚少,又忙于教书,亦无闲瑕,因此他本来是准备等材料搜集全之后,年老退隐名山,专事著述。史论言辞犀利,议论透辟,如《老子论》、《范增论》、《抚盗论》、《史论》等。后代学者称赞他“才气汪洋浩瀚,纵横飘逸,雄浑悲壮,举动得《左》、《史》、《庄》、《骚》神髓”。

最佳的散文首推史传文学和游记。

《南山集》中的一些游记散文如《游天台山记》、《龙鼻泉记》、《雁荡记》、《游大龙湫记》等,“空灵超妙”(方宗城《桐城文录序》),写山川景色颇细,文笔清丽生动。

戴名世写讽刺小品文说精,如《鸟说》、《邻女语》、《醉乡记》等都相当有名。这些小品文拟人写物、以物喻人,针砭时事,入木三分。《南山集》中还是不少章节、言辞表现了一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集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明末清初的史实。戴名世品性高傲不羁,对达官贵族和那些欺世盗名的无耻文人非常痛恨。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8)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9)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10)

苏洵以古讽今的散文(苏先生读史戴名世)(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